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研院所学科建设与考核评估实务手册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研院所学科建设与考核评估实务手册 第4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581838.jpg)
- 刘绍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声音像出版社
- ISBN:788362418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63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研院所学科建设与考核评估实务手册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学科建设综述3
第一章 学科的概念与特征3
第一节 学科的概念3
一、学科的定义与内涵3
二、学科的效能4
第二节 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4
一、学科的纵横发展4
二、学科的交叉渗透5
三、学科的分化与综合6
第二章 学科建设的原则与内容8
第一节 学科建设的原则8
一、需求为牵引的原则8
二、突出特色的原则8
三、瞻前的原则8
四、择优、竞争、滚动的原则8
一、高水平基础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9
第二节 学科建设的内容9
二、学科优势所必须专用设备、仪器的发展9
三、学术队伍建设9
六、与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9
五、重点建设的原则9
第二节 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11
二、学科规划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11
一、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的概念11
二、立项建设管理模式与规划建设模式的区别11
一、学科规划建设模式的概念与内容11
第一节 学科规划建设模式11
第三章 学科建设管理模式11
三、学科立项建设管理模式的特征12
第一节 学科建设人才的特点17
第一章 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概述17
一、科技劳动的特性17
第二篇 学科人才队伍建设17
二、学科人才的特点18
一、学科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19
二、学科人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19
第二节 学科人才的地位和作用19
第三节 学科人才结构管理20
一、学术与科研机构的职业结构20
三、学科人才是社会、科学变革的重要力量20
二、学科人才的才能结构23
第四节 学科人才开发的战略意义34
一、学科人才的素质35
二、学科人才的智力结构36
三、科技集体的智力结构37
第一节 学科人才素质测评38
一、学科人才心理素质测评38
第二章 学科人才素质测评与选拔38
二、学科人才个体和群体测评60
第二节 学科人才的选拔78
一、学科人才的识别方法78
二、学科人才的选拔原则79
三、学科人才的选拔方法80
第三章 学科人才的培养、考核与奖励81
第一节 学科人才的培养81
一、教育内容83
二、教育形式84
三、教育方法85
四、教育措施86
第二节 学科人才的考核与奖励86
一、学科人才业务水平的模糊性和可计量性87
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考核学科人员业务水平的模糊数学模型87
三、正确选取评定标准和评定精度89
四、对量化考核方法的展望94
五、学科人才的奖励95
第一节 科研质量管理的意义与特点99
第一章 学科科研质量管理概述99
一、质量的概念99
第三篇 学科科研质量管理99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意义100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特点100
一、科研质量全面管理内容102
二、科研质量全面管理原则102
第二节 科研质量全面管理内容、原则与程序102
三、科研质量全面管理程序104
第一节 科研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07
一、标准化工作107
第二章 学科科研质量管理基础与体系107
二、计量测试管理108
三、科研质量信息管理110
四、质量管理教育111
第二节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112
一、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构成112
二、质量管理机构和组织管理系统113
第一节 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概述115
一、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形式115
第三章 学科科研成果质量的鉴定与验收115
二、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性质119
三、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原则120
第二节 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方法122
一、鉴定会法122
二、通信评议法124
三、定量计分法126
四、视同鉴定法130
五、社会承认法131
一、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申请132
二、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审批132
第三节 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申请程序132
三、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前的准备133
四、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的职责133
五、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中的问题135
六、科研成果质量鉴定与验收的加强137
第四节 科研成果的登记、统计和归档140
一、科研成果的登记140
二、科研成果的统计和归档142
一、我国现行的奖励制度219
第一节 科研成果评奖概述219
二、国家发明奖的评定219
第一章 学科科研成果的评奖219
第四篇 学科科研成果管理219
三、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定220
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的评定221
五、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定221
六、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定222
七、其他科技奖的评定225
第二节 科研成果奖励评审227
一、科研成果奖励评审组织227
二、科研成果奖励评审方法228
三、科研成果奖励评审原则229
四、科研成果奖励评审指标体系233
第三节 科研成果评奖体制改革235
一、科研成果奖励设置原则及结构体系236
二、科技进步奖的改进240
三、科研成果评奖体制改革的措施246
第四节 科研成果评奖的模式249
一、异议制250
二、非异议制257
三、两种模式比较260
第二章 学科科研成果专利的申请与保护310
第一节 科研成果专利概述310
一、专利的特点310
二、专利权授予的条件314
三、专利的种类320
四、发明人、申请人与专利权人322
第二节 科研成果专利的申请324
一、专利申请前的准备324
二、专利申请的一般要求325
三、专利申请文件的填写和撰写327
四、专利申请的提交和受理341
五、专利申请费的缴纳与减缓346
六、专利权的国际申请(PCT)348
第三节 科研成果专利审批354
一、专利审查机构354
二、专利审批流程357
三、专利复审程序362
四、专利无效程序364
五、专利行政复议367
第四节 科研成果专利权的维持、终止与第三人介入370
一、专利权的维持370
二、专利权的终止372
三、专利登记簿373
四、第三人介入的专利程序374
第五节 科研成果专利的纠纷与保护376
一、专利纠纷案件377
二、专利侵权的判定379
三、不视为专利侵权的实施行为382
四、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386
五、被侵权者的保护388
第一节 科研成果转化模式459
一、科研成果转化概述459
第三章 学科科研成果转化459
二、科研成果转化具体模式469
第二节 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支持471
一、概述471
二、科技政策的作用482
第一节 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483
一、科研经济效益概述483
第四章 学科科研项目评估评审483
二、科研经济效益的风险因素490
三、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指标与计算493
第二节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和信用评估495
一、科研成果转化过程495
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信用评估500
第一节 实验室规划505
第一章 学科实验室规划设计505
一、实验室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505
第五篇 学科实验室建设505
二、实验室规划管理的任务与分类508
三、实验室规划管理的目标与内容509
四、实验室规划的编制512
五、实验室规划的执行与调整514
第二节 实验室设计515
一、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立项515
二、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518
三、实验室建筑布局520
四、实验室家具设计527
五、实验室公用设施及管道综合设计530
第二章 学科实验室环境与安全管理534
第一节 实验室环境管理534
一、实验室对环境的要求534
二、实验室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537
三、实验室环境保护措施539
第二节 实验室安全管理540
一、实验室的安全规则541
三、实验室的劳动保护542
第三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与伤员的应急处理542
二、实验室防护措施542
一、严重出血者的应急处理544
二、呼吸暂停者的应急处理545
三、心脏暂停跳动者的应急处理547
四、触电者的应急处理547
五、灼伤者的应急处理548
六、骨折者的应急处理549
七、中毒者的应急处理550
八、一般受伤的伤员的应急处理554
第四节 实验室防火安全555
一、防火的一般知识555
九、实验室急救箱的配置555
二、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564
三、灭火剂564
四、实验室的防火安全568
五、火灾时的安全疏散593
第五节 防电击、防雷击600
一、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00
二、防静电措施613
三、电击的伤害及防护617
四、静电电击的伤害及防护618
五、避雷防护621
第六节 防化学品毒害633
一、毒物侵入人体的方式634
二、毒物对机体产生毒性影响的因素634
三、化学品引起的病症及其控制635
第七节 防传染637
一、实验室的消毒、灭菌638
二、生物实验中的防传染639
三、动物饲养中的防传染641
第八节 防辐射642
一、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及事故处理643
二、激光的防护646
三、微波的防护647
四、X射线的防护647
第九节 防噪与防振649
一、噪声病及其防护649
二、振动病及其防护651
第十节 实验室操作中的防爆安全653
一、仪器653
二、操作654
三、个人防护656
第一节 科学的预测和决策657
一、预测657
第三章 学科实验室管理方法657
二、决策659
第二节 实验室各类文件的建设和建档665
一、实验室各类文件的建设665
二、实验室各类文件的建档667
第三节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669
一、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依据及分级标准670
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及内容670
三、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要求671
第四节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671
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及原则672
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特征与目标673
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内容674
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本方法675
第五节 实验室科学化管理677
一、目标管理法677
二、系统管理法679
三、信息管理法684
四、运筹管理法688
五、ABC管理法690
一、计算机的基本功能693
二、计算机的管理作用693
第六节 实验室微机化管理693
三、计算机的管理内容694
四、计算机应用于管理的效果696
一、计量概述698
第一节 计量法规698
二、计量管理698
第四章 学科实验室常用技术规范698
三、国家计量法规700
第二节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705
一、法定计量发展概况705
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706
第三节 实验室对环境的要求716
一、空间环境717
二、光照环境721
三、防振隔声环境723
四、防磁、防射线环境729
五、水、电、气设施730
六、安全措施732
第四节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程737
一、爆炸的基本知识737
二、电气防爆安全技术738
第五节 压力容器安全规程743
一、压力容器的分类743
二、压力容器法规744
三、气瓶的安全使用745
第六节 实验室环境保护750
一、环境及环境保护750
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752
三、实验室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性754
四、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治理754
一、实验室的劳动保护工作的内容758
二、实验室常用防护用品758
第七节 实验室劳动保护758
三、实验室营养保健759
第五章 学科实验室认可与质量体系建立768
第一节 实验室认可综述768
一、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国际发展趋势768
二、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形成及现状770
三、我国的实验室认可工作现状772
四、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773
第二节 实验室质量体系778
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的必要性778
二、质量体系的构成779
第三节 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786
一、建立质量体系的步骤786
二、质量体系建设788
第四节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796
一、质量体系文件796
二、质量手册的编写797
三、程序性文件的编写799
四、质量计划800
一、实验室考核评估的含义与意义813
第一节 实验室工作考核与评估概述813
二、实验室工作考核评估的目的813
第六章 学科实验室考核与评估813
三、实验室工作考核评估的作用814
四、建立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注意的问题815
五、实验室考核指标体系817
六、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818
第二节 实验室评估820
一、实验室评估的含义820
二、实验室评估的意义821
三、实验室评估的作用822
四、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823
五、实验室评估的组织实施825
六、影响实验室评估因素分析828
第一节 学科信息网络接入835
第一章 学科信息网络设计835
一、网络接入的应用835
第六篇 学科信息化建设835
二、网络接入方案与技术结构843
三、网络接入方式的选择888
四、网络接入的安全性907
五、接入资费与带宽管理921
第二节 学科信息网络综合布线955
一、传统布线系统与结构化布线系统955
二、网络布线系统标准982
三、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984
四、综合布线系统产品选型与工程设计1022
第二章 学科信息网络系统建设1051
第一节 学科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设置1051
一、管理系统的设置原则1051
二、管理系统的设置要求1053
三、学科信息网络主任的管理方法1053
第二节 学科信息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1056
一、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1056
二、办公室管理制度分类1057
三、学科信息网络工作责任制与考核制度1059
第三节 学科信息网络法制化建设1060
一、学科信息网络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1060
二、学科信息网络法制化建设的加强1061
第三章 学科信息网络管理与维护1063
第一节 学科信息网络管理1063
一、学科信息网络统计管理1063
二、学科信息网络档案管理1073
三、学科信息网络其他事务管理1081
第二节 学科信息网络维护1105
一、网站管理1105
二、网站维护1127
三、因特网防火墙的构建1148
四、网络故障排除与网络维护升级1251
第一节 学科信息资源库的构建1272
一、学科信息资源库的构建概述1272
第四章 学科信息资源库的构建与网络资源的获取1272
二、学科知识库1289
三、电子资料库1293
四、数据库1294
第二节 学科信息网络资源的获取1326
一、因特网的接入1326
二、WWW常用术语1334
三、浏览器1335
四、电子邮件(E-mail)1347
五、文件传输(FTP)1357
六、远程登录(Telnet)1360
七、网络电话与网上聊天1364
八、NetMeeting的应用1368
九、网上邻居1376
第一章 学科学术书刊出版发行1389
第一节 学术作品分类1389
一、按作品的文献属性分类1389
第七篇 学科学术书刊建设1389
二、按作品的著作方式分类1390
一、出版策划1392
二、科技文稿的编辑1392
第二节 学科学术书刊的策划编辑1392
一、关于学术期刊内涵的界定1395
第一节 学术期刊内涵的界定与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现状1395
二、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现状1395
第二章 学科学术书刊的分级1395
第二节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回顾1396
一、学术期刊分级的政府实践1396
二、核心期刊的出现1397
三、我国学术期刊学会界的期刊评比1399
一、对学术专著类书稿编写的要求1400
第一节 学科学术书刊质量要求1400
二、对应用技术类书稿编写的要求1400
第三章 学科学术书刊质量管理1400
三、对专业教材编写的补充要求1401
四、对技术标准稿件编写的补充要求1402
一、编辑不良心理因素对审稿的影响1403
二、急稿对学术书刊质量的影响1403
第二节 学科学术书刊质量管理难点与对策1403
三、编校合一的利弊1404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407
一、重点学科的概念1407
第二节 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与目标1407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与内容1407
第一节 重点学科的含义1407
第一章 重点学科建设概述1407
第八篇 重点学科建设1407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1408
二、重点学科遴选的原则1409
一、重点学科遴选的条件1409
第二节 重点学科遴选的范围1409
一、国家已经评选出的重点学科1409
第一节 重点学科遴选的条件与原则1409
第二章 重点学科的遴选1409
二、结合国家以往的重大建设项目需要1410
三、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1410
一、重点学科申报条件1411
第一节 重点学科的申报1411
二、重点学科申报方式1411
第三章 重点学科的申报审批1411
一、重点学科的评选标准1412
二、重点学科建设评选程序1412
第二节 重点学科的审批1412
第一节 重点学科课题招投标概述1413
一、科研课题招标投标的概念及其产生发展1413
第四章 重点学科的招标投标1413
二、科研课题招标投标的功能与作用1416
三、科研课题招标与投标的形式、内容与特点1420
第二节 重点学科课题招标程序与方法1423
一、招标通知1423
二、填写申请标书(合同书)1426
三、评议1429
四、审批1433
五、签订合同1435
第三节 科研课题开标、评标与定标1436
一、开标1436
二、评标1442
三、竞标1453
四、中标1456
二、单位自筹资金1459
一、资金筹集方式1459
第二节 重点学科资金运用管理1459
一、资金使用范围1459
第一节 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筹集1459
第五章 重点学科的资金保障1459
二、资金使用的具体管理1460
二、重点学科检查评估的原则1461
一、重点学科检查评估的目的1461
第二节 重点学科的中期考核制1461
第一节 重点学科的检查评估的目的与原则1461
第六章 重点学科的管理检查评估1461
第一章 学科建设制度1465
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管理规定1465
第九篇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1465
学科建设项目经费支出的有关规定1467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暂行办法1467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1472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1475
重点学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1476
实验室管理总则1480
实验室管理制度1480
第二章 学科实验室管理制度1480
实验室工作制度1481
实验室工作条例1482
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1486
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制度1487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487
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1488
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1489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1490
危险品及剧毒药品领用方法1491
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1492
实验室防火管理制度1492
实验室绝缘楼安全管理制度1493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1493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1495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认证管理办法1506
电力建设工程土建试验室定级认证管理办法(试行)1508
附设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管理暂行办法1511
第三章 学科经费管理及财务制度1515
资金管理规定1515
零用金管理细则1518
费用开支标准1519
财务管理规则1525
资金预算工作准则1530
资金筹措工作细则1531
第四章 学科信息情报及档案管理制度1533
科技档案管理实施细则1533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534
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1538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1539
实验室档案管理条例1540
第五章 学科科研管理制度1542
单位科研课题管理办法1542
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1544
国家资助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1547
科研管理制度1554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1557
课题管理暂行办法1558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1562
第六章 学科人才管理制度1566
关于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566
关于实施专业技术职务“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指导意见1570
特聘人才制度实施与管理办法1572
学科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一)1575
学科拔尖人才管理办法(二)1577
学科人才选拔管理办法1578
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1583
附录 相关政策法规1587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1587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1600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1603
关于对国家专项科研开发费用核算的复函1607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1608
关于印发《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1613
关于印发《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的通知1624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