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
  • 李洁,王波,彭定洪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1368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06页
  • 主题词:能源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2

1.2.1 研究目的3

1.2.2 研究意义3

1.3 相关文献回顾5

1.3.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关系的研究成果5

1.3.2 中国经济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成果7

1.3.3 节能潜力的研究成果8

1.3.4 研究评述9

1.4 本书的思路和基本结构9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12

2.对能源强度的再认识13

2.1 能源及能源强度的概念与理论综述13

2.1.1 能源与能源强度的概念13

2.1.2 关于生活能源消费、生产能源消费与生产能源强度15

2.1.3 关于能源及能源强度的理论综述15

2.2 中国能源强度的特点20

2.2.1 中国能源强度的走势及特点20

2.2.2 中国能源强度的国际比较22

2.3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因素分析24

2.3.1 影响中国能源强度的主要因素24

2.3.2 现阶段中国能源及能源消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26

3.与能源强度有关的经济结构概念及其度量27

3.1 能源强度研究中涉及的经济结构概念27

3.1.1 结构的基本涵义27

3.1.2 有关能源研究的经济结构综述27

3.1.3 本书对经济结构的界定29

3.2 本书研究中对经济结构的度量29

3.2.1 产业结构的度量30

3.2.2 需求结构的度量30

3.2.3 能源消费结构的度量30

3.3 研究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意义30

4.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存在性检验33

4.1 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34

4.1.1 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34

4.1.2 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关系的有关研究及述评37

4.2 三次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数量关系检验40

4.2.1 三次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分解41

4.2.2 工业增加值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48

4.3 高耗能行业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58

4.3.1 高耗能行业的界定58

4.3.2 高耗能行业比重与能源强度的面板协整检验63

4.4 本章小结68

5.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69

5.1 需求结构的基本概况及相关研究70

5.1.1 中国需求结构的基本特征70

5.1.2 有关需求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研究及述评73

5.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75

5.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75

5.2.2 投资率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76

5.2.3 实证结论81

5.3 本章小结82

6.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83

6.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研究83

6.1.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83

6.1.2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的相关研究及述评86

6.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数量关系的检验88

6.2.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88

6.2.2 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强度的协整检验89

6.2.3 实证结论91

6.3 本章小结92

7.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93

7.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93

7.1.1 变量选取93

7.1.2 数据来源及整理97

7.2 通径模型设定及影响路径分析97

7.2.1 通径分析模型设定98

7.2.2 影响路径分析98

7.3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和模型估计100

7.3.1 单位根检验100

7.3.2 协整关系检验104

7.3.3 模型估计104

7.4 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分解105

7.4.1 直接影响系数和残余影响105

7.4.2 间接影响系数107

7.4.3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总影响109

7.5 本章小结110

8.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源强度差异影响数量规律的研究113

8.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及加工114

8.1.1 变量选取114

8.1.2 数据来源及加工116

8.2 地区能源强度不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120

8.2.1 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120

8.2.2 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123

8.2.3 实证结论125

8.3 地区能源强度的变斜率面板模型研究128

8.3.1 模型设定128

8.3.2 模型估计和检验129

8.3.3 实证结论137

8.4 本章小结140

9.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研究142

9.1 地区能源强度概况和节能潜力的有关研究143

9.1.1 地区能源消费概况143

9.1.2 有关地区节能潜力的研究及述评146

9.2 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性特征148

9.2.1 地区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148

9.2.2 地区经济结构差异的原因分析153

9.2.3 地区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154

9.3 基于变系数对数面板模型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154

9.3.1 对数面板模型建模和估计155

9.3.2 对数模型中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推导165

9.3.3 各地区节能差异系数计算结果166

9.3.4 地区节能差异系数结果验证169

9.4 本章小结171

10.一些结论174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74

10.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节能目标的政策选择176

10.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77

参考文献178

后记190

致谢1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