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源县志 1988-200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源县志 1988-2004
  • 东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8361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186页
  • 文件大小:249MB
  • 文件页数:12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源县志 1988-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8

第一篇 建置 区划35

第一章 位置境域35

第二章 建置37

第三章 行政区划38

第一节 建县(区)前行政区划38

第二节 建县(区)后行政区划40

第四章 县城、乡镇概况42

第一节 县城42

第二节 仙塘镇43

第三节 灯塔镇45

第四节 双江镇47

第五节 涧头镇49

第六节 顺天镇51

第七节 漳溪畲族乡53

第八节 骆湖镇55

第九节 船塘镇57

附:原三河镇59

附:原黄沙镇60

第十节 上莞镇61

第十一节 曾田镇63

第十二节 柳城镇65

第十三节 蓝口镇67

第十四节 叶潭镇69

第十五节 黄村镇72

第十六节 康禾镇74

第十七节 黄田镇75

第十八节 义合镇79

第十九节 新回龙镇80

第二十节 锡场镇82

第二十一节 半江镇84

第二十二节 新港镇86

第二篇 环境 资源89

第一章 地质地貌89

第一节 地质89

第二节 地貌94

第二章 水文96

第一节 水系96

第二节 湖泊99

第三节 地下水100

第三章 土壤植被100

第一节 土壤100

第二节 植被104

第四章 气候105

第一节 气候特征105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106

第三节 农业灾害性天气112

第五章 自然资源113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3

第二节 矿产资源113

第三节 水资源118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120

第六章 自然灾害122

第一节 水灾122

第二节 旱灾125

第三节 风灾126

第四节 低温冷害127

第五节 地震 雷电127

第三篇 人口128

第一章 人口状况128

第一节 人口总量128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1

第三节 人口构成134

第四节 人口流动141

第五节 人口普查142

第二章 姓氏143

第一节 姓氏分布143

第二节 姓氏源流选介145

第三章 婚姻家庭165

第一节 婚姻状况165

第二节 家庭关系166

第四章 计划生育1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67

第二节 主要措施及成效169

第三节 优生优育服务172

第四篇 人民生活174

第一章 居民收入174

第一节 收入来源及状况174

第二节 居民储蓄178

第二章 居民消费178

第一节 消费种类179

第二节 消费结构181

第五篇 农业183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183

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183

第二节 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184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184

第四节 农村流通体制改革185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185

第六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86

第二章 种植业187

第一节 粮食作物187

第二节 经济作物188

第三节 其他作物191

第四节 水果、茶叶与药材193

第五节 农业技术推广196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198

第七节 气象服务199

第三章 林业1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0

第二节 森林资源20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00

第四节 育林护林203

第五节 林产品加工203

第六节 森林保护和管理204

第四章 畜牧水产业2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7

第二节 畜牧水产管理207

第三节 养猪208

第四节 养牛210

第五节 禽鸟养殖211

第六节 疫病防治212

第七节 淡水养殖214

第五章 农机事业2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217

第二节 农机推广与服务219

第三节 农机具经营221

第六篇 水利水电223

第一章 水利水政管理2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23

第二节 水政水资源管理224

第二章 水利建设227

第一节 蓄水工程227

第二节 排灌工程236

第三节 引水工程237

第四节 堤围工程239

第五节 水土保持241

第三章 小水电建设244

第一节 河流水能分布244

第二节 水电站建设247

第四章 城乡饮水工程建设251

第一节 县城供水工程251

第二节 乡镇供水工程251

第五章 “三防”工作252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252

第二节 主要防治措施254

第七篇 工业257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2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7

第二节 体制改革257

第二章 企业制度改革258

第一节 放权让利258

第二节 “两权”分离260

第三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260

第四节 产权改革261

第三章 工业结构265

第一节 国有工业266

第二节 集体工业267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业268

第四节 “三资”企业268

第五节 重点企业及名优产品268

第四章 工业行业与生产269

第一节 矿冶工业269

第二节 建材陶瓷业271

第三节 机电工业271

第四节 医药、化工工业272

第五节 食品、饮用水业273

第六节 林木加工业274

第七节 水电业274

第五章 电力工业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4

第二节 行业改革与电网建设275

第三节 供电278

第六章 建筑业280

第一节 建筑设计280

第二节 建筑安装280

第三节 建筑企业281

第七章 乡镇企业283

第一节 企业管理284

第二节 行业分布285

第八章 工业园区建设288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288

第二节 政务环境优化290

第九章 招商引资292

第一节 引资宣传推介292

第二节 龙头企业引进299

第三节 仙塘镇招商引资300

第八篇 交通 邮电303

第一章 陆路303

第一节 铁路及货运站303

第二节 高速公路304

第三节 国道304

第四节 省道305

第五节 县道305

第六节 村道309

第七节 公路桥梁312

第八节 公路运输315

第二章 水路318

第一节 航线318

第二节 渡口、码头321

第三节 船舶322

第四节 水路运输324

第三章 交通行业管理3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5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326

第三节 公路养护327

第四节 航道管理328

第五节 交通规费征收330

第四章 邮政3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31

第二节 邮政业务332

第三节 邮政建设及管理336

第五章 电信3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3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338

第三节 电信业务与管理339

第六章 无线移动通信34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2

第二节 移动通信343

第三节 联通通信345

第九篇 商业贸易349

第一章 国有商业3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349

第二节 经营与改革349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3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体制改革350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351

第三节 土产、日杂、蔬菜经营352

第三章 粮食贸易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4

第二节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355

第三节 粮食购销355

第四节 粮食购销责任有限公司357

第四章 集市贸易3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359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359

第三节 集贸市场建设分布360

第四节 集市交易361

第五章 物资贸易3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1

第二节 金属、机电及化工建材362

第三节 民用爆破器材362

第四节 废旧物品回收363

第六章 医药经营363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363

第二节 药品监督364

第三节 中、西药品购销365

第七章 石油、盐业、烟草、食品3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6

第二节 石油购销367

第三节 盐业经营368

第四节 烟草购销369

第五节 食品购销370

第八章 对外贸易3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71

第二节 利用外资371

第三节 出口贸易371

第四节 进口贸易373

第十篇 旅游服务业375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开发375

第一节 旅游资源375

第二节 旅游开发378

第三节 宣传推介379

第二章 主要景区景点与公司381

第一节 主要景区景点381

第二节 主要旅游线路384

第三节 主要旅游服务公司385

第三章 服务业386

第一节 饮食业386

第二节 宾馆酒店业388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389

第四章 旅游业管理3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0

第二节 管理工作391

第三节 行业配套服务392

第四节 环境管理392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393

第一章 建设行政管理3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3

第二节 建筑市场管理394

第三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396

第二章 房地产管理3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97

第二节 公房建设管理397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管理398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400

第三章 县城规划4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0

第二节 新县城布局与功能400

第三节 新县城总体布局规划401

第四章 县城建设管理4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6

第二节 街道 堤路 桥梁407

第三节 供水 供电 通信408

第四节 绿化 照明 燃气409

第五节 环境卫生410

第六节 清理违章 建筑与县城管理410

第五章 镇村建设411

第一节 圩镇建设411

第二节 乡村建设416

第六章 房屋拆迁管理421

第一节 机构设置421

第二节 房屋拆迁421

第七章 环境保护422

第一节 机构设置422

第二节 污染源422

第三节 环境监测423

第四节 预防与治理423

第五节 环保宣传与监察424

第十二篇 财政 税收426

第一章 财政4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6

第二节 财政收入427

第三节 财政支出430

第四节 财政管理434

第五节 财政体制改革443

第六节 乡镇财政管理443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445

第二章 国税4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47

第二节 税务体制改革447

第三节 税种449

第四节 税收征管449

第三章 地税4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2

第二节 税种453

第三节 税收征管455

第十三篇 金融 保险458

第一章 金融458

第一节 监管机构及工作458

第二节 商业银行及信用社460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470

第二章 保险4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471

第二节 财产保险471

第三节 人寿保险473

第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47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475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475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476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480

第二章 统计管理4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481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482

第三节 统计调查482

第四节 统计服务484

第五节 统计监督485

第三章 审计监督4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86

第二节 国家审计486

第三节 社会审计489

第四节 内部审计489

第四章 物价管理4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0

第二节 价格管理491

第三节 价格改革491

第四节 价格监督492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4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3

第二节 计量管理493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494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495

第五节 质量监督496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4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498

第三节 个体和私营企业管理49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0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02

第六节 工商监察503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504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5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5

第二节 土地规划与详查506

第三节 用地管理508

第四节 地籍管理510

第五节 测绘与地名管理511

第六节 耕地保护511

第七节 土地开发与垦复513

第八节 土地监察516

第九节 土地市场517

第十节 矿产资源管理517

第十五篇 中国共产党东源县地方组织519

第一章 中共东源县(区)委519

第一节 组织概况519

第二节 工作机构521

第三节 县(区)党代表大会522

第四节 决策纪要524

第五节 专项工作528

第二章 组织工作534

第一节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534

第二节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535

第三节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537

第四节 知识分子工作539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539

第六节 干部档案管理540

第七节 党建工作540

第八节 基层组织建设542

第九节 县(区)直属机关党委工作543

第三章 宣传教育工作546

第一节 理论学习与宣传546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548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550

第四节 党校教育553

第四章 纪检监察55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56

第二节 廉政教育557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559

第四节 纪律监察561

第五节 行政监察562

第五章 统一战线工作564

第一节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564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工作565

第三节 民族宗教工作566

第四节 非党干部队伍建设569

第五节 港澳台事务570

第六章 外事侨务5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571

第二节 主要外事活动572

第三节 落实华侨政策573

第四节 侨务活动574

第七章 信访工作5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576

第二节 信访受理576

第三节 领导接访577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579

第一章 东源县(区)人民代表大会579

第一节 人大代表产生579

第二节 县(区)人民代表大会582

第三节 县(区)人大常务委员会587

第四节 主要工作588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94

第二章 东源县(区)人民政府601

第一节 县(区)级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602

第二节 乡镇行政机构604

第三节 施政方式606

第四节 施政纪要607

第五节 政府法制工作616

第三章 政协东源县(区)委员会619

第一节 政协委员产生619

第二节 政协全体会议620

第三节 政协东源县(区)常委会624

第四节 主要工作626

第十七篇 群众团体631

第一章 工会6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1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631

第三节 主要活动632

第四节 劳动竞赛与评模表彰635

第二章 共青团6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7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638

第三节 主要活动638

第四节 青联、学联与少先队工作642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6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3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644

第三节 主要活动644

第四节 少儿及家庭教育647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648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会员代表大会648

第二节 主要活动648

第五章 残疾人联合会6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0

第二节 主要活动650

第十八篇 民政 扶贫652

第一章 优抚与双拥工作6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2

第二节 优待抚恤652

第三节 退伍安置655

第四节 双拥工作656

第二章 社会救助657

第一节 救灾赈济657

第二节 社会福利658

第三章 社会事务661

第一节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661

第二节 婚姻登记662

第三节 老龄事业664

第四节 勘界工作664

第五节 殡葬管理664

第四章 老区建设6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65

第二节 老区评(补)划665

第三节 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扶持667

第五章 农村扶贫6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6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攻坚668

第三节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69

第四节 挂钩扶贫活动671

第五节 省市对口扶贫673

第十九篇 移民工作678

第一章 移民安置6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678

第二节 “两缺”移民安置678

第三节 “淹田不淹屋”农民安置679

第二章 移民生产679

第一节 扶持面上移民生产679

第二节 扶持库区移民生产682

第三节 省扶持库区移民生产683

第三章 移民生活684

第一节 危房改造684

第二节 公共设施建设685

第三节 移民生活水平688

第二十篇 新丰江库区管理6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691

第一节 机构设置691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692

第二章 库区林业管理693

第一节 造林与育林693

第二节 林木生产与加工695

第三节 森林保护696

第三章 库区旅游管理699

第一节 旅游宣传700

第二节 旅游规划700

第三节 旅游管理701

第四节 景区服务企业702

第四章 渔政渔港管理703

第一节 渔业资源开发703

第二节 水域生态保护704

第三节 渔政渔港工作704

第五章 库区国土管理705

第一节 水源保护706

第二节 新港圩镇建设706

第二十一篇 人事 劳动 社保708

第一章 人事编制工作7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708

第二节 机构改革709

第三节 机构编制管理713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719

第五节 录用与调配720

第六节 培训与考核721

第七节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722

第八节 干部队伍状况723

第九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725

第二章 劳动管理7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728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729

第三节 劳动就业730

第四节 职业培训731

第五节 劳动安全732

第六节 劳动工资734

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735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735

第三章 社会保险73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36

第二节 社保制度改革736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险737

第四节 失业保险740

第五节 工伤保险741

第六节 医疗保险743

第二十二篇 公安 司法746

第一章 政法委员会7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46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747

第三节 政法队伍建设748

第二章 公安7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749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750

第三节 经济犯罪侦查751

第四节 治安管理752

第五节 巡 警753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754

第七节 看守756

第八节 户政管理756

第九节 执法监督与信访759

第十节 出入境管理761

第十一节 公安队伍建设761

第十二节 消防管理763

第三章 检察7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764

第二节 经济检察765

第三节 刑事检察767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769

第五节 控告申诉与民事行政检察770

第六节 监所检察771

第七节 检察改革772

第四章 审判773

第一节 机构设置773

第二节 立案774

第三节 刑事审判775

第四节 民商事审判776

第五节 行政审判777

第六节 审判监督778

第七节 执行工作779

第五章 司法行政7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780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781

第三节 民事调解782

第四节 刑释人员安置管理784

第五节 律师事务785

第六节 公证业务786

第七节 法律援助787

第二十三篇 军事789

第一章 军事组织789

第一节 县级机构789

第二节 乡镇机构790

第二章 兵役790

第一节 兵员征集790

第二节 预备役建设792

第三章 民兵793

第一节 组织建设793

第二节 政治教育793

第三节 军事训练794

第四节 拥政爱民795

第四章 国防教育7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96

第二节 主要活动797

第三节 国防动员准备797

第五章 人民防空798

第一节 设施建设管理799

第二节 宣传教育799

第二十四篇 文化800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设施8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800

第二节 县属文化单位801

第三节 乡镇文化站802

第二章 群众文化活动804

第一节 群众文化804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805

第三节 电影放映809

第四节 社会文化管理810

第三章 民间文化811

第一节 客家山歌811

第二节 舞狮舞龙823

第四章 景区景点诗词辑824

第一节 东源新貌824

第二节 万绿湖826

第三节 桂山827

第四节 镜花缘828

第五节 东江画廊829

第六节 苏家围831

第七节 黄龙岩832

第五章 姓氏宗祠与客家民居833

第一节 姓氏宗祠选介833

第二节 客家民居特色841

第三节 客家民居选介841

第六章 文物古迹844

第一节 古遗址845

第二节 古建筑846

第七章 档案工作848

第一节 机构与馆藏概况848

第二节 机关档案综合管理849

第三节 档案利用与编研849

第八章 史志工作8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850

第二节 党史研究851

第三节 地方志工作853

第二十五篇 新闻出版 广播电视体育855

第一章 新闻、报刊、图书出版发行8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855

第二节 新闻报道855

第三节 报刊发行858

第四节 图书出版860

第五节 图书发行860

第二章 广播 电视861

第一节 机构设置861

第二节 广播862

第三节 电视862

第四节 广电网络建设863

第三章 体育864

第一节 机构设置864

第二节 体育活动865

第三节 体育竞赛871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经费874

第二十六篇 教育875

第一章 教育管理8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875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876

第二章 各类教育877

第一节 学前教育877

第二节 小学教育879

第三节 特殊教育883

第四节 中学教育883

第五节 招生考试889

第六节 职业教育891

第七节 成人教育895

第三章 教师队伍896

第一节 师资结构896

第二节 教师任用和学校领导选拔898

第三节 教师继续教育898

第四节 教师待遇899

第四章 教育设施900

第一节 校舍建设900

第二节 希望工程903

第三节 仪器设备903

第五章 教育经费904

第一节 经费来源904

第二节 经费开支906

第六章 教学 教研908

第一节 教学908

第二节 教研909

第三节 素质教育912

第二十七篇 科技913

第一章 科技管理9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913

第二节 咨询服务机构915

第三节 科技实绩考核916

第四节 科技队伍917

第二章 科技项目与成果918

第一节 科技项目918

第二节 科技成果920

第三节 科技成果选介921

第三章 科学技术普及923

第一节 科普工作923

第二节 民营科技924

第三节 科技表彰924

第四节 知识产权工作925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927

第一节 科协代表大会927

第二节 主要活动928

第二十八篇 医疗卫生932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932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932

第二节 医疗卫生改革932

第三节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934

第四节 乡镇医疗卫生单位938

第五节 医疗卫生队伍939

第二章 医疗卫生942

第一节 中医942

第二节 西医943

第三章 预防保健944

第一节 防疫防病944

第二节 防治“非典”948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949

第四节 妇幼保健950

第五节 农村合作医疗951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953

第一节 除“四害”953

第二节 改水改厕953

第三节 创建卫生村镇954

第四节 无偿献血955

第五章 医疗教育与科研956

第一节 医疗教育956

第二节 卫生科研成果957

第二十九篇 风俗 方言 宗教958

第一章 风俗958

第一节 生活习俗958

第二节 礼仪习俗961

第三节 岁时习俗965

第四节 畲族习俗970

第二章 方言 谣谚973

第一节 东源客家话973

第二节 歇后语 讳语982

第三节 歌谣 谚语983

第三章 宗教997

第一节 宗教组织997

第二节 宗教场所登记1000

第三十篇 人物1002

第一章 人物传1002

第一节 前志人物1002

第二节 新增人物1014

第二章 人物表1030

第一节 烈士名录1031

第二节 东源县名人录1031

第三节 东源县(团)处级以上职员名录1048

第四节 东源县在外县(团)处级以上职员名录1049

第五节 东源县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录1072

第六节 东源县在外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录1074

第七节 东源县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名录1079

第八节 东源县获市(厅)级荣誉称号人员名录1084

附录1089

一、文献辑存1089

(一)东源县文献要目1089

(二)东源县重要文件选登1092

二、补遗纠错1104

(一)东源县籍进士、举人名录1104

(二)东源县重要地名简介1108

(三)《河源县志》(2000年版)勘误(部分)1109

三、原河源县历次县志序辑录1112

四、原河源县建置沿革表1117

五、河源县古地图1119

六、彩图目录1121

续记1122

2005~2008年东源县大事记1122

2005~2008年中共东源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录1135

主题索引1136

表格索引1147

英文目录1160

编后记11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