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传媒与教育转型 《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众传媒与教育转型 《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67730.jpg)
- 喻永庆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738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教育改革-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众传媒与教育转型 《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价值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价值5
第二节 近代教育期刊研究回顾9
一、有关近代教育期刊的整理9
二、有关近代教育期刊的研究11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0
一、研究思路20
二、研究方法21
第一章《中华教育界》的创办动因23
第一节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呼唤23
第二节 陆费逵的教育情结29
第三节 教科书编辑与发行的需要35
第四节 早期中华书局同仁的共同努力40
第二章《中华教育界》的发展与运作43
第一节《中华教育界》的发展概况43
一、《中华教育界》初创期:1912年43
二、《中华教育界》发展期:1913—1917年46
三、《中华教育界》改革酝酿期:1918—1920年48
四、《中华教育界》快速发展期:1921—1937年50
五、《中华教育界》复刊期:1947—1950年55
第二节《中华教育界》的编辑特色57
一、《中华教育界》的栏目设置57
二、《中华教育界》的编排设计与出版发行62
三、《中华教育界》的专号设置67
第三节《中华教育界》的主编群71
第三章 陈启天时期《中华教育界》撰稿人构成及其聚合途径78
第一节《中华教育界》撰稿人的构成与特征78
第二节《中华教育界》撰稿人的年龄结构与教育背景81
第三节《中华教育界》撰稿人的聚合途径83
第四章《中华教育界》与《教育杂志》比较研究100
第一节 渊源关系:创办初期《中华教育界》对《教育杂志》借鉴100
第二节 依托母体:近代两大出版机构作为其主管机关105
第三节 完美联姻:与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紧密结合109
第四节 互为依托:引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114
第五章《中华教育界》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119
第一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120
一、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萌芽与兴起120
二、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高涨123
三、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消退125
第二节《中华教育界》: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理论宣传阵地127
第三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人员群体分析134
第四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与基本活动137
一、国家主义教育的基本要义137
二、国家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140
三、国家主义教育的主要活动146
第五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其评价153
第六章《中华教育界》广告与民国时期教育的传播160
第一节《中华教育界》中广告的分类160
一、教科书广告161
二、书籍广告166
三、杂志广告170
四、征文、启事广告175
五、文具与教学用具广告178
六、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广告180
七、函授学校广告181
第二节《中华教育界》中广告的特色183
第三节《中华教育界》中广告对民国时期教育的影响192
第七章《中华教育界》在民国时期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96
第一节《中华教育界》在民国时期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97
一、担当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197
二、导引着近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200
三、凝聚与培育了一批人才队伍206
第二节《中华教育界》对当前教育期刊的启示207
一、重视教育期刊的建设207
二、确立为教育研究与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208
三、密切关注重大的教育改革问题209
四、关注世界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209
五、鼓励出版机构参与教育期刊的建设210
六、提高教育期刊编辑者的水平210
七、发挥教育期刊培育与提拔新人的功能211
余论 近代教育期刊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212
一、近代教育期刊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同步发展214
二、近代教育期刊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相互促进224
参考文献230
附录《中华教育界》历年专号目录236
后记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