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原文化大典 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原文化大典 总论
  • 邓本章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289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原文化大典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中原文化的科学内涵15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地域和时间内涵16

一、“中原”名称的由来16

二、“中原”的含义16

三、中原文化的地域内涵19

四、中原文化的时间内涵20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文化内涵22

一、“文化”溯源22

二、文化的含义24

三、中原文化的含义26

第二章 中原文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31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地理环境32

一、西高东低的地势32

二、山岳怀抱35

三、四大河流域41

四、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50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生态环境51

一、当今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52

二、古代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55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区位优势62

一、“九州心腹,十省通衢”62

二、“四方文化辐辏”70

第四节 中原文化的社会环境71

一、中原农耕文明的形成与重农思想的发展72

二、农耕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心理结构73

三、政治中心的文化影响力77

第三章 中原文化的区域整合87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区域划分88

一、关于文化区域的理论概说88

二、中原文化的基本板块92

三、区域交叉与文化延续96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99

一、中原文化中心区的区域特征99

二、河洛文化的中心——洛阳100

三、嵩岳文化105

四、郑韩文化107

五、以开封为中心的汴宋文化区112

第三节 豫东(黄淮)文化区115

一、豫东(黄淮)文化区的区域特征117

二、商宋文化118

三、陈文化119

第四节 豫南(汉淮)文化区120

一、豫南(汉淮)文化区的区域特征121

二、豫南文化的区域中心——南阳123

三、豫南楚文化125

第五节 豫北(河内)文化区126

一、豫北(河内)文化区的区域特征126

二、豫北文化的区域中心——安阳128

三、卫文化131

四、赵魏文化132

第四章 中原文化形态135

第一节 中原文化形态概论136

一、文化形态136

二、中原文化形态137

三、中原文化形态的结构与类别139

第二节 中原思想文化形态140

一、从儒家到经学:“留意于仁义之际”140

二、从道家到玄学:“秉要执本”143

三、墨学:“素位而行”145

四、法学:“信赏必罚”147

第三节 中原信仰文化形态149

一、道德至上的主体信仰149

二、兼容并包的宗教信仰151

第四节 中原文学形态159

一、诗言志:中原文学的自觉159

二、婉约与豪放兼具:词体的新兴163

三、以论见长:散文文体的发达164

四、吸纳中创新:小说与戏曲的演进166

第五节 中原艺术形态168

一、音乐:以雅及俗168

二、绘画:写意传神171

三、书法:方正刚健175

第六节 中原科教文化形态178

一、科技:取法自然,追求实用178

二、教育:品德为首,经世致用187

第五章 中原文化特征191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悠久性和连续性192

一、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92

二、中原文化的传递与接力195

三、从正统地位认同到文化的大一统199

四、中原文化的存续202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原创性204

一、思想文化的发轫204

二、学术文化之“元典”207

三、精神文化的拓展210

四、中原文学的新创211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融合性213

一、政治推动下的文化大一统格局的确立213

二、儒、佛、道三家的碰撞与合流215

三、中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融会217

第四节 中原文化的正统性218

一、中原文化正统地位的形成219

二、“夷夏之辨”中的中原文化220

三、正统论与中原文化的延续222

第六章 中原文化精神223

第一节 中原文化精神的构成224

一、道家:精神原点224

二、儒家:精神主体227

三、法家:用事依据228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229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生观230

二、以人为本的思维视角234

第三节 刚健有为、中庸尚和的处世哲学239

一、刚健有为的入世精神239

二、中庸尚和的思维与处世方式241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人格追求244

一、爱国爱家244

二、尊礼重教245

三、勤劳开拓247

四、节俭持家248

五、坚忍不拔248

六、和平仁爱249

第七章 中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251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主体地位252

一、中华文化的基础252

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54

三、文化中心的转移258

第二节 中原文化的主导地位260

一、百家争鸣的舞台260

二、“三教”归一的大熔炉261

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264

第三节 中原文化的现实作用267

一、主体文化向地方文化的辐射作用267

二、寻根问祖到中原269

三、文化交流在中原279

四、中原文化的现实角色283

后记2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