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究 “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与“意义核心”的互动与合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究 “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与“意义核心”的互动与合作
  • 范立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1828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类型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究 “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与“意义核心”的互动与合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位移事件概念及研究意义1

(一)何为位移1

(二)何为位移事件2

(三)位移事件研究的意义2

二、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3

(一)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3

(二)本研究拟实现的目标7

(三)本研究将有诸多后续研究值得探索8

三、位移事件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述评9

(一)位移事件表达的研究9

(二)位移动词词化的研究20

四、本研究的分析框架35

(一)本研究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35

(二)本研究的分析框架40

五、语料安排43

(一)语料来源43

(二)语料选取44

第二章 理论背景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45

一、认知语言学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45

(一)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46

(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论51

(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57

二、认知语义学的语义观和方法论60

(一)认知语义学的流派及语义观60

(二)认知语义学的方法论63

(三)认知语义学的不足之处65

三、Talmy的认知语义学理论66

四、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71

(一)概念化71

(二)概念结构71

(三)意象图式75

(四)认知模式与激活理论78

(五)识解79

(六)位移扫描80

第三章 位移事件的概念要素及编码形式83

一、位移事件概念要素的界定83

(一)“词汇化”概念及Tamly的位移事件“词汇化”理论83

(二)位移事件各要素85

(三)位移事件的相关分析工具87

二、动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及编码特征91

(一)动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91

(二)动体和背景的编码特征94

三、运动概念的编码及与路径、方式等的关系98

(一)运动概念的编码及运动、路径在位移动词中的不可分离关系98

(二)位移动词中“运动+路径”和其他概念成分的合作101

(三)运动和背景的融合103

四、方式概念及其编码方式104

(一)方式概念的界定104

(二)动词对方式的编码106

(三)副词对方式的编码109

五、路径概念及其编码方式111

(一)路径概念的界定111

(二)动词编码路径113

(三)介词编码路径122

(四)框式编码路径138

(五)动体、背景与路径的关系146

六、动因及其编码形式148

(一)动词编码动因148

(二)其他形式编码动因150

第四章 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探究——“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与“意义核心”的互动与合作152

一、假设与论证:位移事件的表达,是“运动”与“路径”互动合作的过程,也是“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互动合作的过程152

(一)进入事件表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52

(二)路径成分的表征模式所引发的争论及争论的渊源153

(三)动词是核心,补语是附加154

(四)动词是附加,补语是核心158

(五)无核心或多核心观161

(六)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的化解汉语补语难题的新方案162

(七)一个解决方案:区分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164

(八)提出假设:位移事件的表达,是“运动”与“路径”互动合作的过程,也是“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互动合作的过程167

(九)论证假设:位移事件的表达,是“运动”与“路径”互动合作的过程,也是“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互动合作的过程169

(十)小结208

二、进入句法层面后事件概念之间相互制约之案例分析一:来、去208

(一)“来/去”的词化特征209

(二)“来/去”的三种“位移概念”209

(三)“来/去”的三种位移概念在形式表达中的制约关系213

(四)结语:句法分布与概念变化的对应,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218

三、进入句法层面后事件概念之间相互制约之案例分析二:上、下218

(一)“上、下”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分析218

(二)表空间概念的“〔上/下+X〕[空]”和“〔X+上/下〕[空]”219

(三)表时间概念的“〔上/下+X〕[时]”和“〔X+上/下〕[时]”222

(四)时空转换对“〔上/下+X〕”和“〔X+上/下〕”的内在制约231

四、含路径义动词“走”与纯路径义动词“去”的句法语义制约作用的对比分析232

(一)问题的发现:“V走”和“V去”的替换条件不对称232

(二)“V走”“V去”式的句法、语义简析234

(三)结合位移表达的“V走”“V去”的句法、语义、语用对比分析235

(四)小结241

五、纯路径义动词内部典型性成员“来”与非典型性成员“到”的句法语义制约作用的对比分析242

(一)问题的发现:“V来”和“V到”的替换现象比较243

(二)“V来”“V到”的句法、语义简析245

(三)结合认知动因的“V来”“V到”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245

(四)小结252

第五章 位移事件表达的步骤、方法的总结254

一、从意义出发,得到“位移事件”的概念254

二、分析位移事件的概念结构,得出基本的事件要素256

三、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的表层编码特征256

(一)动体和背景的相互关系及编码特征分析256

(二)运动概念的编码特征及其与路径的关系分析257

(三)方式概念及其编码方式258

(四)路径概念及其编码方式260

(五)动因及其编码形式264

四、分析位移事件表达的最简必要要素:“运动”与“路径”265

五、分析论证:位移事件的“运动”表达即是位移事件句的“句法核心”,“路径”表达即是位移事件句的“意义核心”266

六、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中的组合方式268

七、分析位移事件表达中各概念要素组合方式的等级273

八、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表达中的等级275

九、分析位移事件表达中“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方式276

十、分析进入句法层面位移事件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279

(一)进入句法层面事件概念之间相互制约之案例分析一:来、去279

(二)进入句法层面事件概念之间相互制约之案例分析二:上、下281

(三)含路径义动词“走”与纯路径义动词“去”的句法语义制约作用的对比分析283

(四)纯路径义动词内部成员“来”与“到”的句法语义制约作用的对比分析285

第六章 结语287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点287

(一)从意义出发,得到“位移事件”的概念287

(二)分析位移事件的概念结构,得出基本的事件要素288

(三)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的表层编码特征288

(四)分析位移事件表达的最简必要要素:“运动”与“路径”290

(五)分析论证:位移事件的“运动”表达即是位移事件句的“句法核心”,“路径”表达即是位移事件句的“意义核心”290

(六)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中的组合方式291

(七)分析位移事件表达中各概念要素组合方式的等级292

(八)分析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在事件表达中的等级293

(九)分析位移事件表达中“运动”与“路径”,“句法核心”和“意义核心”的互动合作方式294

(十)进入句法层面位移事件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296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和研究前景298

(一)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的述评还不够精深299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的介绍也不够精练299

(三)位移事件表达方式的研究是探索性、尝试性的工作299

(四)对照研究之初所设定的目标,部分研究目标尚未实现299

(五)进入句法层面位移事件各概念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的研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300

(六)跨语言的、类型学视角的研究亟待进行300

参考文献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