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导论
  • 周爱国,孙自永,马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460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干旱区-生态环境:地质环境-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3

1 地质生态学的发展历程3

上篇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基本理论与方法3

2 地质生态学的研究现状5

2.1 地质生态学(生态地质学)研究现状5

2.2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研究现状8

3 地质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9

3.1 生态系统的构成9

3.3 地质生态学10

3.2 生态地质环境10

第2章 地质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内容与理论基础12

1 地质生态学的研究任务12

1.1 生物与地质体的成生联系12

1.2 生态系统演化的地质学机理12

1.3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地质学基础13

2 地质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3

3.2 地球系统科学14

3 地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4

3.1 生态系统生态学14

3.3 耗散结构理论与等级系统理论15

4 地质生态学的学科交叉性16

第3章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基本原理18

1 西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18

2 西北干旱区的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20

2.1 水环境变化20

2.2 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21

2.3 植被退化21

3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思路22

3.1 研究内容22

3.2 研究思路23

4 干旱区植被演替的表现形式——斑块化25

4.1 植被斑块及其演替25

4.2 荒漠区植被斑块演化的实质28

4.3 植物地下生境结构及其在斑块演化中的作用29

5 植被演替的限制性生态因子31

5.1 生态因子的阈值、生态幅与适宜区间31

5.2 限制性生态因子的确定33

5.3 地下水的生态效应35

6 植物物种地质生态学研究41

6.1 天然植被根层研究42

6.2 关键种的生存域48

6.3 植物物种地质生态学研究的意义51

第4章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53

1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调查方法53

1.1 区域尺度的调查53

1.2 中小尺度的调查55

2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分析内容与步骤60

2.1 区域尺度地质生态学分析内容与步骤61

2.2 中小尺度地质生态学分析内容与步骤61

3.1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评价内容——生态地质环境质量62

3 干旱区地质生态学评价和区划方法62

3.2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根层生态指数64

3.3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67

4 干旱区植被恢复的地质生态学方法67

4.1 生态恢复的概念68

4.2 干旱区生态恢复的目标69

4.3 干旱区生态恢复的原则69

4.4 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程序71

5 GIS和RS技术在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72

5.1 GIS技术在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73

5.2 RS技术在干旱区地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74

下篇 额济纳盆地地质生态学研究79

第5章 额济纳盆地生态地质环境背景79

1 自然地理条件79

1.1 地理位置79

1.2 气象79

1.3 水文80

2.1 地质构造81

2 地质环境背景81

2.2 第四纪地质82

2.3 地形地貌86

2.4 水文地质87

2.5 土壤95

3 天然植被生态系统概况99

3.1 植被生态系统总体特征99

3.2 植被生态子系统的划分100

3.3 各植被生态子系统特征100

4.1 地下水位下降及土壤旱化105

4 地质生态环境问题105

4.2 水质恶化106

4.3 盐渍化107

4.4 沙漠化107

4.5 生物种类减少107

第6章 额济纳盆地天然植被演化的地质生态学调查与分析109

1 额济纳盆地天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地质生态学调查109

2.1 植被分布状况111

2 天然植被演化概况111

2.2 植被分布的历史变迁116

3 天然植被演化的限制性因子118

3.1 限制性生态因子的确定118

3.2 土壤质地119

3.3 土壤水分119

3.4 土壤盐分119

3.5 土壤有机质119

第7章 额济纳盆地天然植物物种地质生态学研究120

1 额济纳盆地天然植被根层研究120

1.1 天然植被根层位置的确定120

1.2 天然植物物种根层分析123

2 额济纳盆地主要植物的生存域研究124

2.1 主要植物物种的选择124

2.2 植物生长状况的评判125

2.3 各样地植物物种根层生态适宜性评判131

2.4 主要植物物种生存域的确定134

3.1 生存域图分析137

3 额济纳盆地主要植物物种的生存域分析137

3.2 生存域叠加图的分析139

3.3 物种生存条件的分析140

第8章 额济纳盆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142

1 额济纳盆地根层生态指数分析142

1.1 各样地的根层生态指数142

1.2 根层生态指数分析144

2.1 各样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级148

2 额济纳盆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148

2.2 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149

3 额济纳盆地各分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析150

3.1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区(Ⅰ级区)150

3.2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Ⅱ级区)151

3.3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Ⅲ级区)152

3.4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极差区(Ⅳ级区)152

1.1 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154

第9章 额济纳盆地植被生态系统恢复研究154

1 额济纳盆地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地质生态学机制154

1.2 新生植被斑块形成的过程160

1.3 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163

2 土地生态整治原则与方法167

2.1 地下生境的保护与建设167

2.2 物种的选择与搭配167

2.3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68

3 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整治的主要措施169

3.1 封育169

3.2 修补169

3.3 重建169

4 不同输水条件下额济纳盆地土地生态整治要点170

4.1 当前输水量条件下的土地生态整治措施171

4.2 不同输水量下的土地生态整治措施173

参考文献1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