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纠纷实战解析 兰台劳动律师执业手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纠纷实战解析 兰台劳动律师执业手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85641.jpg)
- 兰台律师事务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516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劳动争议-处理-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纠纷实战解析 兰台劳动律师执业手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劳动关系7
劳动关系的界定9
用人单位取得营业执照前与劳动者之间法律关系10
劳动关系的定义与特征11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主体要求13
破产清算小组与其聘用的人员之间的关系15
在校大学生的特殊问题15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16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18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23
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25
事实劳动关系发生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受理26
事实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时经济补偿金或经济赔偿金的支付27
双重劳动关系下各方责任的承担31
我国现行法律对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32
双重劳动关系下,各方责任的承担36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39
用人单位在录用招聘环节的风险防范41
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员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43
劳动合同签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8
劳动合同的签订51
他人代为签名或者签艺名的法律后果52
冒用他人名字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53
用人单位如何保障劳动合同确实为某劳动者本人签署54
劳动合同的条款55
《劳动合同法》较《劳动法》关于必备条款的规定有何变化58
劳动合同中容易忽视的必备条款之“双方的具体信息”59
劳动合同中哪些条款可以约定,如何约定60
商业秘密与竞业禁止62
劳动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65
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与期限66
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协议是否有效66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竞业禁止条款的效力67
竞业限制的其他规定67
试用期劳动合同68
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到期后自动续延是否视为重新签订了一份合同70
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履行期限时如何处理72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限超过法定试用期限,将会面临怎样的法律风险73
劳动合同的无效74
何种行为构成“胁迫”导致劳动合同变更内容无效76
何种行为构成“欺诈”导致劳动合同必然无效77
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伤害的公司概不负责,可否被认定为无效条款79
第三章 工资、报酬81
工资待遇的约定83
经营者年薪制合法性问题85
经营者年薪制定义、认定及一般形式85
在劳动周期未满的情况下,风险收入的计算85
经营者年薪制与加班费的联系86
加班工资的计算87
可以要求加班或加点工资的前提以及加班或加点工资的计算方式90
计件工资制是否适用加班或加点工资91
工资总额包括内容92
不同工时制度的适用95
上24小时休24小时的合法性97
未约定工作时间的劳动合同的效力99
比较标准工时分别与综合工时、不定时工时的区别99
参加社会活动应发给工资102
用人单位是否应给未正常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正常支付工资103
劳动者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包括哪些104
法院对职工的判决被撤销时工资的支付105
企业职工被错判后,劳动关系的恢复问题107
企业职工被错判后,工资的计算标准108
企业职工被错判,补发工资后与申请国家赔偿的关系109
用人单位停工、停产期间工资的支付110
用人单位决定停工停产需要注意的问题111
用人单位停工、停产期间,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标准112
判断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标准113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被依法撤销后,诉讼或仲裁期间的工资支付114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被依法撤销后,诉讼或仲裁期间的工资如何计算116
工资与生育津贴的关系问题116
第四章 假期与福利119
法定年休假121
有资格享受法定年休假的主体和天数123
“连续工作”审查标准124
职工未提出法定年假申请,是否视为放弃休假的权利125
企业安排法定年休假的方法125
未休法定年假的经济补偿计算方法126
福利假期127
福利年假纠纷的典型案例128
福利年休假纠纷处理129
婚假与丧假132
劳动者享有婚丧假的条件133
再婚、复婚的职工休婚假规定134
劳动者未经批准私自休婚丧假,能否认定为“旷工”134
当婚丧假和法定节假日重合时,工资支付方式135
采暖补贴136
采暖补贴的历史渊源138
现行采暖补贴政策以及享有采暖补贴的主体139
计划经济向商品化过渡,一些特殊情况下采暖费的交纳问题140
年终奖141
年终奖发放的决定权142
年终奖是否必须发放143
离职员工,是否享有年终奖144
职工非因工死亡的福利待遇145
用人单位向非因工死亡职工遗属支付救济待遇的法律依据146
职工失踪下落不明,家属是否可要求企业支付遗属救济待遇148
“供养亲属”的范围149
如何界定供养亲属“生活困难”149
第五章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151
劳动合同的变更153
劳动合同变更的形式154
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例外155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的方式变更劳动合同155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劳动合同如何继续履行156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劳动合同效力如何确定156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157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要点158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程序上存在瑕疵被认定为无效后,是否意味着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违纪行为认定当然无效160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161
从解除的原因对解除劳动合同进行分类,归纳解除劳动合同的一般程序163
用人单位如何行使“以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权165
劳动者如何行使“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权167
经济性裁员168
关于经济性裁员169
经济性裁员的前提条件170
经济性裁员的法律程序171
经济性裁员应注意的其他问题172
离职协议的法律效力173
离职协议书是什么,应包括哪些内容175
离职协议书的效力如何认定177
离职协议书有关兜底和弃权的约定效力如何认定178
如何签署离职协议书179
离职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和调解书有什么区别179
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180
终止劳动合同有哪些环节182
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日通知是否属于法律强制性规定182
办理离职手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避免形成新的争议183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工资基数可否包括未实际发放的劳动报酬184
用人单位如何做好劳动合同终止184
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法律效力185
如何看待现行法律关于劳动关系终止的规定187
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187
到期终止劳动合同的限制189
按照双方约定的条件终止劳动合同,其性质如何认定190
第六章 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193
经济补偿金195
经济补偿金是什么197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197
用人单位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200
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时间200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200
经济补偿金支付数额是否可以协商201
经济补偿金应当如何计税202
经济赔偿金204
用人单位应如何依照规章制度合法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关系205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支付劳动者经济赔偿金的具体适用情形206
劳动法律法规中,赔偿金主要有哪些情形206
第七章 工伤与职业病211
工伤认定的条件213
可以认定成工伤的情形216
判断是否属于工伤的特殊情形217
认定工伤的程序219
工伤认定的时效221
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劳动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是否存在时效223
工伤认定时效起算的时间223
工伤认定时效的中断、中止或延长224
工伤与侵权责任的竞合225
关于工伤认定中的上下班途中及责任问题227
关于工伤与第三人侵权责任竞合时双重赔偿的问题228
对于同一用人单位,劳动者发生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能否向用人单位主张双重赔偿的问题230
发生工伤劳动者享有的待遇232
关于工伤待遇中的费用分配问题,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时应承担的责任问题234
关于劳动能力鉴定234
关于停工留薪期237
关于工伤处理协议的效力238
用人单位筹备期的工伤问题240
用人单位筹备期招聘员工是否属于非法用工242
用人单位筹备期间劳动者发生伤亡事故的,能否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如何承担赔偿责任243
在筹备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员工伤亡事故的发生245
有关职业病的特殊规定245
什么是职业病248
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问题248
可能引起职业病的工作岗位在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特殊规定249
确定职业病的程序250
职业病与工伤的关系251
第八章 针对特殊人群的法律规定与用工管理253
女职工保护和用工管理255
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及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258
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的处理260
法律对三期内女职工在工作时间上的特别规定261
女职工“三期”内工资的计算262
女职工非婚生育或者非法生育二胎时,用人单位的应对办法262
残疾人的法律保护264
用人单位录用残疾人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266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单位的条件268
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等奖励政策268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及用工管理270
医疗期的核定与计算274
医疗期内及医疗期届满,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责任275
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同,用人单位处理方案不同276
第九章 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279
非全日制用工的管理281
事业单位能否作为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中的用人单位284
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284
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及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管理285
劳务派遣287
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288
劳务派遣用工“辅助性”工作岗位用工比例限制289
劳务派遣用工下与本单位职工“同工同酬”规则的要求289
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292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293
第十章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集体合同与工会297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299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效力的认定300
劳动者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几种情形304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罚款权306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应该注意的事项308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311
什么是集体合同,有哪些主要特征312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与区别313
集体合同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314
用人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是否应当支付双倍工资315
工会的设立、运行317
企业如何加入工会,企业是否必须组建工会318
企业组建工会的程序318
工会的组织体系319
工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321
工会存在的实际意义(即工会的职能)322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323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325
我国目前的社保政策327
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被侵害如何救济330
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条款或协议效力的认定33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者自行缴纳保险或不缴纳社会保险,或社保基数等,该条款的法律效力333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应当承担的责任334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是否可以直接申请仲裁337
第十二章 劳动争议的解决339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341
发生劳动纠纷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及各种途径的组织形式342
各种争议解决途径的效力344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347
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案件权限的划分347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向不同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349
双方是否能在合同中约定管辖的仲裁机构350
劳动争议诉讼管辖351
我们认为劳动争议诉讼管辖应当规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优先原则35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双方均不服,向不同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如何处理353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是否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诉讼管辖地353
劳动争议主体354
退休人员与新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关系355
已经领取退休金或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在新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受伤是否可认定工伤357
公务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358
家庭保姆与雇主之间发生的用工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359
涉外用工关系359
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361
用人单位是否可与员工约定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364
住房公积金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365
员工报销费用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范围365
用人单位欠劳动者工资,然后给劳动者出具一张欠条,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按欠条金额支付工资的,不属于劳动争议367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367
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起算369
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起算371
工伤待遇赔偿的仲裁时效起算371
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373
举证期限377
证据的提交377
附录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4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4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4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414
后记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