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
  • 朱有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02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农业-生物多样性-高等学校-教材;作物-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概述1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1

一、生物多样性1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3

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3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4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现状4

二、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5

参考文献7

第二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9

第一节 品种多样性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应9

一品种多样性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9

二、品种多样性混合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应12

三、品种多样性区域布局对病害的控制效应15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应16

一、物种多样性间作对病害的控制效果17

二、物种多样性错峰种植对病害的控制效果20

第三节 作物多样性轮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23

一、轮作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24

二、轮作方式对病害控制效果的影响26

参考文献27

第三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原理31

第一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遗传学基础31

一、基因对基因学说31

二、寄主与病原物协同进化的遗传学基础31

三、诱导抗性的作用机理36

四、水稻品种间作田间诱导抗性的作用机理研究40

五、不同物种间诱导抗性作用机理研究41

第二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生态学效应42

一、作物病害流行与农田生态环境的关系43

二、遗传多样性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44

三、物种多样性种植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51

第三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病菌稀释效应和物理阻隔效应52

一、水稻遗传多样性对病原菌孢子稀释阻隔效应52

二、物种多样性种植对病原菌的稀释阻隔病害效应53

第四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化学生态基础57

一、植物化感物质及其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57

二、作物多样性种植控制土传病害的化感原理58

参考文献60

第四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效应66

第一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效应66

一、作物间作、套作或混作控制作物害虫的效应66

二、作物间作、套作或混作对害虫的控制效果68

第二节 作物轮作控制害虫的效应71

一、轮作控制害虫的效应71

二、作物轮作控制害虫的效果72

第三节 农田周边环境对害虫的控制效应76

一、农田周边环境对害虫的影响76

二、农田周边环境对天敌的影响79

三、农田边界的设计与管理81

参考文献82

第五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原理88

第一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生态学基础88

一、农田小气候88

二、边缘效应89

第二节 农业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控制害虫的生物学基础90

一、天敌假说90

二、资源集中假说94

三、联合抗性假说94

四、干扰作物假说95

五、适当/不适当着陆理论96

第三节 作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遗传学基础96

一、作物抗虫机制96

二、作物抗虫基因97

三、抗虫转基因作物97

第四节 作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物理学基础99

一、物理阻隔作用99

二、视觉伪装效应99

第五节 作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化学基础100

一、化学通讯与化感作用100

二、植物化学物质多样性控制害虫的机制103

三、植物化学挥发物的收集方法104

四、昆虫对植物气味信息物质反应的测定方法105

第六节 害虫防治的推拉策略107

一、推拉策略的概念107

二、推拉策略的组成107

参考文献109

第六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116

第一节 品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116

一、品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原则116

二、品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方法118

第二节 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120

一、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原则120

二、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方法123

第三节 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方法127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原则127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种植模式的构建方法131

第四节 景观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方法和原则132

一、景观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模式的构建原则132

二、景观多样性模式的构建方法134

参考文献136

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立体种养与作物病虫害控制138

第一节 立体种养的概念及其效应138

一、立体种养概述138

二、立体种养的趋利避害139

三、衡量立体种养效益的指标141

第二节 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及其对病虫害的效应143

一、稻田立体种养模式143

二、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机制与局限154

第三节 旱地立体种养模式及其对病虫害的控制157

一、“猪-沼-果”模式157

二、果(林)下养鸡159

三、果(林)下养蜂161

第四节 水陆立体种养模式162

一、“桑基鱼塘”模式163

二、“猪-沼-鱼”模式165

三、“鱼-猪-禽-草(菜)”模式166

四、“林-果-草-鱼”模式167

第五节 农家庭院的种养模式及其效应168

一、庭院种养模式类型168

二、庭院种养模式的效应171

参考文献172

第八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物种入侵175

第一节 生物入侵的基本概念与现状175

一、生物入侵相关基本概念175

二、生物入侵物种基本特征176

三、生物入侵的原因177

四、生物入侵的现状178

第二节 外来生物入侵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理论基础183

一、外来昆虫成功入侵的生态学理论183

二、入侵昆虫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的意义190

第三节 入侵病害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1

一、入侵病害对水稻多样性的影响193

二、入侵病害对番茄多样性的影响194

三、入侵病害对桉树多样性的影响194

四、入侵病害对大豆多样性的影响195

五、入侵病害对棉花多样性的影响195

六、入侵性病害对马铃薯多样性的影响196

七、入侵病害与松属植物多样性的影响197

八、其他入侵性病害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8

第四节 入侵昆虫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9

一、入侵昆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9

二、入侵昆虫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作用方式201

第五节 入侵植物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07

一、对农业物种多样性的影响208

二、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208

三、对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209

四、对农地景观多样性的影响210

五、对农业文化多样性的影响211

第六节 新引进物种的安全性评价及其管理211

一、生物入侵的安全性评价211

二、生物入侵的预测和风险评估212

三、生物入侵评价与管理决策215

第七节 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技术及其应用215

一、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农业有害生物控制方法的异同215

二、传入前和传入过程中的预防与预警215

三、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方法与技术218

第八节 生物入侵的管理225

一、生物入侵管理的法规公约225

二、生物入侵管理的原则230

三、生物入侵管理的措施232

四、生物入侵管理的策略233

参考文献236

第九章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原理244

第一节 农业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244

一、农业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44

二、农业遗传资源的价值及保护的必要性245

三、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247

四、农业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评价研究247

第二节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247

一、栽培作物249

二、野生近缘种249

三、作物的同种杂草类型250

四、基因库及其种质资源利用类型的划分250

第三节 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251

一、环境变化对种质资源保护的影响251

二、生物因素对种质资源保护的影响254

第四节 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方法256

一、迁地保护256

二、就地保护259

三、传统农家品种的保护261

第五节 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及其国际准则262

一、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概念及提出原因262

二、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原则及意义263

三、有效推进遗传资源获取与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实施266

第六节 农业微生物资源保护的技术和原理267

一、农业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269

二、微生物的保存原理270

三、微生物的保存方法271

第七节 农业昆虫资源保护的技术和原理279

一、农业昆虫资源279

二、农业昆虫资源保护原理281

三、农业昆虫资源保护的技术283

第八节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展望286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287

二、防止种质库管理过程中的“基因污染”和“基因流失”287

三、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资源288

四、加强种质资源适应性进化的研究289

五、加强公众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289

六、加强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的建设与实施289

参考文献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