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416989.jpg)
- 刘华文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852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英语-翻译-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差异·认知·界面 汉英翻译三维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差异、认知和界面1
第二章 事件作为汉英翻译单位的可行性分析9
1.翻译语境中的事件及其原型性10
2.以事件作为翻译的可行性理论分析13
2.1语义角色13
2.2论元实现15
2.3事件的词汇化18
2.4事件的体识解20
2.5事件的虚拟化21
2.6句式变体23
3.小结25
第三章 事件语义角色转换27
1.语义角色的降格29
1.1施事转变成受事29
1.2施事或体事转变为位事30
1.3受事的角色弱化倾向30
2.语义角色的升格31
2.1位事的角色强化31
2.2因事的强化33
3.语义角色的同级转化35
3.1体事转变为同级的受事35
3.2时间语义角色和位事的同级转化36
4.小结38
第四章 工具格的还原度考察39
1.工具格及其句法表现40
2.工具格在翻译中的三度还原42
2.1一度还原42
2.2二度还原45
2.2.1句法和语用层面的还原45
2.2.2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还原46
2.3三度还原47
3.工具格动词化的翻译处理方式48
4.小结50
第五章 语用功能转换51
1.指涉功能的转换54
1.1指涉功能转换为修饰功能54
1.2指涉功能转换为述谓功能55
2.述谓功能的转换55
2.1述谓功能转换为修饰功能55
2.2述谓功能转换为指涉功能57
3.修饰功能的转换58
3.1修饰功能转换为指涉功能58
3.2修饰功能转换为述谓功能58
4.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功能转换类型59
4.1单对式转换59
4.2连锁式转换59
4.3集束式转换60
5.小结60
第六章 语义指向模式的转换63
1.语义指向及其结构模式64
2.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翻译转换65
2.1同指和转指65
2.2前指和后指66
2.3顺指和逆指67
2.4邻指和隔指68
2.5专指和兼指69
2.6单指和多指70
2.7强指、弱指和均指72
2.8显指和潜指75
2.9内指和外指76
3.小结78
第七章 论元的再实现79
1.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一:论元的增加81
1.1转喻式添加81
1.2激活式添加82
1.3转类式添加83
2.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二:论元的减少84
3.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三:论元的替换85
4.论元再实现方式之四:论元的升级86
4.1补语性论元升级为主语性论元86
4.2补语性论元升级为宾语性论元87
4.3宾语性论元升级为主语性论元87
5.论元再实现方式之五:论元的降级88
6.论元再实现方式之六:论元的调序89
7.小结89
第八章 句式重构91
1.不及物句式的转化93
1.1不及物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93
1.2不及物句式转化成位移句式或运动句式94
1.3不及物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96
1.4原因性不及物句式转化成结果性不及物句式96
2.致使句式、结果句式的转化97
2.1致使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97
2.2结果句式转化成存有句式97
3.存有句式的转化98
3.1存有句式转化成不及物句式98
3.2存有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99
3.3存有句式转化成运动句式100
4.位移/运动句式的转化101
4.1位移/运动句式转化成双宾语句式101
4.2位移/运动句式转化成结果句式101
5.判断句式转化成及物句式102
6.小结103
第九章 区域激活105
1.区域激活理论:活跃区域理论的派生106
2.隐性激活108
3.显性激活109
3.1身体区域激活109
3.2感知区域激活110
3.3文化区域激活111
4.逆向激活114
5.汉英翻译中的激活距离和激活数量114
5.1近距激活114
5.2远距激活115
5.3单项激活、等量激活和减量激活115
5.4多项激活与增量激活116
6.小结117
第十章 隐喻映射119
1.零度映射121
2.映射123
3.再映射124
4.消解映射129
5.小结130
第十一章 事件化和再事件化133
1.引言134
2.汉英翻译的事件化135
2.1汉语存在句的事件化处理135
2.2施动性附加的事件化处理139
2.3状态成分的事件化升格140
3.汉英翻译中的再事件化142
4.小结143
第十二章 非事件化的名词化方式145
1.引论146
2.汉英翻译非事件化的名词化方式147
2.1完全名词化147
2.2部分名词化151
2.2.1动词协助下的名词化151
2.2.2介词协助下的名词化152
2.2.3形容词协助下的名词化155
3.小结156
第十三章 事件化和去事件化159
1.以事件作为单位的翻译倾向160
2.事件化和去事件化161
2.1事件化161
2.1.1述谓化或动词化161
2.1.2动态化161
2.1.3致使化和施事化162
2.2去事件化163
2.2.1非述谓化163
2.2.2状态化164
2.2.3非致使化和非施动化165
3.小结166
第十四章 运动事件的再词汇化过程169
1.词汇化与汉英翻译170
2.词汇化过程中的动词组织模式170
3.运动事件再词汇化原则172
4.再词汇化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173
5.以动词为组织核心的运动事件再词汇化174
5.1运动事件和伴随事件的词汇化175
5.1.1核心事件和方式伴随事件同现175
5.1.2方式伴随事件的独现:方式的动词融入176
5.2致使力的动词融入177
5.3路径的动词融入179
5.4图形动词融入181
5.5结果动词融入182
5.6背景动词融入184
6.小结184
第十五章 事件的虚拟性再概念化187
1.理论框架:认知概念化的事实性和虚拟性188
2.虚拟路径的添加:汉英翻译的虚拟性再概念化的标志189
2.1方向路径189
2.2照射路径192
2.2.1光线路径的添加192
2.2.2动词动态性的增强194
2.2.3活跃性—决定性原则的遵循195
2.2.4隐喻性照射事件的映射196
2.3感知路径197
3.小结199
第十六章 事件体的识解转换201
1.事件体识解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可能202
2.汉英翻译中事件体的识解特征204
2.1零度再识解204
2.2事件体再识解205
2.2.1终结阶段识解为持续阶段205
2.2.2持续阶段识解为终结阶段208
2.2.3持续阶段识解为初始阶段209
2.2.4终结阶段识解为初始阶段209
2.2.5初始阶段识解为持续阶段210
3.小结210
第十七章 动词与句式再匹配现象研究213
1.绪论:动词和句式214
2.汉英翻译中的动词—句式关联原则218
3.源语动词的对应动词和译入语句式的匹配219
3.1动词对应词和译入语句式的完全兼容219
3.2动词对应词同译入句式相匹配的认知理据220
3.2.1认知转喻关系对语际间动词—句式再匹配的推动220
3.2.2动词和句式的再匹配:以双及物句式为例222
3.3动词和句式再匹配后的主要影响:语义的转移224
4.小结225
第十八章 汉语多事件句的英译压模227
1.引言228
2.汉英翻译中的跨语零度压模和非零度压模229
3.汉英翻译中多事件句压模的句法表现230
3.1多事件句的跨语单级压模230
3.1.1从独立述谓句到从属述谓句的压模231
3.1.2从独立述谓句到非述谓性结构的压模232
3.2多事件句的跨语多级压模233
4.汉英翻译中多事件句压模的语义理据234
4.1事件性234
4.2致使力236
4.3施动性237
4.4话题性238
5.汉英翻译中的多事件句压模的语用功能转换239
6.小结239
第十九章 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原则以及意合—形合转换241
1.像似原则:蕴涵关系的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242
2.经济原则和聚焦原则:非蕴涵关系多事件句的翻译处理244
3.汉语多事件句的英译原则之间的关系248
4.意合与形合:两种句间关系在汉译英中的处理249
5.汉英翻译中意合和形合转换的功能基础250
6.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结构的处理:继承、转换和离析253
7.意合—形合转换的译例比较255
8.小结257
第二十章 结语:当代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三维论259
外一篇:阐释、训诂与翻译265
参考文献273
索引281
后记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