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九世纪国际共运历史与理论问题 创新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庞晓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550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19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九世纪国际共运历史与理论问题 创新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历史3
第一章 总论3
一 工人阶级的历史内涵3
二 工人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4
三 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5
四 19世纪共运史的基本问题6
第二章 宪章运动与英国工人运动10
第一节 背景及原因10
一 产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10
二 1832年议会改革17
三 黑暗的皮特政府的压制19
四 直接原因20
第二节 宪章运动过程概述21
一 三次请愿活动及内容21
二 宪章运动的组织机构23
三 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影响23
第三节1848年革命及影响32
一 社会矛盾总爆发32
二 法国革命对英国宪章派的影响33
三 1848年后阶级关系的变化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3
第三章 巴黎公社革命与法国工人运动36
第一节 法国激进主义传统36
一 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政治形势36
二 大革命时代的法国37
三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及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40
四 巴贝夫与布朗基42
第二节 关于巴黎公社44
一 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及过程44
二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教训47
三 巴黎公社的影响及评价50
第三节 马克思与法国工人运动57
一 《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57
二 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的接纳与传播58
三 拉法格与马克思主义63
四 德雷福斯事件与法国知识分子67
五 围绕米勒兰事件的争论68
第四章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71
第一节 德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71
一 德国的阶级状况71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活动71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77
一 第一次代表大会77
二 第二次代表大会78
三 受马克思影响的几位工人活动家79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评价80
第五章 第一国际及其活动91
第一节 关于第一国际91
一 国际工人协会的构成91
二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92
三 第一国际在各国的活动94
四 内部斗争与解体98
第二节 关于无政府主义及其对意大利工人运动的影响99
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的工人运动99
二 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及其衰落99
三 意大利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性质100
第六章 第二国际时期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102
第一节 历史背景102
一 19世纪末期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102
二 社会民主主义面临的问题104
三 第二国际时期工人政党的发展105
第二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与世界工人运动106
一 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的历史背景106
二 历史成就及意义107
三 巴枯宁对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111
第三节 英美等国工人运动114
一 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114
二 英国新工联118
三 芬兰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119
第四节 1905年俄国革命及其影响119
一 1905年革命119
二 影响120
三 1905年革命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23
第五节 第二国际的经验教训127
第二编 理论13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1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131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31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35
第二节 论国家与革命138
一 关于现代国家的本质138
二 关于革命与专政139
三 关于最终目标147
四 关于革命战略148
五 关于普选权153
第三节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几个观点158
第二章 无政府主义理论160
第一节 魏特林160
一 批判资本主义161
二 平均共产主义161
三 共产主义与基督教163
四 魏特林的革命观163
五 魏特林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164
六 关于魏特林的评价问题167
第二节 克鲁包特金168
一 互助之爱168
二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创造力169
三 无政府主义的物质前提170
四 国家是罪恶170
第三节 巴枯宁171
一 论国家171
二 论知识阶级174
三 论革命及政治权力176
四 巴枯宁与马克思之争186
五 关于巴枯宁的评价190
第三章 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192
第一节 真正的社会主义192
一 爱192
二 关于共产主义与宗教195
三 马克思对小生产的评价196
第二节 拉萨尔主义196
一 主张与途径197
二 拉萨尔与马克思的关系198
第三节 蒲鲁东主义198
一 小私有制的社会198
二 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差异201
第四节 饶勒斯与法国工人运动203
一 目标新释203
二 改良是手段204
三 法国传统205
四 吸收和变通207
第四章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209
第一节 背景209
一 修正主义产生的土壤209
二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11
三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术界的遭遇212
第二节 关于伯恩施坦的理论213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伯恩施坦的影响213
二 伯恩施坦理论的来源214
第三节 争论与评价218
一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问题218
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219
三 战略问题223
四 民主与专政233
五 长远目标236
六 反响与评价240
第三编 续篇253
第一章 共产国际与世界革命253
第一节 关于共产国际的理论与实践253
一 共产国际的性质、作用及教训253
二 共产国际的战略和策略258
三 共产国际的解散及其影响265
第二节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270
一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与中共的关系270
二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国共合作的影响273
三 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276
第二章 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兴衰与社会运动的变迁278
第一节 关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欧共产党278
一 西欧共产党的诞生278
二 战争间隔期的选举政治与人民阵线282
三 意大利共产党与葛兰西287
四 奥托·鲍威尔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308
五 苏联的影响及转向311
第二节 关于发达国家社会运动的历史变迁323
一 阶级意识与阶级政治325
二 人民阵线运动与争取公民权运动327
三 性别与女性主义运动329
四 “自我”主体意识与身份政治330
五 “类”意识与绿党运动331
参考文献333
人名索引339
后记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