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阳刻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阳刻书史
  • 方彦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720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547页
  • 主题词:模态逻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阳刻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代建阳刻书业的萌芽1

第一节 建刻始于唐代说之不可靠1

第二节 建阳刻书萌芽于五代6

第二章 建阳刻书业繁荣于宋代的历史背景19

第一节 经济的迅猛发展20

第二节 文化事业的繁荣28

第三节 闽学人物的影响32

第四节 官私藏书的促进37

第五节 人口增长的刺激44

第六节 相对便利的交通49

第三章 宋代建阳刻书业的繁荣53

第一节 蔚为风气的官府刻书54

第二节 双峰并峙的私家刻书62

一、学者型私家刻书64

1、朱熹及其门人刻书64

2、其他学者刻书76

二、家塾型私家刻书78

第三节 方兴未艾的书坊刻书91

第四节 邻府县刻书102

一、邵武军刻书103

二、南剑州刻书108

第五节 宋代建本的刻工111

第六节 宋代建本的编辑119

第七节 宋代禁书对建阳刻书的影响133

第八节 版权观念的形成141

第九节 宋代建阳刻书的特点145

第四章 元代建阳刻书业持续发展156

第一节 寥若晨星的官府刻书159

第二节 渐入低迷的私家刻书163

第三节 众星拱月的书坊刻书167

一、著名刻书家及其刻本167

二、其他书坊刻书179

第四节 邻府县刻书192

第五节 元代建本的刻工194

第六节 元代建本的编辑195

第七节 元代建本的版画200

第八节 元代建阳刻书的特点206

第五章 明代建阳刻书业的鼎盛(上)212

第一节 官方对刻书业的管理216

第二节 追随时尚的府县官员——官府刻书220

一、建宁府刻书224

二、建阳县刻书227

第三节 学者刻书与私家刻书的合流——闽学诸子后裔的刻书233

第四节 蓬勃发展并走向鼎盛——书坊刻书241

一、明前期建阳书坊的刻书家248

1、刘文寿翠岩精舍及其刻本249

2、刘氏日新堂及其刻本250

3、刘氏安正堂及其刻本252

4、刘弘毅慎独斋及其刻本256

5、叶景逵三峰书舍及其刻本260

6、杨氏清江书堂及其刻本263

7、鳌峰熊宗立及其刻本265

8、魏氏仁实书堂及其刻本268

9、詹氏进德书堂及其刻本269

10、明前期建阳的其他书坊270

二、明后期建阳书坊的刻书家282

1、书林余氏刻书283

2、书林熊氏刻书300

3、书林刘氏刻书313

4、书林杨氏刻书326

5、书林郑氏刻书334

6、书林詹氏刻书343

7、书林黄氏刻书348

8、书林陈氏刻书350

9、书林叶氏刻书355

10、书林肖氏刻书359

11、明后期建阳的其他书坊362

第六章 明代建阳刻书业的鼎盛(下)368

第五节 明代建阳的活字印刷368

第六节 邻府县刻书370

一、邵武府、县刻书370

二、延平府、县刻书372

三、邻县刻书376

第七节 明代建本的刻工378

第八节 明代建本的编辑397

一、地方官员担任建本辑、校工作397

二、当地学者担任建本编、校工作402

三、外地学者被聘任为书坊编辑406

四、书坊主人的自编自刻410

第九节 明代建本的版画421

第十节 明代建阳刻书的特点437

第七章 清代建阳刻书业的衰亡448

第一节 清代建阳刻书业衰亡的原因451

第二节 清代建阳刻书概况462

一、书院刻书463

二、私家刻书464

三、书坊刻书465

第三节 邻府县刻书467

一、邵武府刻书468

二、延平府刻书471

三、邻县刻书472

第八章 建阳刻书的评价与贡献479

第一节 前人对建本的评价479

第二节 建阳刻书业的贡献489

一、对以闽学为代表的闽北地方文化史发展的贡献490

二、保存、继承和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典籍的贡献497

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506

主要参考书目521

从“黄牛垅”走向“书林门”——代后记5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