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贸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贸易
  • (英)麦科克(Mikie,M.)著;王玉清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78011779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贸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鸣谢1

第一部分 贸易的起源3

第1章 李嘉图模型及其扩展3

1.1 李嘉图比较优势的基础模型3

1.1.1 贸易前经济4

1.1.2 世界经济:专业化分工和贸易11

1.1.3 贸易所得15

1.2 模型的扩展22

1.2.1 贸易和工资率限制22

1.2.2 多国模型27

1.2.3 多种商品模型31

1.2.4 大量商品模型31

1.2.5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产品37

1.3 小结38

附录1A 比较优势原则的普遍正确性38

附录1B 李嘉图的要素禀赋理论40

第2章 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46

2.1 引言与假设46

2.2 贸易前经济48

2.2.1 要素密集度48

2.2.2 商品价格、要素价格和要素密集度55

2.2.3 要素的配置和生产可能性边界58

2.2.4 在2×2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62

2.3 要素充裕度66

2.4 贸易模式与赫克谢尔-俄林定理67

2.4.1 产业间贸易的世界67

2.4.2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71

2.5 贸易与收入分配效果79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证明79

2.6 禀赋变化与产出变动82

2.6.1 雷布津斯基定理——证明83

2.6.2 要素积累和贸易条件86

2.7 贸易所得91

2.7.1 自由贸易优于闭关锁国93

2.7.2 一次性转移支付下的自由贸易所得96

2.7.3 非一次性转移支付的自由贸易所得97

2.8 世界贸易均衡98

2.8.1 世界价格的决定98

2.8.2 贸易均衡的稳定性100

2.9 小结102

附录2A 要素密集度逆转103

附录2B 需求逆转107

附录2C 生产中的完全分工109

附录2D 萨缪尔森互惠条件112

第3章 扩展的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114

3.1 引言114

3.2 特定要素模型115

3.2.1 要素与商品价格119

3.2.2 要素禀赋和产量121

3.2.3 要素禀赋与贸易模式123

3.3 其他特定贸易模型123

3.4 高维数问题127

3.5 小结133

附录3 “荷兰病”134

4.1 反思贸易动机138

第4章 现代贸易理论—1外部规模经济138

4.2 规模经济142

4.3 外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型143

4.3.1 贸易模式146

4.3.2 贸易所得148

4.4 动态规模经济150

4.5 小结152

附录4 规模经济和国际分工153

第5章 现代贸易理论—2不完全竞争155

5.1 新古典贸易理论155

5.2 垄断157

5.3 寡头市场:相互倾销模型161

5.3.1 封闭经济161

5.3.2 贸易均衡163

5.3.3 贸易的促进竞争效应166

5.3.4 贸易所得167

5.4 垄断竞争市场:赫普曼-克鲁格曼模型169

5.4.1 产品差别化与垄断竞争170

5.4.2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厂商170

5.4.3 市场规模、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172

5.4.4 贸易和贸易流动173

5.4.5 贸易所得176

5.5 产业内贸易的其他解释178

5.5.1 地理位置和运输成本178

5.5.2 人均收入水平179

5.5.3 贸易自由化179

5.6 小结180

5.5.4 基于比较优势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180

附录5 2×2×2赫普曼—克鲁格曼模型181

第6章 商品贸易流动:方法评价与实证检验186

6.1 引言186

6.2 实证检验187

6.2.1 李嘉图模型检验187

6.2.2 HOS模型检验190

6.2.3 产业内贸易和效益递增模型197

6.2.4 技术贸易理论199

6.3 小结:一种贸易理论可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吗?204

附录6 产业内贸易的度量206

第7章 国际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212

7.1 引言212

7.2 国际劳动力流动214

7.3 国际借贷221

7.3.1 跨时贸易222

7.3.2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226

7.4 外来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230

7.5 小结235

附录7 跨国公司的简单理论235

第二部分241

第8章 关税的经济分析241

8.1 引言241

8.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242

8.2.1 小国模型242

8.2.2 大国模型245

8.3 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247

8.3.1 小国模型248

8.3.2 大国模型253

8.3.3 大国的关税与福利254

8.4 最优关税与报复:提供曲线的分析258

8.5 相当于关税的税收和补贴262

生产补贴和消费税265

8.6 关税和不完全竞争265

8.6.1 单边市场垄断:国内垄断267

8.6.2 单边市场垄断:外国垄断270

8.7 小结272

附录8 梅兹勒和勒纳悖论273

第9章 非关税壁垒的经济分析277

9.1 引言277

9.2 进口配额278

9.3 自动出口限制285

9.4 倾销、反倾销措施、出口补贴和反补贴税292

9.4.1 倾销和反倾销税292

9.4.2 出口补贴和反补贴税298

9.5 环境和贸易301

9.6 其他非关税措施304

9.6.1 政府采购政策304

9.6.2 健康、安全和其他标准305

9.6.3 海关的清关手续以及其他行政规章306

9.6.4 劳工和社会标准307

9.7 小结308

第10章 贸易壁垒的争论310

10.1 引言310

10.2.1 国内扭曲311

10.2 静态贸易壁垒的争论311

10.2.2 再论最优关税314

10.2.3 盈利315

10.2.4 国家安全317

10.2.5 其他争论318

10.3 动态贸易壁垒的争论321

10.3.1 幼稚产业论321

10.3.2 夕阳产业论324

10.4 战略性贸易壁垒的争论325

10.4.1 作为出口激励的进口保护325

10.4.2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出口补贴327

10.5 小结329

11.1 引言331

第11章 保护的度量331

11.2 名义保护332

11.3 有效保护334

11.4 保护和实际保护的影响339

11.5 保护的成本341

第12章 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346

12.1 引言346

12.2 保护政策的需求347

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行为347

12.3 贸易保护的供给354

12.3.1 政治家354

12.3.2 官僚355

12.3.3 行政人员355

12.4 实证分析355

12.5 小结357

13.1 引言358

第13章 贸易政策,转型与经济发展358

13.2 作为发展手段的贸易政策360

13.2.1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360

13.2.2 出口拉动增长还是增长拉动出口?363

13.3 贸易政策作为转型的投入365

13.3.1 贸易自由化方案365

13.3.2 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利益367

13.3.3 转型期保护和出口促进371

13.3.4 贸易自由化的最初经验374

13.4 贸易自由化作为改革的投入:新西兰的案例376

13.5 小结378

第14章 经济一体化理论383

14.1 引言383

第三部分383

区域一体化简史385

14.2 关税同盟的基础理论386

14.2.1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387

14.2.2 贸易修正389

14.2.3 要素对福利效果的影响390

14.2.4 关税同盟与单边关税削减391

14.2.5 贸易条件效应393

14.2.6 动态效应394

14.3 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397

14.4 共同市场的基础理论399

14.5 小结402

第15章 一体化影响的经验分析404

15.1 引言404

15.2 基本方法:一种描述405

15.3 经验性的测量方法:迄今为止的记录406

15.4 小结413

第16章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414

16.1 引言414

16.2 欧洲415

16.2.1 欧洲联盟415

16.2.2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419

16.2.3 东欧和苏联420

16.3 北美425

16.3.1 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定425

16.3.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427

16.4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429

16.4.1 东南亚国家联盟430

16.4.2 中国经济区的出现431

16.4.3 亚太经合组织432

16.5 澳新紧密经济关系安排433

附录16 区域贸易协议434

第17章 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439

17.1 引言439

17.2 世界经济中区域主义的范畴441

17.3 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并存还是对立?443

17.4 世贸组织和区域特惠协定446

17.5 小结448

附录17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449

缩写词语表453

术语表456

注释474

参考书目499

译后记5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