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深厚覆盖层力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深厚覆盖层力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5068680.jpg)
- 汪小刚,刘小生,陈宁,刘启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938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混凝土面板坝:堆石坝-土层-工程力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深厚覆盖层力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参考文献7
第2章 瑞利波测试原理和分析方法8
2.1 瑞利波勘测技术的工程应用背景8
2.1.1 瑞利波勘测方法的提出8
2.1.2 瑞利波勘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9
2.2 波动基本理论10
2.2.1 波动理论的几个基本原理10
2.2.2 土的弹性波理论11
2.2.3 基本波动方程15
2.2.4 平面波解18
2.2.5 均匀有界土层中的平面波20
2.3 波速测试方法21
2.3.1 室内测试方法21
2.3.2 原位测试方法22
2.3.3 SWS多功能面波仪勘探系统23
2.3.4 土层弹性力学参数与波速的关系24
2.4 成层地基瑞利波的特征方程25
2.4.1 基于有限元和半无限元的瑞利波特征方程25
2.4.2 多层介质的瑞利波特征方程29
2.5 剪切波速的反分析方法及计算程序30
2.5.1 剪切波速的反演分析方法30
2.5.2 剪切波速的反演分析程序33
2.5.3 考虑剪切波速随地层深度变化的反分析方法38
2.6 反演初始模型39
2.6.1 VS与VR的关系39
2.6.2 VS与VP的关系40
2.6.3 地基层数与厚度41
2.6.4 表层及无限深处的相速度41
2.6.5 反演点的确定41
2.7 反演分析算例41
2.7.1 人工大锤震源42
2.7.2 炸药震源43
2.8 小结45
参考文献46
第3章 SWS多波列勘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47
3.1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简介47
3.1.1 瑞利波的基本特性47
3.1.2 瞬态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49
3.2 瞬态面波勘探方法49
3.2.1 主要仪器设备49
3.2.2 数据采集方法和要求50
3.2.3 数据处理和分析51
3.3 察汗乌苏水电站坝基覆盖层勘探成果53
3.3.1 工作面布置53
3.3.2 现场测试系统主要参数53
3.3.3 面波测试资料的处理和分析53
3.4 小结70
参考文献70
第4章 现场旁压试验原理及其工程应用72
4.1 旁压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72
4.1.1 旁压试验的基本原理72
4.1.2 旁压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73
4.2 现场旁压试验及试验结果75
4.2.1 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75
4.2.2 现场试验情况78
4.2.3 试验结果78
4.3 旁压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78
4.3.1 极限压力PL78
4.3.2 旁压模量Em79
4.3.3 变形模量E079
4.4 小结79
参考文献80
第5章 坝基覆盖层材料静力特性室内试验研究81
5.1 试验材料81
5.2 材料级配及试样控制标准81
5.2.1 材料原始级配81
5.2.2 试验模拟级配83
5.2.3 试验控制干密度83
5.3 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84
5.3.1 压缩试验84
5.3.2 三轴试验87
5.4 小结97
参考文献97
第6章 基于旁压试验的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应用98
6.1 旁压试验有限元模拟98
6.1.1 土体本构关系模型98
6.1.2 旁压试验的有限元模拟方法99
6.2 旁压试验有限元反演分析102
6.3 旁压试验反演分析工程应用105
6.3.1 室内试验成果简要回顾105
6.3.2 参数敏感性分析和反演参数选取106
6.3.3 实际工程反演分析结果110
6.3.4 实测旁压曲线与反演结果对比分析110
6.3.5 基于反演分析的建议模型参数112
6.4 小结114
参考文献114
第7章 坝基覆盖层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117
7.1 试验土料117
7.2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119
7.3 动强度特性119
7.4 动孔压特性123
7.5 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特性126
7.5.1 最大动剪模量126
7.5.2 动剪模量和阻尼比与动剪应变的关系127
7.6 残余变形特性133
7.6.1 残余体应变特性133
7.6.2 残余轴应变和残余剪应变特性142
7.7 小结153
参考文献154
第8章 覆盖层室内外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的对比分析155
8.1 室内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确定方法和试验结果155
8.1.1 室内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的确定方法155
8.1.2 室内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的试验结果156
8.2 现场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的确定方法和试验结果157
8.3 最大动剪模量压力效应室内外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162
8.4 小结163
参考文献163
第9章 联合现场和室内试验的静、动力本构模型164
9.1 静力本构模型165
9.1.1 邓肯—张模型的考察165
9.1.2 新的静力本构模型165
9.1.3 新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169
9.2 动力等效黏弹线性模型170
9.2.1 动力等效黏弹线性模型概述170
9.2.2 最大动剪模量Gmax与固结应力状态的关系171
9.2.3 动剪模量与动剪应变关系的新模式171
9.2.4 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的新模式173
9.2.5 新动力模型及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175
9.3 小结177
参考文献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