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 孟昭连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0020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古汉语虚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口语中有过“之乎者也”吗?1

第一节 元明清2

第二节 唐宋时期20

第三节 汉魏六朝38

一、魏晋南北朝38

二、汉译佛经语体46

三、汉代的口语中有无“之乎者也”?59

第二章 文言虚词的“爆发”与迅速“消失”66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爆发”66

一、甲骨文中的语气词66

二、春秋战国虚词的大增长69

第二节 先秦两汉虚词使用中的“乱象”75

一、语气词的错乱75

二、其他虚词的错乱85

三、虚词运用的“个人化”特征94

第三节《春秋》三传的语气词考察102

一、《春秋》何以没有语气词?103

二、一种奇怪的问答形式“……也?……也”109

第四节“也”“邪”之别与语气词的连用113

一、“也”与“邪”之别113

二、同音语气词的连用119

第五节 文言虚词的消失与遗留128

一、虚词何以“消失”?128

二、文言虚词的“遗留”133

第三章“辞”的本质——非口语140

第一节“辞”——“意内而言外”140

一、“辞”非指虚词140

二、何谓“意内而言外”146

三、以名举实,以辞抒意160

四、辞达而已169

五、命题非“辞”173

第二节从“辞”的异名看其非口语本质178

一、语助、助语、助辞178

二、语已辞、语终辞、绝语辞181

三、虚字185

四、发语、发端、句端、发声190

五、余声与韵197

第三节“声”与“貌”:摹写物状之词210

一、拟声词211

二、状貌词(形容语助)218

第四章 文言“虚词”的产生231

第一节 从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说起231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231

二、是口语省略,还是书面语复杂?238

三、汉语口语“退化”了吗?241

第二节 语气的缺失与“辞”的产生244

一、汉字能真实记录汉语吗?244

二、语气与句末“辞”250

三、停顿与“辞”260

四、语气与关系词274

第三节 假借与“虚化”282

一、何谓“依声托事”?283

二、句末“辞”的假借287

三、句首、句中“辞”的假借291

四、关于所谓“虚化”问题302

第四节“辞”指书面语312

一、“辞”为政教313

二、“辞”为辞命317

三、祝盟之辞322

四、文体之词与“辞”的关系326

五、许慎何以改“辞”为“词”333

第五章“辞”的繁荣与“言外”观念之消亡336

第一节 古代有普通话吗?337

一、“雅言”“通语”不是普通话337

二、“官话”也不是普通话344

三、“雅言”是指书面语347

第二节“书同名”与“书同文”353

一、郁郁乎文353

二、书同文始于何时?356

三、正名与书同文367

四、几个方言语气词375

五、秦始皇“书同文”是统一字体吗?380

第三节 词类活用之“辞”387

一、词类活用与“辞”387

二、读破问题394

三、词类活用与口语的关系401

第四节“言外”观念之消亡与一个假命题的诞生408

一、清代以来“辞”观念之变迁408

二、“言外”观念的遗响420

三、一个假命题的诞生:“文言是古人口语”425

第六章“辞”的加减与替换437

第一节 同书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438

第二节 不同版本的虚词异文452

一、《尚书》虚词异文452

二、《诗经》虚词异文455

三、《周易》虚词异文457

四、《论语》虚词异文462

五、《老子》虚词异文467

第三节 引文中的虚词异文480

一、《孟子》》引 《论语》481

二、《国语》引《尚书》485

三、《史记》引文487

四、《汉书》引《史记》494

五、类书、注引中的虚词异文505

第四节 经传注释中“辞”的加减511

一、孔子为传注之祖512

二、添加语气词516

三、添加介词526

四、添加连词531

第七章 修辞:古人为文之法539

第一节 语法与文法539

一、古代为何没有语法学?539

二、古代“文法”何以发达?546

第二节 古人的修辞论555

一、虚字之用555

二、虚字难用570

三、虚字难释582

第三节 加字法与减字法589

一、加字法589

二、减字法598

第四节 换字法与造字法606

一、《世说新语》与《晋书》607

二、《旧唐书》与《新唐书》624

第五节 从加减换到全文翻译640

第六节 王若虚论“辞”评析645

一、《史记》辨惑646

二、《新唐书》辨惑655

三、韩欧文辨659

参考文献6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