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落演进、组织创新与经济进步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落演进、组织创新与经济进步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5081583.jpg)
- 钱书法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880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分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落演进、组织创新与经济进步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篇 基本原理18
第一章 社会分工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时代发展18
第一节 社会分工制度的基本属性18
第二节 社会分工制度的历史演进22
第三节 社会分工制度的现时代发展28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陷阱: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现实应用40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贡献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范畴的科学内涵46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对分工形态理论的贡献49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对分工动态演进理论的贡献54
第四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57
第五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对商品与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59
第六节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对生产组织理论的贡献61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研究视角66
第一节 交换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66
第二节 生产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73
第三节 历史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76
第四章 社会分工制度的历史发展88
第一节 原始社会中社会分工形态的产生、特点及其分工形式88
第二节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工形态的特点及其分工形式9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工形态的特点及其分工形式99
第四节 当代社会中社会分工形态的特点及其分工形式108
第五章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比较研究第一节 新增长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比较117
第二节 新经济地理学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比较120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比较123
第四节 新产业组织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比较126
第五节 比较研究的基本结论130
第二篇 理论应用135
第六章 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依据135
第一节 劳动分工及其深化135
第二节 劳动分工深化与产业报酬递增138
第三节 人类早期及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分工与专业化143
第四节 进入机器大工业时期后的分工与专业化147
第五节 新技术革命以来的分工与专业化150
第六节 产业组织新形式的区域性例证154
第七节 企业系列体制的构建156
第七章 产业组织演进的新阶段:企业社会性分工160
第一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的产生及其内涵160
第二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的经济学分析162
第三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的两种典型形式:下包制与模块化166
第四节 模块化分工组织的结构及其特征分析170
第五节 模块化组织运行效率的数理分析174
第八章 中国产业组织转型:基于企业共生模式的分析178
第一节 共生模式与共生机制178
第二节 全球视角下的产业组织形式演进总趋势180
第三节 日本与中国产业组织形式比较187
第四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与中国企业共生组织的转型197
第九章 产业组织演进的双重动力:创新与分工210
第一节 分工与创新的理论共通之处210
第二节 分工广化与产品创新212
第三节 分工深化与工艺创新215
第十章 企业社会性分工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21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19
第二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下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的新特点222
第三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下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227
第十一章 社会分工水平对就业规模的影响236
第一节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非一致性原因分析综述236
第二节 就业与社会分工深化的数理模型240
第三节 就业与社会分工广化的数理模型243
第四节 实证分析244
第三篇 区域实践254
第十二章 基于分工和专业化的主导产业选择254
第一节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254
第二节 实证研究:以江苏三大经济区域为例256
第十三章 分工视野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26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62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部门与制造业关系的实证分析264
第十四章 产品内分工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273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273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对贸易结构变动的优化效应275
第三节 产品内分工对贸易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282
第四节 政策建议290
第四篇 国际视野298
第十五章 产品内分工陷阱:理论解释与政策建议298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企业社会性分工的主要形式298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陷阱: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解释303
第三节 产品内分工陷阱:产品建构理论的解释307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陷阱的案例实证310
第五节 理论比较与对策建议316
第十六章 中国汽车产业的产品内分工陷阱:原因及对策321
第一节 模块化陷阱及其产生原因321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摆脱低端锁定陷阱的成效分析325
第十七章 本土企业如何突出重围: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和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比较研究第一节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本土企业攀升路径332
第二节 马克思分工理论范式下的本土企业攀升路径333
第三节 本土企业价值链攀升对策比较339
第四节 企业社会性分工与国家价值网络的自主建构342
全书结论346
主要参考文献351
后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