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混杂堆积与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混杂堆积与环境](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5014016.jpg)
- 崔之久等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5593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18页
- 文件大小:159MB
- 文件页数:821页
- 主题词:混杂堆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混杂堆积与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混杂堆积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简史1
第一节 混杂堆积(岩)的基本特征1
一、混杂堆积的物质成分2
二、混杂堆积的结构4
三、混杂堆积的颜色16
第二节 混杂堆积的动力过程、搬运介质与沉积构造17
一、动力过程17
二、搬运介质与沉积构造22
三、混杂堆积构造分类28
第三节 扇形地——沉积物从无序到有序的关口31
一、(气下)冲积扇、洪积扇、泥石流扇32
二、海底扇41
三、山地—扇形地—盆地45
四、扇形地——混杂堆积成因之争最集中的地带48
第四节 混杂堆积(symmicton·diamicton)一词的由来与研究简史49
一、混杂堆积名词的由来49
二、混杂沉积研究简史及其岩石学分类53
第二章 坡积——坡地混杂堆积62
第一节 概述62
第二节 常态坡积特征——层序倒置律与坡积的地带性分布66
第三节 坡地堆积亚相划分71
第四节 坡地堆积之结构构造72
第五节 坡地地貌演化与坡地堆积73
第六节 断层崩积楔(锥)堆积——研究坡地堆积过程的一种新载体、新思路75
第七节 冰缘区坡地堆积80
一、冰缘区坡积概述80
二、中国冰缘区的分布与坡积类型82
三、冰缘坡地岩屑蠕动动力——针冰作用与寒冻风化86
四、冰缘地貌与堆积89
五、冰缘环境与冰缘坡积旋回107
第三章 冰川堆积117
第一节 关于冰碛术语概念117
第二节 山地冰川冰碛垄与冰碛亚相类型121
一、冰碛垄(moraine)类型与特征121
二、冰碛成因类型、特征与冰水沉积127
三、冰碛冰水堆积组合139
四、冰碛物搬运、堆积的动力过程及冰碛垄的形成144
第三节 山地冰川堆积相模式与冰碛构造151
一、相模式152
二、冰碛堆积构造155
三、变形构造复合体161
第四节 冰碛物的粒度分析163
一、粒级组成164
二、粒度曲线164
三、统计参数174
四、分位偏差和中值的关系175
五、融出碛的粒度特征176
六、小结178
第五节 冰碛物的微观研究178
一、冰碛物孔隙分析178
二、冰碛物的微结构185
三、羊背石表面变形碛的微结构与冰川底部的物理、化学过程189
四、讨论与小结200
第六节 山地冰川冰碛物源区重建与冰川槽谷演化201
一、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为例201
二、以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槽谷为例218
三、冰碛物源与槽谷演化的讨论227
四、粒雪盆(冰斗)—槽谷地貌的形成过程228
五、小结234
第七节 冰川海洋沉积模式与大陆冰盖融出碛235
一、冰川海洋沉积235
二、罗圈冰碛层238
三、冰川沉积模式与冰下融出过程242
四、讨论251
第四章 蚀余堆积260
第一节 河床蚀余堆积260
一、曲流河床蚀余堆积260
二、峡谷深槽蚀余堆积264
三、壶穴蚀余堆积265
第二节 海和湖岸带的蚀余堆积——气下和水下两大混杂堆积带之过渡带266
一、海滩岩、湖滩岩266
二、(滞留)蚀余堆积—风暴沉积269
第三节 溶蚀蚀余堆积(风化壳与古岩溶建造)272
一、岩溶蚀余堆积272
二、风化蚀余堆积的地带性281
三、溶蚀蚀余堆积(红色风化壳与夷平面)——时间凝缩段283
四、古岩溶建造中的溶蚀蚀余堆积285
第四节 花岗岩类蚀余堆积及蚀余堆积的地带性292
一、花岗岩蚀余堆积292
二、花岗岩蚀余堆积的地带性296
三、寒冻风化与冰川侵蚀蚀余堆积298
四、风蚀与干旱区蚀余堆积299
第五章 泥石流堆积305
第一节 泥石流扇形地及其堆积特征305
一、1988年查箐沟泥石流扇形地特点306
二、1989年查箐沟泥石流扇形地特点308
三、1990年查箐沟泥石流扇形地特点313
四、1991年查箐沟泥石流扇形地特点313
五、查箐沟泥石流扇形地演化过程314
六、泥石流扇形地发育模式314
第二节 高容重泥石流堆积体的形态、粒度特征值和沉积结构(以云南蒋家沟为例)316
一、8·8泥石流堆积体的形态、流线和表面结构316
二、泥石流堆积体的特征值分析316
三、定向切片反映的微结构和构造320
第三节 (沟谷)泥石流堆积类型与特征323
一、泥石流堆积的构造特征323
二、层理及沉积类型323
三、泥石流堆积的层序与环境背景328
四、泥石流沉积机制讨论328
第四节 泥石流宏观沉积结构、构造与形成机制330
一、泥石流的宏观沉积构造331
二、泥石流沉积构造形成机制探讨338
第五节 泥石流堆积的微结构、构造与石英砂表面特征339
一、泥石流特征、样品采集与制备339
二、泥石流微构造类型与特征342
三、微构造成因及意义346
四、泥石流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350
第六节 泥石流(气下)堆积相模式351
一、方法及标志351
二、相模式的建立353
第七节 水石流堆积特征362
一、堆积地貌362
二、水石流的沉积特征365
三、水石流的结构特征368
四、水石流的构造特征及沉积类型375
第八节 水下泥石流沉积相377
一、水下黏性泥石流相378
二、水下稀性泥石流相378
三、水下泥石流沉积相与环境381
第九节 气下和从气下进入水下的泥石流复合堆积——以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泥石流沉积为例384
一、断陷盆地与泥石流沉积体系385
二、泥石流的沉积特征388
第十节 火山泥石流堆积394
第十一节 冰川与冰湖溃决泥石流堆积及一次典型的暴雨泥石流堆积405
一、冰川泥石流405
二、冰湖溃坝泥石流堆积408
三、一次暴雨泥石流实例及其堆积特征409
第十二节 泥石流堆积成因误判实例412
一、实例一:中国庐山泥石流堆积被误判为冰碛412
二、实例二:黄山泥石流堆积被误判为冰碛416
三、实例三:太白山山麓混杂堆积的成因误判424
第六章 滑坡堆积436
第一节 滑坡的动力特征及组成要素436
第二节 滑坡类型438
第三节 滑坡堆积亚相439
第四节 滑坡堆积的结构、构造444
一、宏观构造444
二、滑坡堆积显微结构与成因机制分析448
第五节 一种特殊的滑坡类型——蠕动滑坡和堆积449
一、土层和岩层蠕动449
二、塑性蠕动滑坡及其形成环境451
三、塑性蠕动滑坡的地貌与堆积特征452
四、塑性蠕动滑坡的微观特征454
五、小结455
第六节 影响滑坡的因素456
一、地震456
二、其他因素457
第七节 滑坡的发育阶段与形成机制——以甘肃洒勒山滑坡为例458
一、滑坡的发育阶段458
二、洒勒山滑坡形成机制458
三、小结459
第八节 简述水下滑坡和外星体滑坡堆积460
第七章 堰塞湖溃坝堆积466
第一节 冰川与冰碛堰塞湖及其溃坝堆积466
一、冰湖溃决特征466
二、冰湖溃坝堆积的特征469
第二节 滑坡堰塞湖及其溃坝堆积470
第三节 溃坝堆积亚相与结构构造471
一、唐家山溃坝堆积特征471
二、彭县鸭子河上游银厂沟溃坝堆积的剖面特征472
三、金沙江雪隆囊溃坝堆积473
第四节 唐家山溃坝堆积体相关的现代水文和土石资料475
第八章 崩塌堆积和塌陷堆积479
第一节 崩塌堆积背景479
第二节 倒石堆、岩屑堆482
一、宏观地貌与堆积特征482
二、倒石堆的发育486
三、崩塌堆积特点501
第三节 陷落柱503
一、基岩开放式和封闭式陷落柱504
二、混合式(封闭+开放)陷落柱——天坑及洞穴堆积509
第九章 崩滑堆积524
第一节 概述524
第二节 与高速崩滑相关的坡地块体运动分类526
第三节 崩滑的动力机制527
一、崩滑概念及现象综述528
二、崩滑物源区529
三、崩滑物的搬运过程529
第四节 现代崩滑实例530
一、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Pandemonium河崩滑530
二、云南玉龙雪山干河坝崩滑体534
三、云南禄劝普福河烂泥沟头寨崩滑体535
四、陕西西安翠华山崩滑体539
五、甘肃武都城东北古崩滑堆积体544
第五节 基岩高速崩滑堆积体的平面相带与动力分析549
一、基岩高速崩滑的平面相带549
二、高速运动的假说550
三、高速崩滑作用的持续效应553
第六节 外星体上的崩滑堆积553
一、火星崩滑的发生条件与堆积形态特征555
二、火星崩滑与地球崩滑的比较556
三、火星崩滑的形成与搬运机制557
第十章 构造混杂岩及其与沉积混杂岩之比较561
第一节 构造类混杂堆积的鉴别与类型562
一、滑混堆积或滑混体(olistostrome)562
二、构造(类)混杂堆积或混杂岩(mélange)563
第二节 构造混杂体的形成方式和地球动力学环境565
第三节 俯冲增生楔中的构造混杂作用及变质岩块的成因568
第四节 蛇绿混杂岩体倒序的变质分带571
第五节 其他地球动力学环境中的构造混杂岩与混杂堆积及其识别574
一、其他构造混杂岩574
二、构造带内混杂堆积的识别577
第六节 关于构造混杂岩的几点认识579
一、关于构造混杂岩的概念问题579
二、构造混杂岩的分类580
第十一章 震积岩584
第一节 震积岩的分类、命名584
第二节 震动岩的沉积环境与特征585
一、结构、构造特征585
二、震动岩的构造和沉积环境589
三、震动岩结构、构造与层序和相序590
四、震动岩的识别595
第三节 震化岩——地震液化岩596
一、地震砂土液化混杂堆积596
二、液化塑性褶皱(卷曲变形)、断层和液化角砾岩606
第四节 震碎岩——断层破碎带、断层混杂岩611
一、断层的分类与命名612
二、断层破碎带的不同力学性质与构造混杂岩特征613
三、构造岩组分析616
四、第四纪地层中活动断裂破碎带的构造特征619
第十二章 火山与星体撞击混杂堆积(附人工混杂堆积)624
第一节 火山碎屑物及其堆积624
一、火山碎屑物类型624
二、火山碎屑沉积过程与机制626
三、火成碎屑沉积(岩)亚相626
四、火山碎屑沉积特征634
五、火山碎屑沉积环境636
第二节 火山混杂堆积类型与特征636
一、原生火山混杂堆积636
二、次生火山混杂堆积639
第三节 星际撞击(变质)混杂堆积643
一、地球上的外星体撞击地貌与混杂堆积综合体644
二、闪电熔岩与硇砂651
三、外星体上的星际撞击与混杂堆积652
第四节 人工混杂堆积658
一、人工混杂堆积种类和堆积类型658
二、人工混杂堆积的结构和构造660
三、地质地层、文化(地)层与人工混杂堆积661
第十三章 混杂堆积综合体与相关特征669
第一节 混杂堆积综合体669
第二节 混杂堆积中的“一相多属”现象675
第三节 沉积物中“天外来客”身份的确认和非沉积结构676
第四节 擦痕、磨光面、冰碛石和冰川擦痕石680
第五节 混杂堆积的韵律性和旋回性687
第六节 单项混杂堆积的群发性和多项混杂堆积链(灾害链)691
第七节 混杂堆积的地带性与区域性694
第十四章 混杂堆积的成因判别原则和方法697
第一节 概述697
第二节 混杂堆积成因判别原则698
一、成因—环境原则698
二、多指标综合原则699
第三节 混杂堆积成因判别标志的分解与归纳700
一、多解标志700
二、部分多解标志701
三、非多解标志702
后语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