图书介绍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
  • 秦晓晴,毕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681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2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汉、英;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汉、英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 中英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1

第一章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及其特点3

1.1 研究的概念化3

1.1.1 研究的定义3

1.1.2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常见问题6

1.2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的特点11

1.2.1 定量研究的定义11

1.2.2 定量研究的特点12

1.2.3 定量研究的步骤14

第二章 外语教学定量研究选题的理论定位20

2.1 研究问题的确定20

2.1.1 选题的意义及依据20

2.1.2 研究问题的数量23

2.1.3 研究问题的类型26

2.2 定量研究选题的理论定位28

2.2.1 文献综述的目的及基本步骤28

2.2.2 文献综述的时机30

2.2.3 文献检索方法31

2.2.3.1 文献检索范围和文献来源31

2.2.3.2 文献检索方式40

2.2.4 文献的选取和阅读50

2.2.5 文献综述内容57

2.2.5.1 从理论的视角进行文献综述57

2.2.5.2 从实证的视角进行文献综述63

2.2.5.3 对文献进行评价66

2.2.6 文献综述模式69

2.2.6.1 先理论后实证的综述模式70

2.2.6.2 根据研究问题的综述模式76

2.2.6.3 根据研究话题或主题的综述模式84

2.2.6.4 根据变量的综述模式95

2.2.6.5 根据时间的综述模式99

2.2.6.6 文献综述注意事项105

2.3 根据研究文献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107

第三章 定量方法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运用114

3.1 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114

3.2 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现状115

3.2.1 国外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情况116

3.2.2 国内应用语言学界定量方法的使用情况124

第四章 定量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及统计分析基础132

4.1 结构及其可操作性132

4.2 总体、样本和个体134

4.3 统计量和参数,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135

4.3.1 统计量和参数135

4.3.2 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136

4.4 研究假设、假设类型及其作用138

4.5 正态分布和标准分143

4.5.1 正态分布143

4.5.2 标准分148

4.6 概率、显著性水平、置信区间及错误类型150

4.6.1 概率150

4.6.2 显著性水平156

4.6.3 置信区间158

4.6.4 错误类型163

第五章 统计检验力分析及效应量计算166

5.1 统计检验力及检验力分析166

5.1.1 检验力166

5.1.2 检验力分析170

5.1.2.1 检验力分析类型170

5.1.2.2 检验力分析示例174

5.2 效应量及效应量计算189

5.2.1 效应量概念及作用189

5.2.2 效应量的类型191

5.2.2.1 d族效应量192

5.2.2.2 r族效应量194

5.2.3 效应量的计算198

5.2.3.1 基于SPSS的效应量计算198

5.2.3.2 使用Stata进行效应量计算203

5.2.4 效应量的解读205

第六章 假设检验的步骤208

6.1 提出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208

6.2 确定单尾检验或双尾检验210

6.3 选择概率水平、进行先验性检验力分析215

6.3.1 选择概率水平215

6.3.2 进行先验性检验力分析218

6.4 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220

6.4.1 差异检验方法选择220

6.4.1.1 样本数据与理论数值之间的比较220

6.4.1.2 组内不同条件之间的比较221

6.4.1.3 不同组别间的比较224

6.4.2 联系检验方法选择227

6.4.2.1 检验变量之间的联系强度227

6.4.2.2 检验变量的预示能力230

6.4.2.3 检验多个变量共有的潜在结构235

6.4.2.4 检验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237

6.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准备241

6.5 1数据的收集及录入241

6.5.2 数据的整理和准备242

6.5.2.1 奇异值和缺省值的处理242

6.5.2.2 数据的转换246

6.5.2.3 变量的重新编码250

6.5.2.4 变量的合并253

6.5.2.5 变量的标准化255

6.5.2.6 检查数据是否满足检验方法的假设条件258

6.6 根据虚无假设检验结果作出决定278

6.7 进行后验性检验力分析280

第二部分 定量数据的处理283

第七章 两组数值的比较285

7.1 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285

7.1.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285

7.1.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的假设条件286

7.1.3 确定单双尾检验、选择显著性水平291

7.1.4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步骤291

7.1.5 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292

7.1.6 效应量及其置信区间计算294

7.1.7 汇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96

7.2 参数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297

7.2.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297

7.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配对样本t检验的假设条件298

7.2.3 确定单双尾检验、选择显著性水平300

7.2.4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步骤300

7.2.5 配对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302

7.2.6 效应量及其置信区间计算304

7.2.7 汇报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308

7.3 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309

7.3.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310

7.3.2 确定单双尾检验和显著性水平311

7.3.3 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步骤311

7.3.4 Mann-Whitney U检验输出结果及其解读313

7.3.5 效应量计算及结果汇报315

7.4 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315

7.4.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316

7.4.2 确定单双尾检验和显著性水平316

7.4.3 Wilcoxon检验分析步骤317

7.4.4 Wilcoxon检验输出结果及其解读318

7.4.5 效应量计算及结果汇报319

第八章 三组或以上独立数值间的比较321

8.1 方差分析基础321

8.1.1 t检验和方差分析321

8.1.2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323

8.1.3 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324

8.1.4 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324

8.1.5 方差分析方法的选择325

8.2 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326

8.2.1 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327

8.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327

8.2.3 选择显著性水平,确定事前/事后检验328

8.2.4 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329

8.2.5 单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331

8.2.6 效应量计算337

8.2.7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汇报339

8.3 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340

8.3.1 Kruskal-Wallis H检验简介340

8.3.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340

8.3.3 选择显著性水平341

8.3.4 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步骤341

8.3.5 Kruskal-Wallis H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343

8.3.6 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后的事后检验345

8.3.7 效应量计算346

8.3.8 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汇报346

第九章 三组或以上非独立数值间的比较348

9.1 参数检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48

9.1.1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特点348

9.1.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351

9.1.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352

9.1.4 选择显著性水平353

9.1.5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步骤353

9.1.6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355

9.1.7 事后检验的效应量计算359

9.1.8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360

9.2 参数检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61

9.2.1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步骤362

9.2.2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解读365

9.2.3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370

9.3 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370

9.3.1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371

9.3.2 选择显著性水平371

9.3.3 Friedman检验分析步骤371

9.3.4 Friedman检验输出结果及解读373

9.3.5 事后检验及效应量计算375

9.3.6 Friedman检验结果汇报377

第十章 组间比较:多因素方差分析378

10.1 参数检验:单因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378

10.1.1 双因素方差分析简介378

10.1.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381

10.1.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381

10.1.4 选择显著性水平382

10.1.5 双因素方差分析步骤382

10.1.6 双因素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结果说明385

10.1.7 简单效应分析391

10.1.7.1 简单效应分析步骤392

10.1.7.2 简单效应分析输出结果393

10.1.8 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汇报395

10.2 参数检验:协方差分析397

10.2.1 协方差分析简介397

10.2.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399

10.2.3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399

10.2.3.1 线性关系检验400

10.2.3.2 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400

10.2.3.3 回归斜率相等假设检验402

10.2.4 选择显著性水平404

10.2.5 协方差分析步骤404

10.2.6 协方差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407

10.2.7 协方差分析结果汇报413

第十一章 确认变量的共变关系:相关分析414

11.1 相关分析简介414

11.2 双变量相关分析418

11.2.1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418

11.2.2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419

11.2.3 选择显著性水平420

11.2.4 双变量相关分析步骤421

11.2.5 双变量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422

11.2.6 效应量计算423

11.2.7 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汇报423

11.3 偏相关分析423

11.3.1 偏相关分析简介423

11.3.2 偏相关分析步骤425

11.3.3 偏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426

11.3.4 效应量计算427

11.3.5 偏相关分析结果汇报428

11.4 典型相关分析428

11.4.1 典型相关分析简介428

11.4.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429

11.4.3 选择显著性水平430

11.4.4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430

11.4.5 典型相关分析步骤431

11.4.6 典型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433

11.4.7 效应量计算440

11.4.8 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汇报440

第十二章 确认变量的预示作用:回归分析443

12.1 线性回归分析简介443

12.1.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443

12.1.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446

12.2 多元线性回归449

12.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概念449

12.2.2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452

12.2.3 选择显著性水平452

12.2.4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假设条件453

12.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453

12.2.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及说明456

12.2.7 效应量计算465

12.2.8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汇报465

参考文献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