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内科临证辑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内科临证辑要
  • 李乃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585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中医内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内科临证辑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感冒1

一、风寒表实1

二、风热表实3

三、表里俱实4

四、外感夹湿6

五、外感夹暑8

六、气虚感冒9

七、阳虚感冒11

八、阴虚感冒12

咳嗽14

一、风寒咳嗽14

二、风热犯肺16

三、燥热伤肺17

四、痰湿咳嗽19

五、痰热郁肺20

六、肝火犯肺22

七、肺阴亏耗23

喘证25

一、风寒束肺25

二、风热犯肺27

三、痰湿阻肺28

四、寒饮凌肺29

五、肺气阴两虚30

六、肾虚、肾不纳气32

哮证34

一、发作期34

(一)表里俱寒34

(二)风热壅肺36

二、哮喘缓解期37

(一)肺气虚37

(二)脾气虚39

(三)肾虚41

肺痨43

一、肺阴虚43

二、气阴两虚45

三、阴虚火旺46

四、阴阳两虚48

肺痈51

一、外邪犯肺期51

二、成痈期53

三、溃脓期54

四、恢复期56

肺痿58

一、肺中燥热58

二、阴虚火旺60

三、气阴两虚61

四、肺中虚冷63

痰饮66

一、痰饮66

(一)饮留胃肠66

(二)脾肾阳虚67

二、悬饮68

(一)邪伏少阳68

(二)饮停胸胁70

(三)络气不和71

三、溢饮72

四、支饮74

(一)寒饮恋肺74

(二)肾阳衰弱74

失音76

一、风寒闭郁76

二、风热上壅77

三、痰热交阻79

四、肺燥伤津80

五、气滞血瘀81

胃痛83

一、肝郁气滞83

二、肝胃郁热85

三、寒邪犯胃86

四、饮食停滞87

五、瘀血内阻89

六、脾胃虚寒90

七、胃阴虚91

呕吐94

一、外邪犯胃94

二、饮食停滞96

三、痰饮内阻97

四、肝气犯胃98

五、脾胃虚寒99

六、胃阴虚101

呃逆103

一、寒邪内犯103

二、胃火上逆105

三、气滞痰阻106

四、脾肾阳虚107

五、胃阴不足108

腹痛110

一、寒凝腹痛110

二、脾胃虚寒111

三、热结腹痛113

四、饮食停滞114

五、肝气郁滞116

六、瘀血腹痛117

腹泻119

一、寒湿或风寒伤脾119

二、湿热或暑湿伤脾121

三、食滞胃肠122

四、寒热互结胃肠123

五、肝气乘脾125

六、脾胃虚弱126

七、肾阳虚128

痢疾130

一、湿热痢130

二、热重于湿131

三、疫毒痢133

四、噤口痢135

五、寒湿痢136

六、虚寒痢138

七、休息痢139

八、久痢伤阴141

便秘143

一、热秘143

二、气秘144

三、气虚便秘146

四、血虚阴亏便秘147

五、冷秘149

积聚151

一、癥积151

(一)气瘀血阻151

(二)瘀血内结153

(三)正虚瘀结154

二、聚证156

(一)肝郁气滞156

(二)寒凝气滞157

胁痛159

一、肝气郁结159

二、瘀血停滞161

三、肝胆湿热162

四、肝阴不足164

黄疸166

一、湿热内蕴166

二、肝胆瘀阻168

三、脾虚血亏171

四、寒湿阻遏172

五、热毒炽盛174

鼓胀176

一、气滞湿阻176

二、寒湿困脾178

三、湿热蕴结179

四、肝脾血瘀181

五、脾肾阳虚183

六、肝肾阴虚185

汗证187

一、肺卫失调、卫表不固187

二、心肾阳虚189

三、心脾两虚190

四、阴虚火旺192

五、阳脱193

六、里热郁蒸194

咳血196

一、热邪伤肺196

二、阴虚火旺198

吐血201

一、胃热火炽201

二、肝火犯胃203

三、瘀阻胃络204

四、阴虚火旺206

五、脾虚失统207

便血209

一、胃肠积热209

二、脾肾虚寒211

血尿213

一、热结膀胱213

二、心火移热小肠214

三、阴虚火旺216

四、脾肾阳虚217

衄血219

一、肺热络伤219

二、胃热致衄221

三、肝胆火盛222

四、阴虚火旺223

五、气血亏损224

水肿227

一、风水泛滥227

二、水湿浸渍229

三、湿热蕴结230

四、脾阳虚232

五、肾阳虚233

消渴236

一、肺胃燥热236

二、肺燥津亏238

三、胃肠燥热伤津239

四、肝肾阴虚240

五、脾胃气虚242

六、肾阴阳两虚243

七、气阴两虚,血瘀气滞245

淋证248

一、血淋248

二、石淋250

三、气淋251

四、膏淋253

五、劳淋254

遗尿257

一、肾阳虚257

二、脾肺气虚259

三、心肾亏虚260

癃闭264

一、肺热气壅264

二、湿阻中焦265

三、中气虚弱267

四、下焦亏虚269

(一)肾阳虚269

(二)肾阴虚270

五、肝气不舒271

六、尿路瘀阻273

阳痿275

一、命门火衰275

二、心脾两虚277

三、肝郁气滞279

四、肝经湿热280

遗精282

一、君火妄动282

二、湿热内蕴284

三、肾气不固285

心悸怔忡288

一、心胆虚怯288

二、心血不足290

三、阴虚火旺292

四、心阳不振293

五、心肾阳虚,水邪上凌295

六、瘀血内阻297

七、气阴不足298

胸痹、胸痛301

一、气滞不行301

二、瘀血阻滞303

三、痰浊痹阻304

四、寒凝血脉306

五、气阴两虚307

失眠309

一、心脾不足309

二、心胆气虚311

三、胃气不和312

四、痰热扰心314

五、阴虚火旺315

健忘、痴呆318

一、禀赋不足318

二、精气亏虚320

三、痰湿阻窍322

四、气血瘀阻323

头痛327

一、风寒头痛327

二、风热头痛328

三、风湿头痛330

四、肝阳上亢331

五、肾虚头痛333

六、气血虚头痛334

七、痰浊头痛335

八、瘀血头痛337

眩晕339

一、肝阳上亢339

二、气血两虚341

三、肾精不足342

四、痰湿中阻344

五、血瘀阻络345

厥证347

一、气厥347

二、血厥350

三、痰厥352

四、食厥353

五、暑厥354

郁证356

一、肝气郁结356

二、气郁化火358

三、痰气郁结359

四、气滞食郁360

五、气滞血瘀361

六、气滞湿郁363

七、忧郁伤神365

八、心脾两虚366

九、阴虚火旺367

中风370

一、中经络370

二、中脏腑374

三、中风后遗症377

腰痛379

一、寒湿留滞379

二、湿热阻络381

三、气滞血瘀382

四、肾虚腰痛384

痹证387

一、风邪偏盛——行痹387

二、寒邪偏盛——痛痹389

三、湿邪偏盛——着痹390

四、湿热痹阻392

五、寒热错杂394

六、瘀阻络脉395

七、气血两虚396

八、肝肾虚弱398

痿证400

一、肺热伤津400

二、湿热侵淫402

三、脾气亏虚403

四、肝肾亏虚404

五、肾阳虚405

六、瘀阻络脉406

麻木408

一、气虚失运408

二、血虚不荣409

三、气滞郁结411

四、痰湿阻络412

虚劳414

一、肺气虚414

二、脾气虚416

三、心血亏虚417

四、肝血虚418

五、脾阳虚弱420

六、心阳虚421

七、肾阳虚423

八、肺阴虚424

九、心阴虚425

十、胃阴虚427

十一、肝阴虚428

十二、肾阴虚430

内伤发热432

一、营卫不和,阴阳不调432

二、邪在少阳434

三、湿热郁滞435

四、食郁发热436

五、痰郁发热437

六、气郁发热439

七、瘀阻发热440

八、阴虚发热441

九、阳虚发热443

十、血虚发热444

十一、气虚发热446

参考文献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