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 基于金融经济统计视角的未观测金融规模及其对货币经济运行影响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 基于金融经济统计视角的未观测金融规模及其对货币经济运行影响研究
  • 李建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484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金融-经济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 基于金融经济统计视角的未观测金融规模及其对货币经济运行影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

0.2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8

0.3 研究内容与结构体系11

1 未观测金融的理论视角:范畴与指标体系18

1.1 未观测金融范畴及其现实表现18

1.1.1 未观测金融范畴及其相关概念18

1.1.2 未观测金融的现实表现25

1.1.3 未观测金融、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29

1.2 未观测金融规模监测指标体系32

1.2.1 未观测金融流量规模指标32

1.2.2 未观测金融存量规模指标34

1.2.3 未观测金融规模测度指标体系图35

1.3 经济运行监测体系36

1.3.1 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的发展脉络与设计原理37

1.3.2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39

2 未观测金融规模:流量与存量测估46

2.1 未观测金融流量规模测估46

2.1.1 未观测贷款增量规模测算46

2.1.2 未观测净金融投资54

2.1.3 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61

2.2 未观测金融存量规模测估64

2.2.1 未观测货币规模测估64

2.2.2 未观测存款67

2.2.3 未观测贷款69

2.3 未观测金融规模评判与调查印证71

2.3.1 未观测金融流量和存量规模的对比71

2.3.2 中国未观测金融规模的总体评判76

2.3.3 未观测金融调查与规模测估78

3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运行:统计模型监测87

3.1 未观测金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87

3.1.1 固定资产投资与未观测贷款的支持88

3.1.2 未观测贷款的行业投资倾向93

3.2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96

3.2.1 未观测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96

3.2.2 经济增长与未观测贷款模型构建97

3.2.3 经济增长与未观测贷款模型验证与结论97

3.3 未观测金融与经济均衡的关系100

3.3.1 经济均衡指标:产出缺口的测度100

3.3.2 未观测金融与产出缺口的关系113

3.4 未观测金融与物价运行的关系119

3.4.1 经济运行中的物价变化119

3.4.2 物价变化与未观测金融指标变化的关系122

4 未观测金融与货币运行:金融统计模型监测132

4.1 货币运行中均衡水平的判断132

4.1.1 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133

4.1.2 货币政策的均衡目标134

4.1.3 货币缺口与货币均衡139

4.2 未观测金融与货币均衡的关系153

4.2.1 纳入未观测货币因素后的货币与经济产出的均衡关系153

4.2.2 未观测货币与货币均衡的偏离度158

4.2.3 未观测货币与货币缺口的关系161

4.3 未观测金融与利率的关系163

4.3.1 未观测金融利率水平调查分析164

4.3.2 未观测金融活动对利率水平的影响166

4.4 未观测金融与汇率的关系172

4.4.1 中国外部经济不平衡与汇率172

4.4.2 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与汇率的偏离度174

5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扰动的指数化监测180

5.1 未观测金融规模与影响指数180

5.1.1 未观测金融规模指数设计181

5.1.2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影响指数的设计183

5.2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184

5.2.1 货币金融状况指数185

5.2.2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的设计191

5.2.3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货币状况指数的关系195

5.3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运行指数200

5.3.1 国民经济运行预警指数201

5.3.2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运行预警指数的关系205

6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扰动的总体评估211

6.1 未观测金融规模统计监测分析211

6.1.1 未观测金融规模统计监测体系212

6.1.2 中国未观测金融规模总体分析215

6.2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扰动的统计监测分析217

6.2.1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的扰动217

6.2.2 未观测金融对货币运行的扰动218

6.3 完善未观测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议219

6.3.1 建立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219

6.3.2 加强资金流量核算与国际收支统计管理220

6.3.3 修正、优化监测模型体系220

附录223

附录1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6年未观测经济与金融全国调查问卷223

附录2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2006年未观测经济与金融全国调查汇总统计表236

后记245

表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结构3

表0-2 企业对不同融资途径的依赖程度5

表0-3 1993—2004年官方统计的未观测经济规模7

表1-1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指标体系40

表1-2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指标与评分临界值表43

表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系统主要指标与预警临界值表43

表2-1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经济规模测算表50

表2-2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贷款增量测算53

表2-3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实物交易)规模56

表2-4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净金融投资(金融交易)规模59

表2-5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规模62

表2-6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货币规模测算66

表2-7 1982—2007年未观测存款余额与未观测贷款余额测算70

表2-8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金融规模72

表2-9 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的相对规模80

表2-10 中国未观测金融的结构判断84

表2-11 不同调查对象对未观测金融结构判断的一致性(标准差)85

表3-1 自筹投资与未观测贷款增量的ADF检验(一阶差分)91

表3-2 自筹投资与未观测贷款增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91

表3-3 未观测贷款增量与自筹投资关系模型的基础数据92

表3-4 经济增长与未观测贷款之间的因果检验97

表3-5 经济增长与未观测贷款关系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98

表3-6 未观测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基础数据99

表3-7 1978—2007年中国实际资本存量测算105

表3-8 生产函数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06

表3-9 经济增长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06

表3-10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参数估计107

表3-11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数据108

表3-12 1978—2007年中国潜在产出规模111

表3-13 未观测金融相对指标数据114

表3-14 产出缺口与相关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115

表3-15 产出缺口与未观测金融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16

表3-16 产出缺口与未观测净金融投资模型的拟合结果117

表3-17 产出缺口与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关系模型变量调整后的拟合结果比较118

表3-18 物价指标与未观测金融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123

表3-19 1982—2007年中国物价指标变化数据124

表3-20 物价变量与未观测金融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125

表3-2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与未观测贷款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126

表3-22 GDP平减指数与NOMM2之间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127

表3-23 模型(3-9)的FA变量及模型(3-11)、模型(3-12)与模型(3-13)的残差128

表4-1 货币需求模型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142

表4-2 实际货币M2和实际利率指数的平稳性检验结果142

表4-3 中国货币需求模型变量的基础数据143

表4-4 1978—2007年中国均衡货币与货币缺口144

表4-5 经济增长与货币缺口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46

表4-6 经济增长与货币缺口模型的拟合结果147

表4-7 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率的测算结果149

表4-8 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实际汇率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150

表4-9 通货膨胀与货币缺口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151

表4-10 实际利率与货币缺口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152

表4-11 货币与收入、利率均衡模型的基础数据155

表4-12 货币与经济均衡关系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56

表4-13 货币与经济长期均衡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157

表4-14 中国货币缺口与未观测货币对货币均衡的影响程度158

表4-15 模型(4-7)、模型(4-8)、模型(4-9)、模型(4-11)、模型(4-12)的拟合残差162

表4-16 民间金融、地下金融与非法金融活动中的利率水平165

表4-17 实际利率、未观测金融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167

表4-18 实际利率与未观测金融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68

表4-19 模型(4-13)、模型(4-14)、模型(4-15)、模型(4-16)的拟合残差171

表4-20 汇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关系模型的基础数据176

表4-21 汇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与关系模型变量的平稳性检验177

表5-1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指数NOLI182

表5-2 未观测金融对经济运行影响指数NOFAI184

表5-3 中国货币状况指数计算数据188

表5-4 温州民间利率情况192

表5-5 中国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计算数据194

表5-6 货币状况指数与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的因果检验结果196

表5-7 经济运行预警指数包含指标的基础数据202

表5-8 1982—2007年中国经济运行预警指数及经济运行状态203

表5-9 货币状况指数与经济运行指数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205

表5-10 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运行指数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207

表5-11 宽口径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与经济运行指数关系模型的拟合结果208

表6-1 未观测金融规模指标测算方法213

表6-2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金融规模与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216

图0-1 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占正规融资规模的比重5

图0-2 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变化6

图1-1 未观测金融规模指标体系36

图2-1 中国未观测经济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52

图2-2 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4

图2-3 未观测存款余额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68

图2-4 平滑化处理后的未观测存款增量与未观测贷款增量变化趋势74

图2-5 未观测金融部门的存贷差变化76

图2-6 金融交易部分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占GDP的比重77

图2-7 未观测广义货币占全社会广义货币的比重78

图2-8 居民参与未观测金融活动的程度82

图2-9 中国未观测金融结构图83

图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变化88

图3-2 调查获得的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水平89

图3-3 各地区民间金融、地下金融与非法金融资金流向行业指数94

图3-4 不同调查对象对未观测信贷资金行业流向的判断指数95

图3-5 中国经济增长水平101

图3-6 国民经济潜在产出水平103

图3-7 1978—2007年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113

图3-8 1979—2007年中国物价水平变化122

图4-1 经济均衡产出与均衡货币供给140

图4-2 经济增长与货币缺口146

图4-3 考虑未观测经济影响前后的经济货币化指标154

图4-4 未观测货币对货币均衡的影响160

图4-5 未观测货币对货币均衡的影响程度与通货膨胀160

图4-6 中国未观测金融利率水平地区比较165

图4-7 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变化173

图4-8 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差额之间的对比关系174

图5-1 1978—2007年中国货币状况指数190

图5-2 1982—2007年中国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195

图5-3 中国经济运行预警指数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