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
  • 余建明主编;国志义,李文美,李真林,郑君慧副主编;牛延涛,胡鹏志,刘义军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096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326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医学摄影-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技术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1章 普通X线成像基础1

第一节 X线产生及其特性1

第二节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4

第三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6

第2章 X线防护11

第一节 X线对人体的危害11

第二节 X线的防护要求13

第三节 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14

第3章 对比剂16

第一节 X线对比剂16

第二节 MR对比剂19

第三节 超声对比剂21

第4章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评价25

第一节 C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25

第二节 D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26

第三节 CT的发展及应用评价27

第四节 DSA的发展及应用评价29

第五节 MR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1

第六节 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2

第七节 核医学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3

第5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35

第一节 PACS的发展与组成35

第二节 PACS的运行45

第三节 国际标准和规范53

第四节 PACS的临床应用55

第五节 PACS的进展和应用评价56

第6章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59

第一节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59

第二节 胸部60

第三节 腹部61

第四节 骨与关节64

第五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65

第二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67

第7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67

第一节 普通X线设备67

第二节 X线摄影条件70

第三节 X线摄影的基础知识73

第四节 高千伏摄影78

第五节 乳腺X线摄影78

第六节 口腔X线摄影83

第七节 普通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88

第8章 X线造影检查90

第一节 消化道造影检查90

第二节 泌尿系统造影检查91

第三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93

第9章 X线照片冲洗与增感屏94

第一节 X线胶片94

第二节 增感屏95

第三节 显影与定影96

第四节 自动洗片机98

第10章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101

第一节 摄影体位与病变101

第二节 头部X线摄影104

第三节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108

第四节 四肢X线摄影116

第五节 胸部X线摄影130

第六节 腹部X线摄影135

第三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137

第11章 数字影像学基础137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137

第二节 数字图像的形成139

第三节 数字图像的处理140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150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评价151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153

第12章 CR成像技术155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造155

第二节 CR成像原理156

第三节 CR的操作技术160

第13章 DR成像技术162

第一节 非晶硒探测器成像162

第二节 非晶硅探测器成像163

第三节 CCD X线成像164

第四节 线扫描探测器X线成像166

第五节 DR操作技术169

第六节 DR的特殊成像技术170

第七节 DR图像质量控制174

第14章 医学图像打印176

第一节 概述176

第二节 激光成像技术177

第三节 热敏成像技术181

第四节 喷墨打印成像技术184

第五节 胶片打印机的质量控制186

第四篇 CT成像技术190

第15章 CT构造与成像原理190

第一节 CT的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190

第二节 CT成像基础193

第三节 单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195

第四节 多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196

第五节 几种特殊CT的成像原理198

第16章 CT扫描技术206

第一节 CT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06

第二节 扫描方法208

第17章 CT图像质量控制211

第一节 CT图像质量控制211

第二节 CT性能检测214

第18章 CT临床检查技术217

第一节 扫描前准备217

第二节 颅脑CT扫描技术218

第三节 鞍区CT扫描技术221

第四节 眼部CT扫描技术222

第五节 耳部CT扫描技术222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223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CT扫描技术224

第八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225

第九节 颈部CT扫描技术227

第十节 胸部CT扫描技术228

第十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CT扫描技术231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233

第十三节 肺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239

第十四节 腹部CT扫描技术241

第十五节 盆腔CT扫描技术245

第十六节 脊柱CT扫描技术246

第十七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247

第十八节 CT介入技术250

第五篇 DSA成像技术253

第19章 DSA设备及成像原理253

第一节 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253

第二节 DSA成像原理257

第三节 DSA信号与图像采集259

第四节 DSA成像方式与时间减影方式260

第五节 DSA图像处理262

第六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263

第七节 DSA特殊成像技术264

第20章 介入放射学268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268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269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271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273

第21章 DSA的临床检查技术276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276

第二节 头颈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277

第三节 胸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288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技术与介入治疗292

第五节 腹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303

第六节 盆腔DSA技术与介入治疗314

第七节 四肢DSA技术与介入治疗316

第六篇 MR成像技术324

第22章 磁共振构造与成像原理324

第一节 MR成像仪的构造及其特性324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327

第三节 MR图像重建原理332

第23章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336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构成、表达与分类336

第二节 脉冲序列的参数及其意义337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339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341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347

第六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350

第七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352

第八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353

第九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354

第24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356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356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360

第三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363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366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368

第六节 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369

第七节 预脉冲获得图像对比的序列设计371

第八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375

第九节 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377

第25章 MR图像质量控制379

第一节 概述379

第二节 MR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379

第三节 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380

第26章 磁共振临床检查技术384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38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扫描技术385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MRI扫描技术400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404

第五节 呼吸系统MRI扫描技术411

第六节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415

第七节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427

第八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扫描技术431

第九节 四肢关节及软组织MRI扫描技术434

第十节 外周血管MRI扫描技术440

第十一节 外周神经MRI扫描技术441

第七篇 超声成像技术445

第27章 超声设备与成像基础445

第一节 超声机的构造及其特性445

第二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447

第三节 超声成像原理450

第四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453

第五节 超声图像的命名456

第28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459

第一节 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459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462

第三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464

第四节 心脏声学造影465

第五节 负荷超声心动图466

第六节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467

第29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469

第一节 胸壁与胸膜腔超声检查技术469

第二节 肺与纵隔的超声检查技术469

第三节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470

第四节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技术471

第五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473

第六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474

第七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技术475

第八节 腹壁、腹腔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477

第九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477

第十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479

第十一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481

第30章 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84

第一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484

第二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485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485

第四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486

第五节 浅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486

第六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486

第七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87

第八节 腹部血管检查技术489

第九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90

第31章 介入超声491

第一节 仪器设备491

第二节 无菌原则491

第三节 技术原则492

第四节 常用介入超声操作技术493

第八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496

第32章 核医学设备及显像原理496

第一节 核医学主要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496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499

第三节 核医学显像特点500

第四节 成像参数选取原则501

第33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503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503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504

第34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505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505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507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509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514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515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516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518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520

第九节 骨显像522

第十节 骨髓显像524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526

第十二节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528

第35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530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530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531

英汉名词对照5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