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健康传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健康传播学
  • 胡天佑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7193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14274143页
  • 主题词:中医学-保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健康传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基于中医文化的健康传播学概念与内涵1

二、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

三、健康传播学的作用与意义19

第二章 健康传播学基本理论22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类型与特点22

一、人内传播22

二、人际传播24

三、群体传播25

四、组织传播27

五、大众传播28

第二节 传播的要素、结构与运行原理32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32

二、传播过程的特点34

三、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34

四、唯物史观的社会传播总过程35

第三节 健康传播学的理论模式35

一、健康传播的理论模式分析35

二、健康传播学的系统模式38

第四节 健康传播的具体理论与应用43

一、议程设置理论43

二、说服理论45

三、知沟理论46

四、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48

五、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理论49

第三章 中医基本理论传播51

第一节 整体观念理论51

一、整体观念理论的传播与诠释51

二、对中医整体观念理论的思考52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53

一、阴阳理论53

二、五行理论55

第三节 治未病学说57

一、治未病的基本原理57

二、中医健康传播学的核心任务58

第四节 经络学说58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59

二、经络的作用59

三、十四经络是人体内传网络61

第五节 中医四诊65

一、望诊66

二、闻诊68

三、问诊69

四、切诊70

第六节 辩证论治73

一、八纲辩证73

二、六因辩证79

三、脏腑辩证83

四、六经辩证92

五、卫气营血辩证94

六、三焦辩证97

第七节 治则102

一、中医治疗基本原则102

二、中医常用治疗方法103

第四章 经络是人内传播的主要讯道107

第一节 经络现代认识简述107

一、经络的现代猜想与假说107

二、经络是人体内传的主要讯道113

第二节 中医经络基本知识11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113

二、经络的概念与组成114

三、十二经脉116

四、奇经八脉122

五、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29

六、经络的功能及应用134

第三节 经络讯道节点的内传信息137

一、手太阴肺经11穴138

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140

三、足阳明胃经45穴144

四、足太阴脾经21穴148

五、手少阴心经9穴151

六、手太阳小肠经19穴153

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155

八、足少阴肾经27穴160

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165

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167

十一、足少阳胆经43穴170

十二、足厥阴肝经13穴174

十三、督脉总阳27穴177

十四、任脉总阴20穴179

第五章 基本中药知识应用传播183

第一节 常用中药知识应用传播183

一、常用草本中药知识传播183

二、常用木部中药知识传播204

三、常用果品中药知识传播210

四、常用谷菜类中药知识传播213

五、常用动物类中药知识传播216

第二节 常用中药用法原则与药性219

一、常用中药应用法原则219

二、常用中药药性归类220

第六章 中医疾病治疗常用方剂应用传播224

第一节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224

一、伤风感冒224

二、咳嗽225

三、流行性感冒226

四、上呼吸道感染227

五、急性扁桃体炎228

六、慢性咽喉炎228

七、哮喘228

八、支气管扩张230

九、鼻炎230

十、支气管炎231

十一、肺气肿232

十二、肺炎232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37

一、眩晕237

二、中风238

三、肝风240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1

第三节 肝、胆、肾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44

一、黄疸244

二、水肿(急、慢性肾炎)249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51

一、胃痛251

二、泄泻252

三、脾泻254

四、痢疾255

五、胃炎257

六、虚证259

第五节 其他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59

一、震颤麻痹259

二、糖尿病260

三、痛风262

第七章 中医文化健康传播266

第一节 中医文化养生学简介266

一、概述266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267

三、中医养生学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268

四、中医文化养生理论概述269

第二节 中医文化养生基本理论273

一、生命273

二、天年275

三、健康人的生理特征276

四、衰老277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若干理论与分析281

一、延缓衰老的理论研究281

二、延缓衰老实验研究281

三、中医文化的天人相应论283

四、形神合一论287

五、动静互涵289

六、协调平衡292

七、正气根本论294

第四节 中医文化养生基本原则296

一、协调脏腑296

二、畅通经络296

三、清静养神297

四、节欲葆精298

五、调息养气298

六、综合调养299

七、持之以恒300

第五节 精神养生301

一、情志变化301

二、调神养生法304

三、调摄情绪法308

第六节 运动养生311

一、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311

二、运动养生的形式313

三、气功保健314

四、五禽戏316

五、太极拳317

六、八段锦319

七、易筋经320

第七节 针、灸、按摩保健养生321

一、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321

二、针刺保健322

三、保健灸法323

四、保健推拿按摩325

第八节 药物养生327

一、药物养生的机理327

二、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328

三、实用滋补中药简介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