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419718.jpg)
- 张少军,谭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256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
1.1 现代通信概述1
1.2 现代通信的基本概念3
1.3 通信方式7
1.4 数据编码8
1.5 数据交换技术10
1.6 信道复用与多址方式12
1.7 差错控制14
1.8 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17
1.8.1 信道带宽17
1.8.2 误码率与信道延迟19
1.9 现代通信网简介19
1.9.1 电信网19
1.9.2 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20
1.9.3 传送网20
1.9.4 电话网23
1.9.5 智能网概述24
习题25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26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概论26
2.1.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定义26
2.1.2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26
2.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分类27
2.2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28
2.2.1 标准化组织和协议29
2.2.2 ISO/OSI参考模型31
2.2.3 TCP/IP模型38
2.3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43
2.3.1 局域网的特点43
2.3.2 媒体访问控制技术44
2.3.3 局域网协议45
2.3.4 常用局域网介绍47
2.4 高速局域网技术50
2.4.1 发展高速局域网的原因50
2.4.2 高速局域网技术51
2.5 广域网53
2.6 网络的互联技术56
2.6.1 网络的互联设备56
2.6.2 网络互连的应用58
2.7 网络管理61
2.7.1 网络管理的发展过程和现状61
2.7.2 网络管理的功能模型62
2.7.3 网络管理的系统构成65
2.8 网络工程设计66
2.8.1 网络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67
2.8.2 网络工程设计的步骤68
2.8.3 网络工程设计实施后的测试与验收69
2.9 网络操作系统72
2.9.1 Windows类网络操作系统74
2.9.2 Linux网络操作系统75
2.9.3 UNIX网络操作系统75
2.9.4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76
习题7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设备选型78
3.1 交换机的使用及选型78
3.1.1 交换机概述78
3.1.2 交换机的使用81
3.1.3 交换机的选型83
3.1.4 交换机的选购85
3.2 路由器的使用及选型87
3.2.1 路由器概述87
3.2.2 路由器的使用90
3.2.3 路由器设备的选型93
3.3 其他网络硬件设备选型及维护96
3.3.1 网络服务器的选型96
3.3.2 网络工作站(客户机)的选型99
3.3.3 网络存储设备的选型101
3.4 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103
3.4.1 双绞线103
3.4.2 同轴电缆105
3.4.3 光纤106
3.4.4 非导向传输介质107
习题108
第4章 局域网的组网与配置109
4.1 局域网组网时通信协议的选择109
4.1.1 网络通信协议109
4.1.2 选择网络通信协议110
4.2 IP地址、子网掩码及子网划分110
4.2.1 IP地址111
4.2.2 子网分割和子网掩码113
4.3 域名和DHCP动态主机分配协议116
4.3.1 域名116
4.3.2 DHCP服务器116
4.4 基于Windows XP组建对等网117
4.4.1 10base-T网络的组网117
4.4.2 组建Windows XP下的双机互联对等网络117
4.5 测试计算机是否连通的几种常用方法126
4.5.1 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是否连通的方法127
4.5.2 使用“网上邻居”进行测试128
4.5.3 使用“搜索”的方法测试网络的连通性129
4.5.4 网络没有连通的故障分析130
4.6 组建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130
4.6.1 客户机服务器局域网的几个概念130
4.6.2 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132
4.6.3 配置DHCP服务器147
4.7 配置客户机158
4.7.1 配置Windows XP客户机158
4.7.2 创建用户账户158
4.7.3 客户机登录域163
习题168
第5章 综合布线系统170
5.1 综合布线系统及其组成170
5.1.1 综合布线系统170
5.1.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172
5.2 综合布线、接入网及高速信息公路之间的关系173
5.2.1 接入网和信息高速公路173
5.2.2 综合布线、接入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之间的关系174
5.3 综合布线的传输线缆、配线架和信息插座174
5.3.1 综合布线的传输线缆174
5.3.2 配线架和机柜178
5.3.3 信息插座和跳线180
5.4 综合布线的六个子系统181
5.4.1 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181
5.4.2 垂直干线子系统182
5.4.3 管理区子系统183
5.4.4 水平子系统及其设计183
5.4.5 工作区子系统186
5.4.6 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的连接187
5.4.7 缆线长度划分187
5.5 T568BA标准与对绞线缆的使用188
5.5.1 T568B标准和T568标准188
5.5.2 连接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制式的线缆190
5.5.3 网络线缆测试仪测试交叉线和直通线191
5.6 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和交换机配线架的连接191
5.6.1 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191
5.6.2 交换机和配线架的连接191
5.6.3 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架配置193
5.7 设备间、通信子系统及设计194
5.7.1 设备间、通信间子系统概述194
5.7.2 通信间和设备间的设计195
5.8 综合布线设计与电信网络的配合关系198
5.8.1 光纤接入网及基本结构198
5.8.2 光纤接入网的参考配置198
5.8.3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199
5.8.4 EPON和GPON无源光网络201
5.8.5 布线设计要和电信网络的发展与敷设进行配合202
习题202
第6章 建筑环境中的通信及网络系统204
6.1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204
6.1.1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系统的作用和特点204
6.1.2 程控交换机基本构成206
6.2 接入网技术208
6.2.1 接入网208
6.2.2 接入网的接口209
6.2.3 接入网的技术类型210
6.2.4 IP接入网212
6.3 宽带接入网214
6.3.1 因特网的接入方式214
6.3.2 数字用户线(XDSL)接入215
6.3.3 以太网接入方式(LAN接入方式)219
6.3.4 有线宽带网HFC(Cable Modem接入)219
6.3.5 无线网络与无线宽带接入220
6.4 移动无线网络及通信系统221
6.4.1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系统组成221
6.4.2 GPRS通信系统223
6.4.3 CDMA通信系统224
6.4.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226
6.4.5 4G移动通信系统228
6.5 短距低无线网络技术230
6.5.1 短距无线网络230
6.5.2 ZigBee网络技术231
6.5.3 蓝牙网络技术233
6.5.4 NFC技术234
6.5.5 短距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234
6.6 移动互联网237
6.6.1 移动互联网的组成和用户终端237
6.6.2 支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部分关键技术和协议239
6.6.3 移动互联网的移动IP技术239
6.6.4 移动云计算244
6.7 卫星通信系统246
6.7.1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情况246
6.7.2 VSAT卫星通信技术248
习题251
第7章 楼宇自动化技术中的控制网络技术253
7.1 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253
7.1.1 控制网络概述253
7.1.2 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254
7.2 楼宇自控系统中的现场总线与控制网网络技术256
7.2.1 建筑智能化控制中的控制网络256
7.2.2 控制网络与信息域中管理网络的连接257
7.3 Lonworks总线技术261
7.3.1 Lonworks技术概述261
7.3.2 Lonworks总线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261
7.3.3 Lonworks总线网络与因特网的互联264
7.3.4 计算机网络与Lonworks控制网络的比较266
7.4 EIB总线267
7.4.1 EIB总线概述267
7.4.2 EIB网络的拓扑268
7.4.3 EIB通信协议和系统性能269
7.4.4 EIB总线传输介质269
7.4.5 应用例270
7.5 CEBus总线270
7.5.1 CEBus总线的标准和通信协议270
7.5.2 CEBus总线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272
7.6 ModBus总线273
7.6.1 ModBus总线技术概述273
7.6.2 ModBus总线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274
7.7 PROFIBUS276
7.7.1 PROFIBUS现场总线的结构276
7.7.2 PROFIBUS通信参考模型277
7.7.3 总线存取技术278
7.7.4 PROFIBUS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279
7.8 RS-232总线和RS-485总线283
7.8.1 RS-232总线283
7.8.2 RS-485总线285
7.9 BACnet标准支持的控制网络288
7.9.1 BACnet支持的网络种类288
7.9.2 MSTP子网288
7.9.3 Lonworks控制网络289
7.9.4 以太网290
7.9.5 PTP点对点网络和ARCNET网络290
7.9.6 BACnet系统设计中控制网络的选择291
7.10 工业以太网与实时以太网291
7.10.1 工业以太网与实时以太网的概念291
7.10.2 关于现场总线和实时以太网的IEC 61158标准295
7.10.3 关于实时以太网的IEC61784-2标准296
7.10.4 关于工业以太网和实时以太网技术的几个问题297
7.10.5 Ethernet/IP299
7.10.6 PROFINET302
7.10.7 ModBus/TCP307
7.10.8 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的结构310
7.11 楼宇自控系统中常用控制网络和底层控制网络的选择312
习题313
第8章 网络系统的安全及管理315
8.1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315
8.1.1 网络系统网络接口层的安全性315
8.1.2 网络系统网络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316
8.1.3 网络系统传输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316
8.1.4 网络系统应用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317
8.1.5 管理和使用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318
8.2 网络计算机病毒及防护319
8.2.1 网络计算机病毒320
8.2.2 防病毒解决方案323
8.3 防火墙技术325
8.3.1 防火墙的概念325
8.3.2 防火墙的基本类型326
8.3.3 防火墙的设计327
8.3.4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和网络拓扑结构328
8.3.5 防火墙的管理329
8.4 入侵检测系统330
8.4.1 入侵检测系统的构成331
8.4.2 入侵检测分析原理331
8.4.3 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333
8.4.4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333
8.5 网络硬件的安全防护334
8.5.1 计算机房场地环境的安全防护334
8.5.2 机房的供电系统336
8.5.3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338
8.5.4 机房环境要求与空调系统340
8.5.5 机房的防静电措施344
8.5.6 接地与防雷345
8.5.7 电磁防护349
习题351
第9章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353
9.1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与任务353
9.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353
9.1.2 网络规划中的部分重要内容353
9.1.3 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系统集成355
9.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网络安全系统设计355
9.2.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356
9.2.2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357
9.3 某高校新校区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方案358
9.3.1 新校区校园网建设目标358
9.3.2 基本性能要求358
9.3.3 网络主干拓扑结构359
9.3.4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360
9.4 某大学校园网规划设计和系统集成案例及分析364
9.4.1 网络通信需求分析364
9.4.2 校园主干网365
9.4.3 校园网各部分的设计和分析366
习题367
第10章 网络编程368
10.1 网络编程与进程通信368
10.1.1 进程与网络操作系统368
10.1.2 网络编程的分类368
10.2 Socket网络通信编程370
10.2.1 套接字Socket370
10.2.2 Socket网络通信程序设计373
10.2.3 端口与通信协议377
10.2.4 网络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379
10.3 基于Web的网络编程381
10.3.1 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381
10.3.2 HTML文件中的常用标签384
10.3.3 交互式网页和表单385
10.3.4 HTML文件中的VB脚本387
10.3.5 其他脚本语言391
10.3.6 XHTML和XML392
10.3.7 网络安全与入侵对抗中的Web网络编程394
习题395
第11章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396
11.1 概述396
11.2 关于NGI的支持业务397
11.2.1 IPv6业务的应用现状和优势397
11.2.2 NGI业务平台的其他关键技术和电信级IP网络399
11.3 IPv6协议399
11.3.1 IPv6的地址结构和地址配置400
11.3.2 IPv6的基本首部和IPv6的扩展首部401
11.4 IPv6地址的体系结构404
11.4.1 IPv6的地址结构和类型404
11.4.2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404
11.4.3 地址空间的分配405
11.5 IPv4向IPv6的过渡406
11.5.1 使用双协议栈过渡406
11.5.2 隧道技术407
11.6 物联网与IPv6408
11.6.1 物联网408
11.6.2 新技术对网络地址资源的需求和IPv6408
习题409
参考文献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