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印度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 南亚-印度洋方向重点国别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印度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 南亚-印度洋方向重点国别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28577.jpg)
- 曲凤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 ISBN:75092152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印度洋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 南亚-印度洋方向重点国别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印度1
一、“印度模式”探究3
为什么有“印度模式”3
印度经济“四大特征”是伪命题5
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特征的再认识18
产生“印度模式”的深层次原因19
借鉴意义21
二、印度经济形势22
印度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中的主要亮点之一22
近期印度经济表现良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23
未来印度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因素制约27
印度经济增长前景28
三、中印经贸关系29
现状和趋势29
巩固中印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31
影响未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33
四、中印双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35
分析方法35
计算结果及分析37
趋势展望51
五、印日经贸关系51
印日经济概况52
印日贸易绝对值总体增加,还有很大发展空间52
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近年来有所增长,今后将会进一步增加53
印日政治关系密切,日本是印度重要的外援捐助国54
日本对印度投资主要障碍54
日本及印度政府促进相互投资的主要措施55
六、印度投资环境56
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56
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57
阻碍外国投资的因素58
七、印度与主要大国关系61
印度与美国的关系61
印度与日本的关系67
印度与俄罗斯(苏联)的关系71
印度与欧洲的关系75
印度与主要大国的合作机制83
八、中印跨境水资源96
两国跨境水资源的分布与国内水资源的短缺96
中印跨境水资源管理存有的争议和合作98
两国对其他跨境水资源的管理101
九、印度水务105
印度水务行业投资机会105
印度水务市场的供给方108
印度水务市场的需求方111
中印开展水务合作的障碍112
印度水务行业改革为合作提供机会117
十、印度铁路119
印度铁路发展现状119
印度铁路的公私合营模式131
十一、印度金融体系138
印度的金融机构138
印度的金融市场142
印度金融体系特点151
第二章 印尼153
一、区位+资源:坐拥两大优势155
扼守亚欧航线航道155
东南亚唯一的欧佩克国家155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由外国公司开发利用156
二、政治社会稳定,实行均衡外交以扩大地区影响力156
政治民主化转型,力图成为“全球文明枢纽中心”156
就业和经济协调发展157
宗教、文化多元包容158
坚持外交四原则,强调群岛国家和中等强国的“国家身份”159
三、经济前景160
东盟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潜力较大160
产业结构呈现“2-3-1”特点,尚处于工业化前中期163
经济发展海陆并重,实行相对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164
基础设施落后,腐败问题严重,营商环境不佳167
四、重点领域169
交通资源配置失衡,交通基础设施落后169
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经济作物172
电力供应不足192
五、双边关系稳定,合作潜力巨大196
制定“面向亚洲、面向中国”的政策196
中国是印尼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197
我对印尼投资额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名列前茅198
相对要素禀赋高度互补198
金融合作深化,印尼成为中国在东盟地区提供优惠贷款最多的国家200
人文科技交流频繁201
“全球海洋支点”愿景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201
在海事、气候变化等全球和地区重大治理问题上共同利益诉求大于分歧202
六、合作面临的问题204
拓展外部空间的综合实力、政府和企业能力相对不足204
印尼商业法律环境较差,对项目的合规性失察205
面临来自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干扰和竞争205
合作模式有待完善206
第三章 柬埔寨209
一、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211
能源资源种类齐全,但潜力尚未充分释放21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经济发展211
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213
“四角战略”和“ 2025工业发展计划”213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仍属最不发达国家214
失业率维持在低位,通货膨胀率处于可控范围216
财政“寅吃卯粮”情况总体改善,外汇储备呈阶梯式增长216
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217
三、政局走势稳定,国际地位上升218
政局基本稳定,“洪森式”强人政治受到挑战218
国际关系改善,政治经济诉求日益凸显218
重视多边合作机制219
四、民族、宗教和民生220
小乘佛教为国教,宗教意识根深蒂固220
卫生状况显著改善,教育水平分化明显220
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善,贫困水平显著降低221
城镇化水平停滞不前,产业集聚有待加强221
五、依赖国际援助,外债规模上升222
外援的来源结构和行业结构发生变化222
官方发展援助规模总体增长224
外债余额增加224
六、重点领域227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多种方式筹措建设资金227
水稻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农业基础设施落后228
矿产资源相对缺乏,石油或有开采潜力238
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开发力度大241
水力发电潜力大,电网建设水平有限243
七、中柬经贸合作扩大,产业互补性强249
双边贸易总量稳步增长,顺差规模保持增势,结构呈现新变化249
产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可开展垂直专业化分工250
我国对柬投资规模增长迅速,资金向产业链纵深流动252
我国对柬援助额逐年提高253
八、中柬主要领域合作253
矿业领域合作具有潜力,但先发优势不明显255
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空间较大256
“开放天空”行动带动旅游合作发展258
移动通信为首的科技领域合作取得成效258
教育领域合作逐步深入259
第4章 老挝261
一、资源禀赋263
矿产、水电、森林和土地资源丰富263
劳动力不足,尤其缺乏技术人才263
二、经济发展和内政外交264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但仍属最不发达国家264
经济结构单一,易受外部环境冲击265
财政收支失衡266
产业重点布局在产业集聚区和经济特区266
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城镇化速度较快267
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267
政局稳定,奉行“广交友、不树敌”的外交政策269
老挝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征269
三、重点领域270
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不足270
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发展水平较低273
电力供应以水电为主,电力市场以外需为主279
宽带渗透率较低,通信基础设施需更新升级284
四、中老经贸合作285
双边贸易快速上升,但存在不平衡问题285
我国已成为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和援助国285
滇老合作成为合作亮点286
中老农业合作逐渐深入287
第五章 斯里兰卡291
一、大选后转向大国平衡外交293
总统制民主国家,与印度关系密切293
新政府采取多元化外交战略,平衡与中印之间的关系293
重视南亚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294
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294
种植园经济为主,农业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296
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无重工业296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重视发展物流、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296
贸易逆差扩大,出口由农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品为主297
与区域内所有国家保持良好贸易联系299
吸引外资潜力大,外资主要流入基建领域300
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依赖外国援助304
三、民族矛盾和社会福利304
民众文化水平较高,卫生事业发达304
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国家,民族矛盾有所缓解305
四、重点领域306
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海港区位优势明显306
农业占出口较大比重,海洋渔业资源丰富308
以燃油电和水电为主,电力结构需要优化312
五、中斯关系降温316
对华关系受政权更迭影响,政策上有所摇摆316
我国对斯里兰卡投资快速增长,贸易额不断上升316
我国长期向斯里兰卡提供援助321
第六章 缅甸325
一、区位和资源327
地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交界,区位优势明显327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开发潜力大327
二、经贸发展和基础设施328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前景普遍看好328
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技术制约农业发展329
基础设施落后,水电、通信发展潜力巨大330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民主转型后贸易对象扩大332
三、民主转型、民族矛盾和外交战略333
和平民主转型取得进展,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333
典型小乘佛教国家,长期受民地武问题困扰334
外交关系多元化,向大国平衡外交转变334
四、发达国家重启对缅援助335
缅甸接受外援总体情况335
发达国家在缅甸2010年大选后重启对缅援助,援助内容各有侧重336
国际组织加强对缅援助339
五、中缅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多341
中缅关系进入新阶段341
双边经贸联系紧密,我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342
我国对缅援助领域广泛,援助逐渐去政治化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