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研究与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涛,程卯生,陈兴华,宋洪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39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0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729页
- 主题词:药物-研究;药物-开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物研究与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编写背景3
1.1 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和日益加剧的世界新药研发的竞争3
上篇 药物研发的基础3
第1章 绪论3
1.2 中国药物研究与开发脱节的反思5
2.1 目标与意义6
2 编写目标和意义6
1.3 政府职能转换和导向6
2.2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分析中国新药开发的差距7
2.3 如何才能缩短差距8
2.4 21世纪创新药物的趋势与策略11
3 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复杂性13
2.5 中国创新药物技术审评三点建议13
3.1 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14
3.2 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总原则与管理15
4.1 专利的定义及其内涵与外延17
4 药物研发应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17
4.4 药品注册申报中的知识产权管理18
4.3 中国目前出台的与新药研发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18
4.2 新药研究与开发中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18
5.1 组合化学19
5 提高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效率19
5.4 生物信息学21
5.3 蛋白质组学21
5.2 功能基因组学21
5.5 结构生物学22
5.6 高通量筛选与基因芯片技术23
5.7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24
6.1 天然植物为主要药物时期25
6 药物发现的历史25
6.3 生物化学时期28
6.2 药物合成的兴起可以认为是药物发展时期28
7.1 生物技术的应用29
7 未来的发展29
6.4 生物药学时期29
7.4 国内外大环境对药物研发的影响30
7.3 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研究将会有极大突破30
7.2 其它新技术的引入对创新药物研发的影响30
参考文献32
1.1 新药分类35
1 药物研发项目概述35
第2章 药物研发项目的选定、计划与管理35
1.4 新药研发特点38
1.3 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38
1.2 快速审批的新药38
1.5 药物研发项目选择原则40
2.1 药物研发项目的选择42
2 药物研发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42
1.6 项目选择应考虑的内容42
2.2 医院新制剂的开发49
2.3 新药研发项目的论证50
3.1 环境因素52
3 影响新药项目选择的因素52
3.2 资源因素55
3.3 资金状况56
4.2 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的过程57
4.1 项目进度管理意义57
4 药物研发项目的进度管理57
4.3 影响研发进度的因素58
5.1 现有资金的评估与利用60
5 药物研发项目资金管理60
5.2 项目资金的筹措61
5.3 项目资金的分配和利用62
5.4 项目的成本控制63
6 药物研发项目风险管理64
6.2 风险识别65
6.1 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65
6.3 风险估计68
6.4 风险评价69
6.5 风险应对70
参考文献71
第3章 药物研发信息的收集与管理73
1.1 原始文献数据74
1 药学信息的来源74
1.2 药学核心典籍77
1.3 医药文献检索工具及利用79
2 网络药学信息的检索与收集82
2.1 常用的搜索引擎83
2.2 医药专业网上检索文献工具86
2.3 网上专利文献的检索90
2.4 常用医药信息网站94
2.5 Internet上其他文献资源96
3.1 寻找先导化合物的信息管理99
3 药学研发信息的管理99
3.2 药物安全性信息资料100
3.3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管理101
3.4 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记录管理102
3.5 药物研发信息的管理体系103
3.7 药物研发信息的综合整理与申报105
3.6 药物研发的信息管理机构105
参考文献106
1.1 天然药物原始发现时期108
1 药物发现简史108
第4章 药物发现、发明与设计108
1.2 以天然活性物质为主的发现时期109
1.3 以合成药物为主的发现时期110
1.4 药物分子设计时期111
1.5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模拟药物分子设计112
2.1 以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的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113
2 药物发现的途径113
2.2 模仿性创新的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115
2.3 以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的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116
2.5 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作为先导化合物118
2.4 体内药理机制为基础的先导化合物发现途径118
2.6 组合化学合成和高通量筛选产生先导化合物119
2.7 反义核苷酸120
2.8 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化合物123
2.9 偶然发现的先导化合物124
3 药物发现的管理125
3.1 发现过程126
3.2 药物发现中要注意的问题130
3.3 药物发现中的组织问题135
3.4 未来的管理策略139
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140
4.1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概述141
4.2 CADD的方法学142
4.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前景159
4.3 CADD尚待解决的问题159
参考文献160
1.1 药物筛选的定义与作用165
1 药物筛选概况165
中篇 药物研发的方法165
第5章 从候选药物中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165
1.2 历史回顾166
1.4 药物筛选的现状167
1.3 药物筛选的理论研究167
1.5 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的基本过程168
1.6 药物筛选模型和技术169
2.1 高通量筛选的基本特点171
2 高通量药物筛选171
2.3 高通量筛选的基本条件172
2.2 高通量筛选的理论基础172
2.6 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药物发现过程—反向药理学173
2.5 研究方法类型173
2.4 用于高通量筛选的生物材料173
2.7 药物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174
2.8 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177
2.10 超高通量筛选178
2.9 影响高通量筛选结果的因素178
2.11 高内涵筛选179
3.2 转基因动物与药物筛选180
3.1 重组受体与药物筛选180
3 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180
3.4 基因芯片技术与药物筛选181
3.3 基因探针技术与药物筛选181
3.6 in silico研究182
3.5 SELEX技术与药物筛选182
4 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毒性筛选183
3.7 其他183
4.2 体外筛选方法184
4.1 体内筛选方法184
4.3 药物吸收186
4.4 药物分布187
4.5 药物代谢188
4.6 药物毒性190
5.1 RT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93
5 受体技术与药物筛选193
5.3 RT药物筛选模式194
5.2 RT的优点194
5.4 RT值得注意的问题195
6.1 动物剂量换算的计算方法及原理196
6 数据分析196
6.2 动物剂量换算表及例算197
6.4 筛选结果综合分析方法199
6.3 样品活性的评价199
6.5 高通量筛选算法研究201
7.1 抗癌药物筛选模型的研究202
7 抗癌药物筛选202
7.2 抗癌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203
参考文献204
1.1 主要药效学206
1 临床前药理研究206
第6章 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206
1.2 一般药理学209
1.3 创新药物药物动力学研究212
2 临床前毒理学研究215
2.1 毒性研究216
2.2 毒性试验217
2.3 特殊毒性221
3.1 中药临床前药效学226
3 中药临床前药效学与毒理研究226
3.2 中药临床前毒性试验228
3.3 中药的特殊毒理230
3.5 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变态反应231
3.4 中药药物动力学231
3.6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值得注意的问题232
4.1 生物制品药理毒理研究评价的总体原则233
4 生物制品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233
4.2 创新性生物制品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237
4.4 安全性综合评价240
4.3 “仿制性”生物制品的药理毒理评价240
5.1 量效关系241
5 给药剂量241
5.2 针对不同研究的目的选择给药剂量242
5.5 剂量的统一换算243
5.4 长期毒理研究的剂量设计243
5.3 新药药动学研究的剂量选择243
6.1 GLP产生的历史背景244
6 GLP与药物研究244
6.4 GLP规范的管辖范围245
6.3 中国实施GLP的必要性245
6.2 GLP实施的目的意义245
6.5 GLP的主要内容246
参考文献250
1.3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252
1.2 药剂学的任务252
第7章 新药研究中的制剂学研究252
1 概述252
1.1 药剂学、剂型与制剂的概念252
1.5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253
1.4 药物常用剂型253
2.1 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254
2 药物制剂的设计254
2.3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255
2.2 制剂的评价与生物利用度255
2.4 药物制剂处方的优化设计260
3.1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261
3 药物制剂新技术261
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262
3.2 中药提取技术262
3.4 超声波提取技术264
3.5 生物酶解提取技术265
3.6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266
3.7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267
3.8 浓缩干燥技术273
3.9 薄膜包衣技术274
3.10 固体分散技术276
3.11 包合技术277
3.12 微囊化技术278
4.2 药物新剂型的特点与研究程序280
4.1 概述280
4 药物新剂型280
4.3 口服速释制剂285
4.4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289
4.5 口服定时给药系统294
4.6 口服定位给药系统296
4.7 经皮给药新剂型297
4.8 靶向给药新剂型300
4.9 粘膜、耳部与植入给药系统306
4.10 其他控释给药系统316
参考文献317
1.1 药物理化性质研究318
1 化学药品318
第8章 新药临床前的药学研究318
1.2 药物的处方研究320
1.3 制备工艺研究323
1.5 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325
1.4 包装材料的选择325
1.7 药物与制剂的稳定性研究328
1.6 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328
2.1 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前处理333
2 中药、天然药物333
2.2 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纯化工艺研究334
2.3 中药、天然药物的制剂研究336
2.4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339
3.2 结构和组分的验证345
3.1 工艺和处方345
2.5 稳定性研究345
3 生物制品345
参考文献346
3.5 质量标准与起草说明346
3.3 理化常数、纯度、含量或效价等质量标准的研究346
3.4 稳定性研究346
1 生物药剂学研究348
第9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348
1.1 药物的吸收349
1.3 药物的代谢361
1.2 药物的分布361
1.5 在预测药物吸收中计算分子性质362
1.4 药物的排泄362
1.6 细胞培养用于预测药物肠转运的方法364
1.7 使用动物测定药物的口服吸收367
1.8 目前和将来对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应用368
2 药物动力学研究371
2.1 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372
2.2 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374
2.3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375
3.1 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参数376
3 药物动力学数据方面的评估376
3.3 非隔室模型分析377
3.2 传统的隔室模型377
3.5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378
3.4 线性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378
参考文献379
3.6 人类族群的特征379
1.2 量纲分析和中试放大382
1.1 量纲分析382
第10章 药物制剂中试放大工艺382
1 量纲分析、中试放大理论及其工业应用382
2.1 几何放大385
2 非胃肠道给药中试放大385
2.3 搅拌的中试放大法386
2.2 无量纲法386
2.4 中试-搅拌实例388
2.5 方法的修正389
2.6 混悬剂的中试放大390
3.1 液体和半固体的扩散现象、单元操作和中试放大的关系392
3 胃肠道给药的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392
2.7 结论392
3.2 中试放大的方法393
4.1 前期操作单元的中试放大394
4 生物技术制剂的中试放大394
5.1 参数395
5 薄膜包衣的中试放大395
4.2 后期操作395
4.3 设备设计395
5.2 预中试问题396
5.3 中试放大的预测398
5.4 包衣锅工艺中试放大举例400
5.5 流化床包衣的中试放大401
6.1 片剂中试放大的基本思路及问题404
6 片剂中试放大的基本思路及片剂的中试放大404
5.6 总结404
6.2 片剂的中试放大408
6.3 片剂中试放大问题研究实例414
参考文献416
第11章 新药的注册与注册标准417
1.4 药品注册分类中应明确的事项418
1.3 药品注册申请分类418
1 药品注册的申请418
1.1 对药品注册申请人要求418
1.2 药品注册申请范围418
1.6 新药的申报与审批419
1.5 限制注册申请的新药419
1.7 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423
1.8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424
2.1 药品标准426
2 药品的注册标准426
2.3 化学药品申报注册标准的内容与一般技术要求427
2.2 注册标准的含义427
2.4 中药注册标准的内容与要求439
3.1 新药现场核查的由来449
3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现场核查的内容与要求449
3.2 申请现场核查的要求和程序450
3.3 对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451
4.1 美国FDA的审评收费452
4 美国对药品注册管理的几项措施452
4.2 FDA药品审评程序中包含的审评活动内容及审评时限453
4.4 美国仿制药的新管理计划454
4.3 FDA的药品专家咨询委员会454
参考文献455
1.1 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分期456
1 中国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的分期及其要求456
第12章 新药临床研究456
1.3 中药新药注册的临床试验研究要求457
1.2 中国化学药品注册的临床试验要求457
1.4 其他类型临床试验的分类与要求458
1.5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需关注的问题459
2.2 Ⅰ期临床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460
2.1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内容和目的460
2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460
2.5 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规定461
2.4 耐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461
2.3 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研究方案设计461
2.6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462
2.7 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463
2.8 新药临床研究中的“桥接”试验464
3.3 治疗与治疗中的观察467
3.2 Ⅱ、Ⅲ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选择467
3 Ⅱ、Ⅲ期临床研究467
3.1 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目的467
3.4 疾病项目的特征及对照组选择468
4.2 Ⅳ期临床试验研究的分类469
4.1 Ⅳ期临床试验研究的目的469
3.5 临床试验研究的总结469
4 Ⅳ期临床试验研究469
5.2 临床试验组织与实施472
5.1 强化科学态度472
5 临床研究的监督和管理472
5.3 受试者的筛选与入组479
5.4 知情同意480
5.5 盲法的设计与种类482
5.6 随机取样483
5.7 试验结果的评价486
6.2 临床试验进行阶段文件管理488
6.1 试验准备阶段文件管理488
6 试验资料的要求和档案管理488
6.5 临床试验完成后文件管理489
6.4 试验中产生的文件资料489
6.3 研究者提供的文件489
6.6 重要文件的内容490
6.7 要求临床试验保存文件491
参考文献493
1.1 新药上市前的准备494
1 新药上市前的准备494
第13章 新药上市前的准备及公开说明产品存在的问题494
1.2 新药应用推广的方式方法497
1.3 提交与追踪新药应用信息498
1.5 中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现状与问题500
1.4 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状况500
1.6 对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思考501
2 药品开发者有义务公开说明产品存在的问题502
1.7 国外参考资料的有效利用502
2.1 公开说明新药存在的问题503
2.2 提出注意事项504
2.3 避免不安全产品510
附1 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516
附2 预防用生物制品说明书规范细则520
参考文献522
1.1 药品的安全监测期527
1 中国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527
下篇 药物研发的相关知识527
第14章 新药研究中的专利及其申报527
1.4 商标保护528
1.3 中药品种保护528
1.2 药品行政保护528
2.1 专利制度的意义529
2 药品专利保护529
1.5 商业秘密保护529
2.2 新药研究与专利保护530
2.3 药品专利保护的内容532
3.3 文献检索的方法533
3.2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专利合作条约》)533
3 药学专利文献检索533
3.1 国际专利分类法533
4 新药研究中的专利申报534
3.5 药品专利检索中常见的问题534
3.4 同族专利(Patent Family)及检索534
4.1 药品发明专利申请前的准备535
4.2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537
4.3 说明书的撰写541
4.4 关于药学领域发明专利申报的几点注意事项544
4.5 专利权无效宣告546
5.2 中国药品专利战略现状547
5.1 专利战略547
4.6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547
5 药品专利战略547
5.3 关于我国药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几点建议548
6 案例举例550
附 专利申请样本553
参考文献558
1.1 中药现代化的意义559
1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研发的关系559
第15章 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559
1.2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领域560
2.1 中药以复方存在的现实561
2 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方向561
1.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新药研发的关系561
2.2 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562
3 中药化学研究的作用564
3.2 通过化学成分,评价生理活性565
3.1 中药化学研究,可以理清所含成分的属性565
3.3 通过化学研究提高中药及制剂的质量569
3.4 寻找新的有效药物570
4.1 中药制剂二次开发的选择571
4 在二次开发中促进中药现代化571
4.2 二次开发的中成药制剂,应引入新技术572
5.1 兼容中西医两种理论,吸纳现代研究成果574
5 中药新药组方研究的方法574
5.2 通过验证确认疗效575
参考文献576
1.1 美国FDA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578
1 概述578
第16章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与开发578
1.3 中国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580
1.2 欧盟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580
2 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582
2.1 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583
2.2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原理和应用584
2.3 DNA芯片的原理和应用586
2.4 反义核酸药物的原理和应用587
3.1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588
3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588
3.2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制剂新技术、新材料589
3.3 生物技术药物的给药途径591
4.1 引言594
4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物动力学594
4.2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方法595
4.3 生物技术药物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597
4.4 生物技术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598
4.5 生物技术药物药物动力学展望601
5.1 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602
5 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602
5.2 生物技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606
附表609
参考文献623
1.2 药物经济性定义及其与用药经济性的区别与联系626
1.1 药物经济学定义626
第17章 药物经济性研究626
1 药物经济学概述626
1.3 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方法627
2.1 新药研发过程及其经济学特点628
2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研究药物经济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28
2.2 新药研发过程中研究药物经济性的必要性631
2.3 在药物研发阶段研究药物经济性的可行性638
3.2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上市价格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639
3.1 可以增加新药研发的成功率,节约资金和时间639
3 新药研发环节研究药物经济性的作用和意义639
3.3 为药物研究开发工作指明方向640
3.5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641
3.4 有助于药品的上市推广方案641
4.2 明确问题并列出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642
4.1 确定评价立场和观点642
4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步骤以及在新药研发中应用的注意事项642
4.6 不确定性分析643
4.5 比较成本和收益643
4.3 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643
4.4 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643
5 美国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中应用药物经济学的现状644
附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药物经济学评价要求企业报送的资料646
参考文献647
1.1 规模和大小649
1 国际制药业基本状况649
第18章 药品研发与生产的全球化思考649
1.2 趋势和发展655
1.3 主要国际组织对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影响659
1.4 其他世界性趋势660
2.1 北美洲665
2 区域观点上的发展趋势665
2.3 欧洲666
2.2 拉美666
2.5 澳大利亚668
2.4 非洲668
2.6 中国669
2.7 日本、韩国670
2.8 东南亚673
3.1 区域市场的需求674
3 适应全世界需求的研发674
2.9 中东地区674
3.2 研发的种类675
3.3 药品剂型及包装设计676
3.4 产品注册678
4.1 生产战略和技术679
4 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679
4.3 技术转让680
4.2 工厂设计要求和限制680
4.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681
4.5 工艺验证684
4.6 质量控制685
参考文献686
1.2 创新扩散的涵义688
1.1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688
第19章 药物研发与创新扩散688
1 创新扩散的概述688
1.3 创新扩散的几个主要概念和分析工具689
1.4 创新不能自行扩散690
1.5 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691
2.1 创新的过程695
2 从创新过程看药物研发695
2.2 追踪创新发展过程699
3.1 创新扩散的意义700
3 创新的扩散700
3.2 新药的扩散702
参考文献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