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商战 黑洞或陷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商战 黑洞或陷阱](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4969236.jpg)
- 白庆祥,王丹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011878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国际市场-市场竞争-案例-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商战 黑洞或陷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成功之道——跨国品牌怎样进军中国市场一 [案例]邓小平接见松下以后1
[镜鉴]王牌松下营销中国2
二 [案例]通用电气登陆中国3
[镜鉴]世界头号多元化公司看好入世中国5
三 [案例]东芝的中国本土化经营6
[镜鉴]危机公关抢救风险7
四 [案例]万宝路走向中国市场8
[镜鉴]喝可乐抽万宝路的时尚文化10
五 [案例]世界啤酒老大买中国啤酒老大11
[镜鉴]马背上的啤酒之王12
六 [案例]名门之车奔驰驶向中国13
[镜鉴]用理念传播品牌14
七 [案例]日本丰田汽车何以反“败”为胜15
[镜鉴]充满大智慧的狼道17
八 [案例]电子业的“韩流”LG18
[镜鉴]低成本的中国本土化产品19
九 [案例]用投资与责任提升战略地位的辉瑞公司20
[镜鉴]辉瑞一直在努力23
十 [案例]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打拼23
[镜鉴]经济竞争还是文化竞争25
十一 [案例]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进击25
[镜鉴]非常可乐为什么没干过可口可乐27
[本章论语]从外国碳酸饮料在华行为看跨国品牌的中国博弈之道28
第二章 麦城之道——跨国公司在中国遭遇怎样的失败一 [案例]车为何被砸36
[镜鉴]奔驰还是笨迟37
二 [案例]施乐的策略性失败38
[镜鉴]找错了对付敌人的伙伴40
三 [案例]“慢跑”的红牛41
[镜鉴]红牛,还牛吗42
四 [案例]铱星的陨落43
[镜鉴]不关注民生的代价44
五 [案例]富士中国走私之败45
[镜鉴]富士,靠走私富吗46
六 [案例]雀巢危机不断47
[镜鉴]食品安全令人担忧49
七 [案例]八佰伴在中国的神话50
[镜鉴]你也能笑谈失败吗52
八 [案例]惠尔浦在中国市场的溃败53
[镜鉴]低估中国市场的代价54
九 [案例]乳业巨头退出中国市场55
[镜鉴]中国乳品市场“狼来了”的声音57
十 [案例]和路雪败北中国58
[镜鉴]“非典”是直接原因吗59
十一 [案例]不粘锅有毒事件毁了特富龙60
[镜鉴]特富龙,并没富62
十二 [案例]飞利浦封杀中国产品63
[镜鉴]飞利浦“封杀阴谋”的启示64
十三 [案例]麦叔叔“绯闻”不断65
[镜鉴]麦当劳,卖当牢吗67
十四 [案例]步步落后的爱立信68
[镜鉴]爱立信,还爱还信吗69
十五 [案例]肯德基风波迭起70
[镜鉴]谁是中国法律的“钉子户”72
十六 [案例]家乐福接连换帅风波73
[镜鉴]领导要做正确的事74
[本章论语]从百事仲裁风波看跨国公司的“狼性”75
第三章 信任危机——被媒体曝光的跨国公司79
一 [案例]SK-Ⅱ风波迭起79
[镜鉴]洋品牌是被宠坏的吗80
二 [案例]博士伦事件81
[镜鉴]是跨国品牌的傲慢,还是不懂读心术82
三 [案例]卡夫饼干含转基因风波83
[镜鉴]双重标准几时休84
四 [案例]立顿红茶被指氟化物超标事件85
[镜鉴]偷换概念愚弄消费者86
五 [案例]索尼“电池门”事件87
[镜鉴]抓住事件背后的商机了吗89
六 [案例]日本麒麟茶标识风波90
[镜鉴]违反标识义务的代价91
七 [案例]芬达美年达饮料致癌风波92
[镜鉴]外国饮料好在文化93
八 [案例]夏普在中国内地偷换台湾屏94
[镜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95
九 [案例]亨氏辣椒酱含苏丹红事件96
[镜鉴]软硬兼施编织食品安全网97
十 [案例]富士康劳工事件98
[镜鉴]法律可否将私人意志变为合法公权99
十一 [案例]哈根达斯“脏厨房”事件100
[镜鉴]为洋品牌建立严密的监管程序101
十二 [案例]柯达数码相机遭信誉危机102
[镜鉴]中国消费者不可欺104
十三 [案例]欧盟名牌皮鞋被付之一炬105
[镜鉴]一把火折射一体化下的平等观107
[本章论语]借鉴国际经验维护中方利益108
第四章 走出国门——中国商品如何应对海外反倾销一 [案例]美国苹果汁反倾销案111
[镜鉴]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应战113
二 [案例]中国鞋企遭遇欧盟反倾销114
[镜鉴]如此限制,中国鞋路在何方116
三 [案例]中国丝绸印度遭遇反倾销117
[镜鉴]主动出击还是积极应对118
四 [案例]中国纺织品遭遇美国狙击119
[镜鉴]是谁在违反规则120
五 [案例]中国温州应对欧盟打火机案121
[镜鉴]拿起反倾销的大棒122
六 [案例]深中华自行车遭美国反倾销123
[镜鉴]败何也,胜何也124
七 [案例]大连企业抗辩欧盟草莓反倾销125
[镜鉴]有压力才有动力126
八 [案例]中国彩电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案127
[镜鉴]从中国彩电应诉反倾销论反倾销128
九 [案例]中国石材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案130
[镜鉴]石材企业应诉反倾销也要讲技法131
十 [案例]中国木地板应对美国“337调查”132
[镜鉴]攻克最坚硬贸易壁垒的法宝是什么134
十一 [案例]美国对中国糖精征收高额反倾销税135
[镜鉴]中国的糖精苦吗136
十二 [案例]欧盟对华DVD光盘反倾销调查137
[镜鉴]应对反倾销要未雨绸缪138
十三 [案例]中国药业“四大家族”遭遇美国“反垄断”诉讼139
[镜鉴]不能乱扣垄断的帽子啊140
十四 [案例]美国首次对华钢铁反倾销141
[镜鉴]国际诉讼的几点启示142
十五 [案例]美国再次对华钢铁反倾销143
[镜鉴]美国不断挥舞反倾销的大棒144
[本章论语]从欧盟石材反倾销案看反倾销145
第五章 跨国进军——中国公司怎样博弈海外市场一 [案例]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150
[镜鉴]通往全球性品牌之路151
二 [案例]京东方并购韩国企业152
[镜鉴]并购之后谁快乐153
三 [案例]海尔进军海外154
[镜鉴]“中国造”要挺起胸来155
四 [案例]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156
[镜鉴]“东洋”企业也需中国扶持157
五 [案例]宝钢收购巴西矿业巨头CVRD158
[镜鉴]走出去大有好处159
六 [案例]中国网通买进亚洲环球电讯160
[镜鉴]中国资本也是狼161
七 [案例]中海油海外大并购162
[镜鉴]踌躇满志的中海油164
八 [案例]万向集团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165
[镜鉴]民营企业的狼性166
九 [案例]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百年老店167
[镜鉴]柯曼的三原则168
十 [案例]中国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诺兰达169
[镜鉴]并购热后的冷思考171
十一 [案例]水泥大王曙光非洲吃“梨”172
[镜鉴]“倒推手法”的效果173
十二 [案例]中冶集团签约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末镍钴矿项目174
[镜鉴]中冶集团,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旗帜175
十三 [案例]TCL收购法国汤姆逊176
[镜鉴]海外并购量力而行178
十四 [案例]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179
[镜鉴]买外国品牌,照样!180
十五 [案例]春兰海外拓空间181
[镜鉴]核心技术能力支持海外市场开拓183
十六 [案例]上海盛大收购美国ZONA公司184
[镜鉴]快乐着,也收购着185
十七 [案例]新中基并购法国普罗旺斯186
[镜鉴]“走出去!”中国企业你准备好了吗187
十八 [案例]中冶集团实践走出去战略188
[镜鉴]中国外经企业走出去190
十九 [案例]华立科泰的非洲之旅191
[镜鉴]练兵之后的路192
二十 [案例]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公司193
[镜鉴]中国银行真有钱194
二十一 [案例]润物细无声的海信195
[镜鉴]海信的非洲经验196
二十二 [案例]宝石缝纫机从“贴牌”到独立197
[镜鉴]“宝石”,非洲的宝石198
[本章论语]中国企业“潜力”与“能力”的海外博弈战199
第六章 温柔挑战——外国资本怎样进军中国图书市场一 [案例]《成功的学习方法与科学用脑》没销过《学习的革命》202
[镜鉴]这是因为市场炒作吗203
二 [案例]《富爸爸,穷爸爸》的畅销205
[镜鉴]外国的爸爸更富吗206
三 [案例]《谁动了我的奶酪》从何而来207
[镜鉴]读者动了他的奶酪208
四 [案例]布什为什么向内阁成员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209
[镜鉴]一封引发百年思考的信211
五 [案例]好莱坞大片的诱惑212
[镜鉴]好莱坞大片是文化侵略吗213
六 [案例]日本动漫的国际化传播215
[镜鉴]日本动漫不慢216
七 [案例]“韩剧”热中国217
[镜鉴]韩流成了主流吗218
八 [案例]被抢注的端午节219
[镜鉴]从各界反应看抢注事件220
[本章论语]全球化文化竞争与中国文化的碰撞221
第七章 另类内讧——外国品牌怎样在中国市场较量一 [案例]柯达PK富士226
[镜鉴]感光业中的刀光剑影227
二 [案例]百事可乐PK可口可乐228
[镜鉴]品牌力量229
三 [案例]肯德基PK麦当劳230
[镜鉴]“小资本”的大智慧232
四 [案例]耐克PK阿迪达斯233
[镜鉴]品牌之路,不进则退234
五 [案例]通用PK福特235
[镜鉴]把目光放得再远些236
六 [案例]三星PK索尼237
[镜鉴]企业内动力是企业的生命源泉239
[本章论语]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较量和对中国企业的影响240
第八章 无形对垒——国际知识产权怎样博弈244
一 [案例]中意巧克力品牌诉讼案244
[镜鉴]“费列罗”给我们上了一课245
二 [案例]英特尔与东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246
[镜鉴]两个公司在较量什么247
三 [案例]美国CNN诉讼上海美亚在线248
[镜鉴]诉讼烽烟起250
四 [案例]日本雅马哈起诉中国天津港田商标侵权案251
[镜鉴]侵权行为应喊停!252
五 [案例]中国公民叶晓明诉日本索佳技术成果侵权案252
[镜鉴]维护小公民的权利253
六 [案例]中美《读者文摘》知识产权官司254
[镜鉴]管好自己,更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255
七 [案例]英特莱格公司诉可高天津玩具有限公司案256
[镜鉴]小小玩具惹官司259
八 [案例]娃哈哈与达能商标使用权纷争260
[镜鉴]外资并购是本,商标之争是标261
九 [案例]广东珠江桥酱油瑞典诉讼案263
[镜鉴]4年说明什么265
十 [案例]中国第一大商业秘密侵权案266
[镜鉴]“一女嫁二郎”的教训与启示269
十一 [案例]美国思科起诉中国华为侵犯知识产权270
[镜鉴]华为对思科,嬴在亮剑271
十二 [案例]澳大利亚“巨无霸”与中国民营企业域名争夺战272
[镜鉴]“名”的入世危机273
十三 [案例]中美3000万美元索赔软件侵权案274
[镜鉴]“我们要讨回中国人的尊严!”275
十四 [案例]广东索华西班牙被侵权纠纷275
[镜鉴]中国公司开始注重国外维权276
十五 [案例]新东方侵犯美国TOEFL试题著作权案277
[镜鉴]守法是最好的自我保护!279
十六 [案例]中国徐州祥狮庆典败诉英足协商标侵权案279
[镜鉴]公平、公正、一视同仁281
[本章论语]警惕跨国资本滥用知识产权牟取单边利益281
第九章 引狼入室——外商怎样在中国较量286
一 [案例]金龙鱼:洋油坐第一286
[镜鉴]金龙鱼为何在中国取得成功287
二 [案例]感光业:洋片遮六光288
[镜鉴]皇帝的女儿也要尊市场289
三 [案例]手机业:洋手机围攻国产品牌290
[镜鉴]洋手机为何涛声依旧291
四 [案例]饮料业:“洋水”淹“七军”292
[镜鉴]水是外国的甜吗293
五 [案例]韩国三星吞食“香雪海”294
[镜鉴]外商怎样做死中方品牌295
六 [案例]华为与3Com分手296
[镜鉴]分手不是坏事297
七 [案例]联想分销抗衡戴尔直销298
[镜鉴]国际化与本土化不是矛盾299
八 [案例]联想与AOL时代华纳联姻300
[镜鉴]联姻,还是两狼共舞302
九 [案例]沃尔玛10亿美元收购好又多304
[镜鉴]10亿美元能买什么305
十 [案例]“小护士”无奈被收购306
[镜鉴]看上去很美的并购307
十一 [案例]波导与法国萨基姆的合作308
[镜鉴]打造手机中的战斗机309
十二 [案例]华晨尊驰汽车出口德国310
[镜鉴]中国汽车品牌登陆发达国家还需要加强内功311
十三 [案例]“超人”挑战飞利浦312
[镜鉴]国际市场下的自主品牌优势313
十四 [案例]YouTube不敌Google314
[镜鉴]中国视频网站的窘境315
[本章论语]从洋水淹七军看与跨国资本无穷期的软战争316
附录:有关解决国际经济纠纷的文件323
一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323
二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337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351
四 出口产品反倾销应诉规定363
五 反倾销调查听证会暂行规则369
主要参考文献373
后记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