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
  • 喻国明主编;张洪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44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大众传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问题的缘起4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6

1.2.1 研究思路6

1.2.2 研究方法9

1.3 研究架构10

第2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15

2.1 公信力的词义15

2.1.1 词义解读15

2.1.2 概念的关系模式18

2.1.3 概念的逻辑起点——信任19

2.1.4 概念的评价内容——信用26

2.2 英文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词义28

2.2.1 credibility研究的两种观点分析28

2.2.2 信任、信用、信仰、信赖、相信的英文对照词汇35

2.3 媒介公信力的概念界定36

第3章 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分析39

3.1 分析的理论基础——从认知心理学切入39

3.1.1 媒介公信力的判断是多维度的39

3.1.2 多维度的心理学分析——基模理论42

3.2 判断维度的构成与特点46

3.2.1 维度构成46

3.2.2 维度特点52

3.3 判断维度构成的地区差异比较55

3.3.1 考察对象的维度构成情况56

3.3.2 比较结果与影响因素发现64

3.3.3 理论提出:地区政治因素差异下的两种维度取向68

3.4 判断维度的价值分析77

3.4.1 维度的两个判断层面78

3.4.2 维度是一种价值判断79

第4章 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83

4.1 影响因素的体系结构83

4.2 宏观的社会系统影响因素分析85

4.2.1 社会系统的分析结构85

4.2.2 影响信任的两种决定论88

4.2.3 社会系统影响的整体性与支配性91

4.2.4 政治因素对媒介公信力的正相关影响94

4.3 微观的受众系统影响因素分析100

4.3.1 研究的理论视角:三种受众理论模式100

4.3.2 受众变量的影响情况104

4.3.3 研究理论的新视角探讨110

4.4 微观的媒介系统影响因素分析113

4.4.1 媒介渠道特性的影响113

4.4.2 媒介组织机构的影响115

4.4.3 新闻从业者的影响118

4.4.4 新技术发展的影响121

4.5.1 影响因素的系统性作用125

4.5 影响因素的整体考察125

4.5.2 影响因素系统性作用下的媒介公信力下降趋势126

4.5.3 影响因素系统性负作用的原因分析129

第5章 大众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机制与控制分析133

5.1 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模式133

5.1.1 信任的横向产生模式133

5.1.2 信任的纵向发展模式137

5.1.3 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的建立139

5.2 媒介公信力的产生机制142

5.2.1 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143

5.2.2 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关系145

5.2.3 媒介公信力的产生: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重复博弈147

5.3.1 理性的计算型阶段149

5.3 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层次149

5.3.2 介于理性与情感之间的了解型阶段151

5.3.3 情感的认同型阶段154

5.3.4 三个层次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关系155

5.4 媒介公信力生成的控制分析156

5.4.1 媒介组织框架的控制157

5.4.2 新闻个人框架的控制162

5.4.3 文本框架的控制165

第6章 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上)168

6.1 媒介功能的分析视角169

6.1.1 媒介功能的三个视角169

6.1.2 媒介功能的两层次分析框架的提出172

6.2 公信力对媒介政治功能的影响173

6.2.1 媒介的政治功能173

6.2.2 公信力对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影响175

6.2.3 公信力对媒介政治参与功能的影响180

6.2.4 公信力对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影响186

6.2.5 公信力对媒介政治沟通功能的影响191

6.2.6 公信力对媒介政治控制功能的影响194

6.2.7 公信力对媒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影响198

6.2.8 公信力对媒介的政府形象功能的影响200

6.3 理性意识——公信力对媒介政治功能发挥积极影响的前提202

7.1 公信力对媒介经济功能的影响204

第7章 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下)204

7.1.1 信任的经济作用205

7.1.2 作为经济交易中信任代理角色的媒介公信力210

7.1.3 “刻度”和“阀门”——公信力对不同类型媒介受众市场的影响214

7.2 公信力对媒介文化功能的影响218

7.2.1 传承与塑造——媒介的文化功能218

7.2.2 公信力对媒介文化传承的影响220

7.2.3 公信力对媒介文化塑造的影响224

7.2.4 媒介公信力、文化与社会资本228

结语233

主要参考文献235

后记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