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 行为 创造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庄寿强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7325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创造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 行为 创造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版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创造学的兴起1
一 创造学的诞生1
二 创造学的含义4
第二版前言5
三 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5
第二节 国外创造学的发展6
一 美国6
第一版前言8
二 日本8
三 苏联11
四 其他国家12
第三节 我国创造学的发展14
一 创造学群的诞生和发展15
二 高等学校的创造学研究17
三 科研院所的创造学应用18
四 企业和人事部门的创造学推广19
五 不同创造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0
第四节 学好创造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23
思考题26
第二章 创造学概述27
第一节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27
一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27
二 创造学的研究方法34
一 创造学的横断性36
第二节 创造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6
二 创造学的理论体系38
三 学科行为创造学40
第三节 创造学与创新型国家44
一 创新与创造在使用上的混乱44
二 创新与创造的异同45
三 创造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49
一 创造与发明的关系50
第四节 创造与其他相近概念的关系50
二 创造与发现的关系52
三 创造与创作的关系52
第五节 创造学发展简史52
一 萌芽阶段(18世纪及其以前)53
二 近代阶段(19世纪~20世纪30年代)54
三 现代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来)55
思考题57
第三章 创造潜力及其开发58
第一节 创造潜力和创造能力58
一 创造力概念使用上的混乱59
二 创造潜力和创造能力60
三 创造能力的实质及其经验表达公式63
四 创造潜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65
五 创造能力的分类67
一 创造潜力开发的原理69
第二节 创造潜力开发的原理和途径69
二 创造潜力开发的途径74
第三节 创造潜力开发的相关因素76
一 知识因素77
二 能力因素86
三 人格因素97
四 环境因素122
思考题132
一 关于思维的基本概念134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134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134
二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定义136
三 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138
四 逻辑思维在创造中的作用143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146
一 直观思维形式146
二 联想思维形式148
三 幻想思维形式150
四 灵感思维形式153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和结果160
一 创造性思维的方向160
二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168
第四节 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励172
一 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性172
二 创造性思考的方法173
三 创造性思维的激励182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的机制及其训练186
一 最小思维过程单元的提出及其意义186
二 最小思维过程单元内的思维旋回188
三 创造性思维机制及其训练190
思考题192
第五章 创造原理及其技法193
第一节 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概述193
一 关于创造技法含义的讨论193
二 创造原理的提出195
三 创造技法的性质197
第二节 创造原理198
一 聚合创造原理198
二 还原创造原理205
三 逆反创造原理207
四 变性创造原理212
五 移植创造原理214
六 迂回创造原理216
七 完满创造原理217
八 群体创造原理221
第三节 创造发明技法222
一 智力激励法222
二 设问法226
三 联想组合法230
四 类比法234
五 列举法235
六 形态分析法240
七 系统提问法243
第四节 利用专利进行创造发明245
一 专利(权)的概念246
二 专利文献248
三 利用专利进行创造发明250
第五节 创造发明向创新转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53
一 全面考虑253
二 用者评价254
三 机理简单256
四 相对最优257
五 力争最先258
六 相关共存258
思考题259
第六章 创造教育及其实施260
第一节 创造教育概述260
一 创造教育的含义260
二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263
三 创造教育的意义267
第二节 我国创造教育的发展270
一 早期阶段270
二 近期阶段271
三 现代阶段274
第三节 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条件275
一 富有创造性的教师275
二 富有创造性的管理者276
三 富有创造性的教材277
第四节 创造教育的实施278
一 创造教育的实施途径278
二 创造教育的实施内容280
三 创造教育的实施阶段281
思考题284
附录1 创造性思维练习导引285
附录2 自我格言和创造思絮293
参考文献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