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省志地理志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黑龙江省志地理志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5040319.jpg)
- 张盛学本卷主编;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3657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718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7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黑龙江省志地理志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3
第一篇 疆域 建置 人口 城市9
第一章 疆域变革9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疆域9
第二节 唐代至明时期的疆域11
第三节 清代、中华民国和沦陷时期的疆域12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疆域13
第二章 建置沿革1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建置1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置19
第三章 人口与民族34
第一节 人口增长34
第二节 人口分布35
第三节 人口结构和素质36
第四节 民族构成37
第四章 城市39
第一节 城市发展39
第二节 城市地理特征40
第三节 城市概况42
第二篇 地理环境87
第一章 古自然地理环境87
第一节 地壳运动和自然地理环境87
第二节 古气候与自然地理环境88
第二章 现代自然地理环境90
第一节 地理景观90
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变迁92
第三篇 地质99
第一章 地层99
第一节 上太古界99
第二节 元古界101
第三节 早古生界103
第四节 晚古生界106
第五节 中生界109
第六节 新生界111
第二章 侵入岩114
第一节 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侵入岩114
第二节中、晚元古代侵入岩116
第三节 加里东期侵入岩117
第四节 华力西期侵入岩118
第五节 燕山期侵入岩121
第三章 构造123
第一节 纬向构造体系123
第二节 经向构造体系124
第三节 华夏系构造126
第四节 新华夏系构造127
第五节 华夏式构造128
第六节 其它构造形迹130
第七节 新构造运动131
第四篇 地貌139
第一章 地貌与地势139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139
第二节 地貌形成141
第二章 地貌类型146
第一节 流水地貌146
第二节 火山地貌152
第三节 风成地貌163
第四节 湖成地貌165
第五节 冰缘地貌168
第三章 山地170
第一节 大兴安岭171
第二节 小兴安岭175
第三节 东部山地179
第四章 平原186
第一节 三江平原186
第二节 松嫩平原198
第五篇 气候207
第一章 主要气候要素207
第一节 气温207
第二节 太阳辐射、云量、日照226
第三节 降水232
第四节 湿度、蒸发、湿润系数238
第五节风241
第六节 地温和冻土244
第二章 主要气候灾害252
第一节 低温252
第二节 旱涝256
第三节 暴雨260
第四节 冰雹262
第五节 大风263
第三章 农业气候分区264
第一节 农业气候区划265
第二节 分区269
第六篇 陆 地水279
第一章 河流279
第一节 河流特征279
第二节 主要河流282
第二章 湖泡和水库334
第一节 湖泡335
第二节 水库342
第三章 沼泽和地下水347
第一节 沼泽347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及分区352
第四章 水资源及其利用356
第一节 水资源356
第二节 开发利用360
第七篇 土壤365
第一章 土壤分布与形成条件365
第一节 土壤分布365
第二节 土壤形成条件368
第二章 土壤类型的性状及分类374
第一节 灰化土374
第二节 暗棕壤377
第三节 黑土381
第四节 黑钙土386
第五节 栗钙土392
第六节 草甸土393
第七节 沼泽土397
第八节 白浆土402
第九节 盐碱土407
第十节 砂土417
第十一节 火山灰土422
第十二节 水稻土425
第三章 土壤分区430
第一节 土壤分区原则430
第二节 土壤分区概述431
第八篇 植物和植被439
第一章 植被的演化及现状439
第一节 植被的演化439
第二节 自然植被种类组成现状448
第二章 植被类型456
第一节 主要自然植被类型系统456
第二节 寒温带针叶林461
第三节 温带针叶林465
第四节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466
第五节 温带落叶阔叶林467
第六节 草原植被470
第七节 草甸植被472
第八节 沼泽及水生植被474
第三章 植被的地理分布480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480
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分布482
第四章 植被分区483
第一节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483
第二节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487
第三节 松嫩平原草甸草原区域491
第五章 野生植物资源494
第一节 可食山野菜、野果495
第二节 蜜源植物498
第三节 药用植物500
第四节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02
第九篇 动物507
第一章 动物种类及分布507
第一节 哺乳纲508
第二节 鸟纲515
第三节 爬行纲和两栖纲526
第四节 鱼纲和圆口纲529
第二章 陆地动物地理分区534
第一节 大兴安岭亚区534
第二节 东部山地亚区(长白山区北段)538
第三节 松嫩平原亚区(松辽平原北段)542
第三章 珍稀动物和经济动物545
第一节 珍稀保护动物资源545
第二节 毛皮动物资源549
第三节 药用动物资源552
第四节 肉用动物资源554
第五节 美化和保护环境动物资源557
第四章 保护区和狩猎场559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559
第二节 狩猎场570
第十篇 自然地理区577
第一章 松嫩平原自然地理区577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579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演变586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亚区589
第二章 三江平源自然地理区591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591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演变597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亚区600
第三章 东部山地自然地理区603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604
第二节 生态环境演变和垂直带609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亚区611
第四章 小兴安岭自然地理区614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615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演变618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亚区619
第五章 大兴安岭自然地理区620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621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演变625
第三节 自然地理亚区626
第十一篇 生产布局631
第一章 农业生产及其布局631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与现状631
第二节 种植业生产及其地域分布637
第三节 林业生产及其分布647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及其分布651
第五节 水产业及其分布657
第六节 农业分区661
第二章 工业生产与分布669
第一节 工业发展与现状特点669
第二节 能源工业及其分布674
第三节 冶金工业及其分布681
第四节 机械工业及其分布683
第五节 化学工业及其分布687
第六节 森林工业及其分布690
第七节 建材工业及其分布691
第八节 纺织工业及其分布693
第九节 食品工业及其分布695
第十节 造纸工业及其分布699
第三章 交通运输业及其分布700
第一节 铁路运输及其分布701
第二节 公路运输及其分布708
第三节 水路运输及其分布713
第四节 航空运输716
第五节 管道运输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