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668789.jpg)
- 汪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633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工业布局-城市空间-空间规划-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研究目的和意义4
1.2.1研究目的4
1.2.2研究意义5
1.3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5
1.3.1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城市研究5
1.3.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研究7
1.3.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研究9
1.3.4城市空间拓展影响因素研究10
1.3.5武汉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11
1.3.6文献研究综述12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
1.4.1研究分析方法13
1.4.2技术路线14
1.4.3研究创新点15
2工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18
2.1经济学相关理论18
2.1.1规模经济理论18
2.1.2区位理论19
2.1.3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1
2.2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24
2.2.1空间结构理论24
2.2.2新经济地理理论25
2.3城市空间规划相关理论27
2.3.1传统城市理论27
2.3.2现代城市理论32
3工业经济增长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与作用36
3.1工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6
3.1.1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分工36
3.1.2工业产业是城市的基础产业38
3.1.3工业具有较高的工作质量与价值38
3.1.4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地位39
3.1.5工业部门创造了大量城市就业40
3.1.6工业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43
3.2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拓展的原因44
3.2.1工业用地需求影响城市发展规模44
3.2.2规模经济影响城市空间聚集度46
3.2.3工业用地分布影响城市空间结构47
3.2.4工业企业布置影响就业和人口分布48
3.2.5工业用地影响生产服务业布局49
3.2.6工业区划影响基础设施布局和基本生态框架49
3.3对“去工业化”问题的评述50
3.3.1“去工业化”的由来50
3.3.2对“去工业化”思潮的批评51
3.3.3应对“去工业化”的建议53
4工业经济推动空间拓展的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56
4.1工业经济增长与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56
4.1.1工业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56
4.1.2城市空间拓展的跳跃式特点59
4.1.3工业增长对空间拓展的作用机制62
4.2工业经济推动城市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64
4.2.1国外特大城市实证64
4.2.2国内特大中心城市实证69
4.2.3国内大中城市实证75
4.3工业增长与空间拓展回归实证分析77
4.3.1武汉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78
4.3.2各历史阶段工业发展重点79
4.3.3各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特征84
4.3.4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回归分析91
5工业经济主导空间拓展研究——以武汉为例96
5.1当前武汉城市发展阶段判断96
5.1.1阶段划分的主要思路96
5.1.2阶段划分的结论98
5.1.3横向比较与判断99
5.2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101
5.2.1当前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问题101
5.2.2工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机遇114
5.3空间拓展模式与总体框架结构119
5.3.1经济发展模式分析119
5.3.2空间拓展模式比较121
5.3.3空间拓展结构综合研判123
5.4工业主导的未来第一阶段空间发展框架126
5.4.1GIS支持下的第一阶段空间发展模型分析127
5.4.2工业产值基尼系数分析130
5.4.3基于时间序列灰色系统的规模分析133
5.4.4工业经济驱动的第一阶段城市空间布局134
5.5工业主导的未来第二阶段空间发展框架135
5.5.1中长期国家空间发展趋势分析135
5.5.2中国城市群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136
5.5.3武汉城市圈面临“双统筹”任务137
5.5.4第二阶段空间发展基本判断139
5.5.5第二阶段“2+2”带状空间框架141
5.5.6第二阶段“3+6+3”轴状空间框架142
5.5.7第二阶段“3+4+3”圈层式空间框架143
6各工业产业主导武汉空间拓展分析146
6.1创新科技产业与东湖示范区146
6.1.1高科技产业园基本特征146
6.1.2高科技产业园发展经验146
6.1.3武汉东湖创新示范区发展目标147
6.1.4武汉东湖示范区发展规划148
6.2汽车产业与武汉车城149
6.2.1汽车产业发展趋势149
6.2.2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目标150
6.2.3汽车产业城发展经验与教训151
6.2.4武汉车城发展规划152
6.2.5控制汽车产业风险153
6.3食品加工业与汉江新区153
6.3.1武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不足153
6.3.2武汉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必要性154
6.3.3武汉食品加工业空间发展155
6.4临空经济与武汉临空经济区157
6.4.1临空经济发展条件已经成熟157
6.4.2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特征161
6.4.3国际临空经济区发展经验163
6.4.4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164
6.5化学工业与北湖新城166
6.5.1化学工业产业链与城市工业发展166
6.5.2武汉化工产业分析发展的必要性167
6.5.3北湖化工新城规划布局168
6.5.4城市安全防护169
6.6临港工业与阳逻新城170
6.6.1长江航运复兴与武汉机遇170
6.6.2港城互动国内外案例171
6.6.3航运业与阳逻新城发展布局174
6.7科教产业与纸坊科学城175
6.7.1科教产业发展问题175
6.7.2科学城布局176
6.7.3科教产业发展建议177
6.8循环经济与武东循环经济区178
6.8.1循环经济发展背景178
6.8.2循环经济基本理念179
6.8.3循环经济区的选择180
6.8.4武东循环经济区的空间发展180
6.8.5武东循环产业发展181
6.9工业产业转型与旧城更新182
6.9.1老工业基地改造182
6.9.2都市工业转型182
6.9.3重工业移地重生184
6.9.4化工产业搬迁改造186
6.10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186
6.10.1“大发展”与“大生态”的辩证关系186
6.10.2界定禁止和限制建设区188
6.10.3构建市域生态框架189
6.10.4划定生态保护底线190
6.11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支撑191
6.11.1新城工业区综合发展要素191
6.11.2区域交通与城际铁路191
6.11.3快速交通走廊192
6.11.4生活居住配套193
6.11.5公共服务中心194
6.11.6基础设施配备194
7研究结论及展望196
7.1本次研究结论196
7.1.1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关系196
7.1.2工业增长和城市拓展特征196
7.1.3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的机制197
7.1.4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历史轨迹197
7.1.5未来武汉空间拓展趋势198
7.2基于工业策动的空间发展建议199
7.2.1仍需重视工业经济发展199
7.2.2构建利于工业发展的城市框架200
7.2.3注重工业经济的服务功能和设施配套200
7.2.4依据经济规律建设管理城市201
7.3后续研究展望202
7.3.1定量化研究202
7.3.2其他深化研究202
参考文献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