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导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导引](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554999.jpg)
- 郭永玉,王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3491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心理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导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观1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2
一、心理学的性质2
二、心理学的目标5
第二节 心理学的方法6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6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8
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14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4
二、现代心理学的派别15
三、当代心理学的取向20
一、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22
第四节 心理学专业22
二、心理学的分支23
三、心理学界的女性25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27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28
一、神经元28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30
第二节 大脑皮层34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分区34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37
三、大脑的潜能38
四、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41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41
一、垂体腺42
二、甲状腺43
三、副甲状腺43
四、肾上腺43
五、性腺44
六、胰腺44
第四节 行为的遗传学基础44
一、基因和染色体45
二、染色体异常46
三、行为遗传学研究47
第三章 动机51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52
一、动机的涵义及功能52
二、需要、驱力与动机53
三、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54
四、动机的分类55
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55
一、饥饿动机56
二、性动机59
三、母性动机62
四、刺激寻求的动机63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65
一、交往动机65
二、成就动机67
第四节 动机理论73
一、本能论73
二、认知论75
三、社会学习论77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78
第四章 学习81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81
一、学习的定义82
二、学习的分类83
三、学习的意义86
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86
一、巴甫洛夫的发现87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87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91
第三节 操作条件作用93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93
二、操作条件作用的研究94
三、操作条件作用的现象96
四、操作行为的结果:强化与惩罚97
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观点102
一、顿悟学习102
二、潜在学习103
三、观察学习104
第五章 认知过程110
第一节 感觉111
一、感觉的解释111
二、心理物理学112
三、基本感觉现象116
四、几种主要感觉117
一、知觉的解释122
第二节 知觉122
二、知觉的特性124
三、几种主要知觉128
第三节 记忆134
一、记忆概述134
二、感觉记忆135
三、短时记忆136
四、长时记忆138
第四节 思维141
一、思维的分类141
二、概念142
三、推理144
四、问题解决146
第六章 情绪、压力与适应151
第一节 情绪152
一、什么是情绪152
二、情绪的表达154
三、情绪的理论157
第二节 生活压力162
一、什么是生活压力162
二、生活压力的来源163
三、生活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一般适应综合症168
第三节 生活压力的应对169
一、什么是应对169
二、压力的调节变量171
三、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175
一、意识的界说179
第一节 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179
第七章 意识179
二、意识的状态与层面180
第二节 睡眠与梦182
一、人类的睡眠182
二、梦185
三、睡眠障碍190
第三节 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193
一、催眠193
二、静修与超觉静修197
三、药物对意识状态改变的作用198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理论205
一、智力的含义205
第八章 智力与创造力205
二、智力理论206
第二节 智力测验212
一、智力测验的产生212
二、目前常用的智力测验213
第三节 智力的差异性217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17
二、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218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221
第四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224
一、创造力的内涵225
二、创造力与人格227
三、创造力与智力228
四、创造力的培养228
五、创造力的测量231
第九章 人格235
第一节 人格及其类型和特质236
一、人格的界说236
二、人格类型237
三、人格特质238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242
一、遗传的作用242
二、环境的作用245
第三节 人格理论249
一、精神分析理论249
二、行为主义253
三、人本主义255
四、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258
第四节 人格测验261
一、自陈式测验261
二、投射测验265
第十章 人生全程的发展267
第一节 发展的基本概念268
一、发展的概念和基本主题268
二、发展的研究方法271
三、毕生发展观272
第二节 婴幼儿期的发展273
一、生理发展273
二、认知发展274
三、社会性发展279
二、认知发展282
第三节 儿童期的发展282
一、生理发展282
三、社会性发展283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285
第四节 青少年期的发展286
一、生理发展286
二、认知发展287
三、社会性发展288
第五节 成年期的发展291
一、生理发展291
二、认知发展292
三、社会性发展293
第一节心理异常的标准和分类296
第十一章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296
一、心理异常的标准297
二、心理异常的分类298
三、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301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及其心理成因301
一、焦虑障碍302
二、分裂性障碍304
三、心因性身体障碍305
四、情绪障碍306
五、精神分裂症307
六、性心理障碍309
七、人格障碍310
一、精神分析疗法311
第三节 心理治疗311
二、行为疗法312
三、理性情绪疗法314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316
第十二章 社会情境中的人319
第一节 自我与态度320
一、自我320
二、态度及其形成322
三、态度的改变323
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324
一、印象形成325
二、社会知觉中的几种效应326
三、归因与归因偏向327
一、言语沟通329
第三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329
二、非言语沟通330
三、人际吸引332
四、亲密关系334
第四节 社会影响335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浪费336
二、从众与服从336
三、助人与攻击338
第五节 文化心理学340
一、心理学对文化的关注340
二、研究领域343
三、中国人的可能贡献345
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