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532686.jpg)
- 涂慧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846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校园-规划;高等学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高等学校-建筑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的宏观背景和校园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1
1.1.1 新世纪新经济背景1
1.1.2 大学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2
1.2 大学校园研究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趋势背景3
1.2.1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3
1.2.2 中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5
1.3 当前我国大学校园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6
1.3.1 高教社会化趋势与独立学术精神之间的矛盾分析6
1.3.2 短期大规模建设带来的批量生产与特色趋同忧思7
1.3.3 私人汽车与公共交通的争议8
1.3.4 教学区与生活区的联系和管理方式辨析9
1.3.5 营造整体校园环境的多团体、多专业设计整合问题11
1.4 国内外研究及本书参考文献的情况13
1.4.1 校园规划与设计理论13
1.4.2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15
2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系统17
2.1 基本概念17
2.1.1 “大学校园”再认识17
2.1.2 整体设计及相关概念辨析18
2.2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系统特征19
2.2.1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系统结构19
2.2.2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的动态发展21
2.3.1 大学办学发展趋势22
2.3.2 知识经济的新要求22
2.3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系统构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22
2.3.3 高等教育职能的改革与发展23
2.4 整体设计观念的相关理论25
2.4.1 第一阶段——从单体协调的角度25
2.4.2 第二阶段——从城市整体性的角度26
2.4.3 第三阶段——从设计过程的角度27
2.4.4 第四阶段——从建筑师专业范畴的角度28
2.5 大学校园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出29
2.5.1 新时期校园建设特点催发整体设计观念29
2.5.2 校园研究中整体设计概念提出的迫切原因31
2.5.3 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促进校园整体设计31
3.1 国外大学校园规划模式发展历史沿革33
3.1.1 修道院模式——早期的大学校园33
3 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33
3.1.2 对称开放型模式——近代大学校园35
3.1.3 功能化模式——现代校园规划39
3.1.4 交流与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后的校园规划41
3.1.5 个性高质模式——当代校园规划42
3.2 中国大学校园规划形态发展历史沿革44
3.2.1 书院模式——我国古代大学校园44
3.2.2 传统与西化并存——中国近代大学规划47
3.2.3 苏联模式——解放后至改革前大学校园48
3.2.4 兼收并蓄——改革开放以来校园规划49
3.3 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的特征趋势51
3.3.1 应对大学校园传播知识的功能51
3.3.2 应对大学校园创造知识的功能52
3.4.1 大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思想53
3.4 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对策53
3.3.3 应对大学校园应用知识的功能53
3.4.2 大学校园规划的功能分区62
3.4.3 大学校园规划的道路交通71
3.5 新世纪大学校园规划的实例分析76
3.5.1 设计思想76
3.5.2 功能分区81
3.5.3 道路交通83
3.5.4 评价与启示83
4 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86
4.1 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86
4.1.1 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关研究成果86
4.1.2 校园景观设计相关研究成果87
4.2.1 校园景观与规划的关系88
4.2 校园景观设计与规划、建筑以及校园形态设计之间的关系88
4.2.2 校园景观与建筑的关系89
4.2.3 校园景观与校园形态设计的关系89
4.3 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原则90
4.3.1 营造交往场所,强调可参与性90
4.3.2 创造生态环境91
4.3.3 均衡四季活力92
4.3.4 再次围合空间93
4.4 校园景观包含的因素94
4.4.1 固定性要素94
4.4.2 自然要素97
4.5.3 建筑组团之间的景观102
4.5.2 边缘林木景观102
4.5 校园景观设计的模式要素102
4.5.1 中心区域景观102
4.5.4 建筑物围合的院落景观103
4.5.5 穿插在建筑物之间的景观103
4.5.6 道路景观103
4.5.7 校前区景观103
4.5.8 标志性景观106
4.6 校园景观的园林设计手法106
4.6.1 对西方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106
4.6.2 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借鉴108
4.7.2 植物配置部分110
4.7.3 室外家具部分110
4.7.1 空间部分110
4.7 校园景观设计的成果表达110
4.8 浙江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实例分析111
4.8.1 设计构思111
4.8.2 竖向与水体景观设计115
4.8.3 种植设计115
4.8.4 道路广场及铺装景观设计117
4.8.5 景观建筑、环境雕塑及小品设施设计118
4.8.6 评价与启示120
5 当前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122
5.1 新一代校园建筑的设计理念122
5.1.1 集约化趋向122
5.1.2 重视交往空间123
5.1.3 单体设计与时代地域文化相结合123
5.1.4 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24
5.2.1 组团化整体式布局125
5.2 教学区建筑125
5.2.2 通用性平面设计130
5.2.3 强调营造交往空间130
5.2.4 注重地域差别132
5.2.5 塑造文化格调135
5.2.6 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137
5.2.7 实例:浙江大学新校区教学组团二、七139
5.3 学生生活区建筑146
5.3.1 在可能的条件下营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146
5.3.2 强调课余生活的交往和自学空间147
5.3.3 营造空间层次148
5.3.4 优化为学生生活交往服务的学生街150
5.3.5 实例:南京邮电学院学生宿舍组团151
5.4 校前区建筑153
5.4.1 校前区建筑组成153
5.4.2 校前区建筑形成原因154
5.4.3 校前区建筑功能154
5.4.4 校前区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素154
5.4.5 校前区建筑设计实例分析155
5.5 校园建筑群的整体性设计原则156
5.5.1 协调与统一157
5.5.2 关联与对话158
5.5.3 个性与变化158
6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观念建构160
6.1 整体性的建构原则160
6.1.1 整体优化160
6.1.2 竞争与协同161
6.2.1 主从162
6.2 整体性的构成要素162
6.2.2 特征163
6.2.3 中心165
6.2.4 秩序逻辑166
6.2.5 连续渐变168
6.2.6 细部170
6.2.7 完形172
6.2.8 有机生长172
6.3 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建构原则174
6.3.1 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研究对象174
6.3.2 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178
6.3.3 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180
6.4.1 校园功能时代化181
6.4 校园整体设计观适应性建构原则181
6.4.2 校园中心整体凝聚力的形成182
6.4.3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183
6.4.4 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林化183
6.4.5 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184
6.5 校园整体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建构原则185
6.5.1 方案阶段的整体设计观念185
6.5.2 施工图阶段的整体设计观念186
6.5.3 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设计观念187
7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方法建构188
7.1 校园形态设计环节是构建大学校园设计整体性的有效方法188
7.2 校园形态设计借鉴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189
7.2.1 城市设计的概念190
7.2.2 城市设计的内容要素与评价目标191
7.2.3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192
7.2.4 城市设计的实施方法192
7.3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的研究方法193
7.3.1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定义193
7.3.2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研究方法194
7.4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的设计要素197
7.4.1 校园核心外部空间197
7.4.2 组团之间的外部空间198
7.4.3 单体建筑物之间的外部空间198
7.4.4 单体建筑物内部的外部空间200
7.4.5 校园街道空间200
7.4.7 建筑物体形规定201
7.4.6 校园入口空间201
7.4.8 标志性节点空间202
7.4.9 地标(landmark)202
7.4.10 风格(style)202
7.5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的结构模式202
7.5.1 集中模式205
7.5.2 均质模式206
7.5.3 层次模式207
7.6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的设计对策216
7.6.1 校园形态设计的时机216
7.6.2 校园形态设计的原则218
7.6.3 校园形态设计的成果表达方法218
7.7 大学校园形态设计实例分析219
7.7.1 台湾东华大学城市设计方法的引入219
7.7.2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新校区设计导则220
8.1 牛津大学整体设计——传统渐进式平面资源配置227
8.1.1 牛津大学历史、形制与平面发展227
8 大学校园规划、景观、建筑整体设计案例分析227
8.1.2 规划与建筑、景观特色229
8.1.3 评价与启示230
8.2 四川大学双流校区整体设计——以景观环境为出发点232
8.2.1 基本理念232
8.2.2 规划与建筑、景观特色233
8.2.3 评价与启示238
8.3 江南大学校园整体设计——以外部空间形态为出发点239
8.3.1 基本理念239
8.3.2 规划与建筑、景观特色239
8.3.3 评价与启示246
8.4.1 基本理念247
8.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整体设计——以建筑集群为出发点247
8.4.2 规划与建筑、景观特色249
8.4.3 评价与启示251
8.5 华南理工大学小谷围岛新校区整体设计——以校园形态设计导则为线索254
8.5.1 基本理念254
8.5.2 规划与建筑、景观特色257
8.5.3 评价与启示261
结论263
参考文献266
后记273
致谢274
附表275
作者简介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