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李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705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大兴安岭-生态区-建设-补偿机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5

1.2.1 研究目的5

1.2.2 研究意义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8

1.3.1 国外研究现状8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

1.3.3 研究现状评述18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9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9

1.4.2 研究的地域范围界定21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23

1.5 研究方法24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26

2.1 相关概念厘定26

2.1.1 生态补偿26

2.1.2 生态补偿机制30

2.1.3 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31

2.2 相关理论基础33

2.2.1 与生态补偿动因相关的理论34

2.2.2 与生态补偿标准相关的理论49

2.2.3 与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的理论51

2.3 相关理论在本书中的应用52

2.4 本章小结55

3 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借鉴与启示56

3.1 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借鉴56

3.1.1 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57

3.1.2 以市场为主导的生态补偿63

3.1.3 国内经验及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的启示64

3.2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及经验借鉴67

3.2.1 直接公共支付67

3.2.2 限额交易计划68

3.2.3 私人直接支付69

3.2.4 生态产品认证计划70

3.2.5 征收环境税费70

3.2.6 国外经验及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的启示71

3.3 本章小结73

4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74

4.1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原则74

4.1.1 受益者补偿原则74

4.1.2 公平性原则75

4.1.3 差异性原则77

4.2 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的确定77

4.2.1 补偿主体的确定77

4.2.2 补偿客体的确定79

4.2.3 补偿标准的确定81

4.2.4 补偿模式与途径86

4.2.5 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94

4.3 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95

4.4 本章小结97

5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多维度差异化补偿标准的确定98

5.1 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素98

5.2 多维度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模型的构建103

5.3 系数权重的确定105

5.3.1 森林生态效益调整系数的确定107

5.3.2 生态区位调整系数的确定112

5.4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113

5.4.1 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补偿标准113

5.4.2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补偿标准120

5.4.3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补偿标准综合测算结果124

5.5 本章小结125

6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补偿路径的优化126

6.1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财政资金到位情况127

6.2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128

6.2.1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128

6.2.2 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路径设计129

6.3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131

6.3.1 现行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131

6.3.2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依据133

6.3.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的选取原则134

6.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34

6.3.5 指标赋权135

6.3.6 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评价138

6.3.7 横向转移支付额度的测算145

6.4 本章小结152

7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生态补偿机制配套支撑体系153

7.1 完善生态补偿相关制度155

7.1.1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155

7.1.2 深化林权改革以明晰产权制度156

7.1.3 健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制度156

7.1.4 完善生态补偿的激励与评价考核机制157

7.1.5 健全生态补偿的约束与监督制度158

7.1.6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59

7.2 健全生态补偿相关政策159

7.3 完善配套产业支撑体系161

7.3.1 整合生态旅游支柱产业162

7.3.2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162

7.3.3 壮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163

7.3.4 发展东北特色药业164

7.3.5 培育壮大林木精深加工产业164

7.3.6 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164

7.3.7 积极发展林区商贸服务业165

7.4 完善生态补偿的投融资体制165

7.5 完善生态补偿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166

7.6 本章小结167

结论168

参考文献171

后记1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