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道德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道德论
  • 龚三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ISBN:780100891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8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816页
  • 主题词: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长沙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道德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当代主题1

第二章 道德概论5

第一节 道5

第二节 德7

第三节 道德的概念8

第四节 当代道德评价11

第三章 道德起源13

第一节 道德起源的历史条件14

一、道德与人类活动15

二、道德与社会关系17

三、道德和社会意识20

第二节 原始道德的产生23

一、原始道德产生的前奏期23

二、原始道德产生的萌芽期26

三、原始道德产生的形成期27

第三节 道德的本质29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9

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4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37

第四章 道德的发展及其规律41

第一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41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41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45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48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52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56

一、道德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57

二、道德的发展过程是曲折前进的57

三、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60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特点63

一、传统伦理的肯定方面63

二、传统伦理的否定方面66

三、对待中国传统伦理的两种倾向66

第五章 道德的运行机制68

第一节 道德运行的目标体系68

一、道德运行目标的定义69

二、道德运行目标体系的结构特点69

三、道德运行的基本目标71

四、道德基本运行目标的实现72

第二节 道德运行的外部机制73

一、外部机制的主要表现73

二、外部机制的性质与程度76

三、外部机制的基础和限度77

第三节 道德运行的内部机制78

一、自选择能力78

二、自组织能力79

三、自控制能力80

第四节 道德运行的轨迹80

一、道德运行曲线81

二、道德运行曲线的中轴线81

三、道德运行轴线与经济运行轴线82

第六章 道德职能83

第一节 道德职能概述83

第二节 道德的基本社会职能85

一、道德同政治和法等一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85

二、道德同政治和法等一样,是社会控制力量86

三、道德是人把握现实世界的特殊方式86

第三节 道德的认识职能87

一、认识的角度和范围87

二、表达认识或反映成果的方式88

三、认识或反映的基础89

四、认识或反映主体90

第四节 道德的调节职能91

一、调节的角度和范围91

二、调节的尺度92

三、调节的侧重92

四、调节的方式93

五、调节的效力94

第七章 道德体系与结构95

第一节 道德体系与结构概述95

第二节 道德的结构96

一、道德的结构态势96

二、道德的社会结构模式99

三、道德的个体结构模式102

四、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辩证统105

第八章 道德客观方面的内容109

第一节 道德原则109

一、道德原则概述109

二、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111

三、关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利他主义123

第二节 道德规范135

一、道德规范概说136

二、道德规范的他律性143

三、道德规范的自律性153

第三节 道德客观方面的其他内容162

一、道德关系162

二、道德理想162

三、道德标准163

四、道德需要164

五、道德觉悟164

六、道德风险165

七、道德过失166

第九章 道德主观方面的内容167

第一节 道德、行为168

一、道德行为的规定和分类169

二、道德行为的机制和过程176

第二节 道德品质186

一、道德品质概述186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187

三、当代道德的品德要求192

第三节 道德主观方面的其他内容195

一、道德意识195

二、道德判断196

三、道德观念196

四、道德情感197

五、道德情绪198

六、道德意志198

第十章 道德修养200

第一节 道德修养概述200

第二节 道德人格204

一、人格204

二、人性基础206

三、结构和特征209

四、道德理想人格210

第三节 道德教育213

一、特征与过程214

二、道德教育方法216

三、社会制约因素218

第四节 道德修养220

一、内因和外因221

二、实质和矛盾222

三、途径和方法225

第五节 道德境界228

一、内涵与层次228

二、当代道德境界230

三、升华和实现233

第十一章 道德评价236

第一节 道德评价概述236

第二节 道德评价标准237

一、关于善和恶238

二、善恶标准240

三、关于生产力标准243

第三节 道德评价依据247

一、动机论和效果论的历史性247

二、动机论和效果论的矛盾性249

三、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254

第四节 关于道德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关系259

一、关于道德的自我评价简介259

二、关于道德的社会评价简介261

三、道德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263

第十二章 道德选择265

第一节 道德选择概述265

第二节 道德选择机制266

一、选择266

二、道德选择267

三、心理机制268

四、社会机制272

第三节 道德选择的自由275

一、道德选择的前提275

二、意志自由的本性279

三、道德选择的责任281

第四节 道德选择的实现284

一、道德选择的尺度284

二、道德选择的规定性288

三、道德选择的过程290

第五节 道德决定293

第六节 道德选择能力提高294

一、提高道德选择能力是落实道德建设任务的关键环节294

二、提高道德选择能力是优化社会道德环境的重要保证295

三、提高道德选择能力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295

第十三章 关于道德其他方面的一般概述297

第一节 道德现象297

第二节 道德价值298

第三节 道德腐败299

第四节 道德失范300

第十四章 道德与人301

第一节 人的概念301

第二节 人的属性303

一、人的自然属性303

二、人的社会属性303

第三节 人的本质305

第四节 人的价值306

第五节 人性308

第六节 人格310

第七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社会本质要求的统一311

第八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道德素质提高313

一、人的全面发展313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14

三、提高人的道德素质316

第十五章 道德和伦理318

第一节 伦理学概述319

一、伦理学起源320

二、伦理学研究对象322

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326

第二节 研究方法327

一、唯物辩证法328

二、社会科学法330

三、特殊研究法332

第三节 伦理学的任务335

一、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发展及其规律335

二、概括和阐明理想社会道德的规范体系336

三、研究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成长规律337

四、批判旧道德,更新旧观念338

第十六章 道德与法340

第十七章 道德与政治、政策343

第十八章 中国当代道德内容345

第十九章 当代道德的核心349

第二十章 当代道德的原则351

第一节 当代道德原则概述351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内容352

一、确立依据352

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355

三、关于自我牺牲精神360

第二十一章 当代道德的基本规范364

第一节 关于五爱的概述364

一、祖国365

二、人民366

三、劳动367

四、科学368

五、社会主义370

第二节 五爱道德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371

一、爱祖国371

二、爱人民373

三、爱劳动374

四、爱科学376

五、爱社会主义378

第三节 五爱道德规范提出的根据及其意义380

第二十二章 社会公德383

第一节 社会公德概述和社会公德的一般要求383

第二节 公共生活规则385

第二十三章 职业道德388

第一节 职业道德略述388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390

一、职业道德概念390

二、职业道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392

三、当代职业道德的形成396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特征、要素和模式400

一、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400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405

三、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409

第四节 当代职业道德建设413

一、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413

二、当代职业道德的产业内容417

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420

四、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422

第二十四章 家庭美德426

第一节 家庭美德概述426

第二节 男女两性关系的本质及其道德意义429

一、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429

二、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431

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道德434

第三节 爱情的道德内容435

一、爱情的基本特征435

二、恋爱的道德要求439

第四节 婚姻的道德基础442

一、婚姻道德基础的理论依据442

二、婚姻道德基础的伦理依据446

三、离婚道德观449

第五节 当代家庭美德的建设451

一、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451

二、家庭美德的发展455

第二十五章 生态环境道德456

第一节 生态环境道德概述456

第二节 遵守和弘扬生态环境道德,自觉保护环境457

第三节 遵守和弘扬生态道德,自觉节约与保护自然资源466

第四节 从生态环境道德观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470

第五节 生态环境道德实践例证477

第六节 青少年应当成为生态环境道德的主力军481

一、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力量482

二、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483

三、把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483

第二十六章 当代道德建设总目标485

第一节 基本任务485

第二节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489

第三节 道德建设保障492

第四节 正确对待传统的和外国的思想道德文化493

第二十七章 当代文明496

第一节 文明概述496

第二节 文明的多样性497

第三节 文明的普适性和民族的特殊性500

第四节 文明多元化趋势502

第五节 文明对话504

第六节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血肉505

第七节 中国文明史实506

第二十八章 人道主义509

第一节 人道主义概述509

第二节 当代人道主义512

第二十九章 当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517

第一节 人生观和人生价值517

一、人生与人生观518

二、人生的价值与评价528

三、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536

四、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540

第二节 价值观542

第三节 世界观547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48

第三十章 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与优良传统553

第三十一章 以德治国558

第一节 以德治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559

第二节 以德治国与以德育人560

第三节 在法制建设中重视道德建设562

第四节 以德治国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563

第五节 德法并举长治久安565

第六节 创建文明法德兼治环境566

第七节 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的新发展568

第三十二章 当代中国公务员道德570

第一节 业务行为规范570

一、业务行为规范的内容570

二、业务行为规范的特点和作用571

三、业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573

第二节 职业道德规范576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577

二、职业道德的原则580

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581

四、公务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587

第三节 外事行为规范588

一、外事活动中应坚持的原则588

二、公务员出访时的行为要求590

第四节 公务员的语言规范599

第五节 仪表举止行为规范610

第六节 交际行为规范615

第七节 婚姻家庭行为规范621

第八节 公务员要在当代道德建设中起表率作用629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629

二、公务员在当代道德建设中要发挥表率作用633

第三十三章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638

第一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概述638

第二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646

一、在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与坚持以德治国并举646

二、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成就与不足651

三、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长期性与紧迫性657

第三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661

一、关于中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661

二、坚持当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一致666

三、摆正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关系672

四、合法权益与社会责任675

五、公平与效率677

六、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注意先进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680

七、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两者兼顾681

第四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容684

一、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684

二、集体主义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689

三、五爱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694

四、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702

五、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705

六、家庭美德是每个当代中国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708

七、生态环境道德是当代中国公民在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711

第五节 关于基层公民道德教育712

一、教育是提高当代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712

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园地716

三、学校是进行当代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720

四、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当代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722

五、社会是进行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724

六、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统一体727

第六节 当代公民道德实践活动731

一、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731

二、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742

第七节 营造道德建设社会氛围747

一、传媒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747

二、文艺作品要给人以鼓舞、启迪和美的享受750

三、精心组织体育活动756

第八节 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761

一、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761

二、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766

三、加强法制,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771

四、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制度保障778

参考文献7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