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天之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葛剑雄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947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天之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普天之下1
一、统一观的回顾与思考3
(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
(二)中国地图的联想9
(三)长城的价值11
(四)炎黄子孙与中国人14
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8
(一)历史中国的范围19
(二)历史中国的分合大势21
(三)统一的含义26
(四)分裂、分治、自治31
三、统一与分裂的根源36
(一)地理环境36
(二)人口迁徒50
(三)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62
(四)文化与制度74
(五)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87
四、统一与分裂的比较101
(一)社会财富的投向与作用101
(二)行政效率与政治制度107
(三)分裂政权对地区开发的贡献115
(四)农牧对抗中分裂的作用120
(五)分裂时期与百家争鸣126
(六)历史经验呼唤政治改革129
后记132
滔滔黄河135
一、黄河——中国的母亲137
(一)鸟瞰黄河137
(二)无可争辩的地位: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139
(三)农业文明的曙光140
(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43
二、黄河儿女遍中华149
(一)黄帝与夏的传说149
(二)商周时期:早期的外迁150
(三)秦汉的开拓和移民152
(四)南迁的序幕154
(五)永嘉南渡和向边疆的迁移155
(六)怛罗斯的战俘和安史之乱后的南迁浪潮157
(七)靖康南迁和金元时的外迁160
(八)移民东北和南迁的余波163
(九)各族人民的大熔炉164
(十)黄河儿女的贡献166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169
(一)导河积石169
(二)重源伏流171
(三)亲历河源174
(四)探寻河源177
(五)测定正源181
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83
(一)大庆关沧桑和洛水、汾水入河之谜183
(二)变化莫测的下游河道185
(三)分流湖沼何处觅194
五、俟河之清,人寿几何203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黄河泥沙的来源204
(二)下游悬河:泥沙堆积的杰作205
(三)中游来沙,暴雨助虐206
(四)干支流的下切和侧蚀209
(五)沟壑的发育和原的缩小211
(六)从统万城的兴废看沙地的扩展212
(七)平原飞沙何处来214
(八)森林的消失217
(九)八百年安流谁创造221
六、大禹的后人225
(一)大禹治水226
(二)战国筑堤,河道固定227
(三)瓠子堵口228
(四)贾让的“治河三策”230
(五)王景治河231
(六)高超合龙233
(七)贾鲁河的来历235
(八)潘季驯“束水攻沙”237
(九)靳辅和陈清的贡献240
(十)近代水利学家的代表——李仪社242
七、黄河万古流244
(一)黄河能长期安流吗244
(二)黄河能变清吗246
(三)黄河流域能保持繁荣吗247
(四)黄河文明能复兴吗247
未来生存空间251
一、不是预言:让历史昭示未来253
(一)世界末日:预言的谬误253
(二)世纪之交:过分的期待和忧虑255
(三)让历史昭示未来259
二、人间几度寒暑:未来的气候变迁266
(一)人间几度寒暑266
(二)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吗274
(三)地球正越变越暖吗277
(四)人类是能够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280
三、天灾?人祸?——水旱灾害的未来286
(一)洪水滔天,赤地千里:历史上的水旱灾害286
(二)水旱灾害的形成和防治291
(三)水旱随人:梦想还是现实303
四、沧海桑田:水土流失、海陆变迁和物种存亡308
(一)沧海桑田的神话和事实308
(二)从黄河流域的兴衰看水土流失315
(三)从恐龙时代的结束看物种的兴亡325
五、人类能奈地震何?330
(一)地震——亘古巨灾330
(二)候风地动仪的成功与地震预测的失败335
(三)并非无能为力340
(四)来自地震之国的信心343
六、天外来客——来自地球外的威胁349
(一)以往的天外来客349
(二)小行星与地球:会不会有“世纪之吻”352
(三)外星人:企盼还是担忧356
(四)走出地球:新的生存空间359
七、中国人能养活自己吗:持续发展与资源366
(一)“地大物博”的事实367
(二)人均资源的危机371
(三)中国人能养活自己吗374
(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理想与梦想之间378
八、面向未来:不能无忧,不必过虑384
(一)自然灾害是越来越多吗384
(二)人类活动增加了自然灾害吗388
(三)生态平衡的基础:以人为本390
(四)靠什么与自然相处394
(五)不能无忧,不必过虑396
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399
一、引子:马王堆汉墓和放马滩秦墓中的惊人发现401
二、原始地图和早期地图403
(一)原始地图的出现403
(二)九鼎的传说404
(三)早期的测量技术405
(四)早期的地图408
(五)放马滩地图411
(六)《兆域图》417
三、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地图419
(一)形形色色的地图419
(二)马王堆汉墓地图424
(三)最早的地图学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428
(四)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裴秀的《禹贡地域图》430
(五)京相璠、杜预、谢庄的成就431
四、隋唐至宋时期的地图434
(一)隋唐的图经和地图434
(二)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437
(三)《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439
(四)宋代的地图441
(五)宋代的石刻地图445
(六)沈括的地图学成就449
五、元明时期的地图451
(一)郭守敬与元代的纬度测量451
(二)朱思本的《舆地图》、罗洪先的《广舆图》和杨子器跋《舆地图》453
(三)测定和绘制黄河源地图456
(四)海图的发展460
(五)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地图测绘的贡献462
六、清时期的地图467
(一)黄河正源的测定467
(二)康熙时期的经纬度测量和地图测绘469
(三)乾隆时期的经纬度测定和地图测绘474
(四)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475
(五)登上巅峰后的急剧衰落478
(六)中国历史地图集大成之作——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479
(七)《申报地图》的出版480
七、结束语:中国古代地图测绘史告诉了我们什么482
(一)从世界看中国482
(二)过去为什么辉煌486
(三)历史给我们的教训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