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科病理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科病理生理学
  • 谭基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854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293页
  • 文件大小:425MB
  • 文件页数:1326页
  • 主题词:外科学:病理生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科病理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概论3

第一节 外科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3

一、外科病理生理学在外科学中的地位3

二、外科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特点、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

三、外科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4

第二节 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6

一、健康和疾病的概念6

二、外科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7

三、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9

四、外科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11

五、外科疾病的经过和转归12

第二章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14

第一节 概述14

第二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5

一、DNA水平的研究15

二、RNA水平的研究16

三、蛋白质水平的研究17

第三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应用技术18

一、质粒DNA的扩增、提取和纯化18

二、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和克隆19

三、分子克隆常用载体20

四、核酸分子杂交21

五、基因转移技术24

六、PCR与PCR-SSCP技术26

第四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外科疾病29

一、癌基因与外科肿瘤的发生29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外科肿瘤发生33

三、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36

第五节 外科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前景38

一、预测肿瘤易感人群38

二、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筛检38

三、肿瘤疗效监测38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39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41

第一节 水、电解质概述41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41

二、体液的电解质含量42

三、体液的渗透压42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43

一、水、钠的正常代谢43

二、水、钠代谢紊乱4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51

一、钾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51

二、钾代谢紊乱52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58

一、镁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58

二、镁代谢紊乱59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62

一、酸碱平衡与调节62

二、酸碱平衡紊乱及类型66

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67

四、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69

五、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76

六、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78

第四章 外科输血输液82

第一节 外科输血82

一、输血的来源82

二、休克患者的输血85

三、外科出血性疾病88

四、围手术期输血89

五、输血并发症90

第二节 大量输血的病理生理学92

一、出血倾向92

二、代谢问题93

三、微聚物和肺、脑微栓塞93

四、感染增加93

五、循环超负荷93

六、输血与肿瘤复发94

第三节 外科输液治疗94

一、输液治疗的生理基础94

二、输液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95

三、输液治疗液体选择的病理生理学基础95

四、输液治疗研究趋势98

第五章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101

第一节 围手术期基本定义101

一、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知识的重要性101

二、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的整体性原则101

第二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102

一、应激反应的定义及发生机制102

二、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103

第三节 应激信号转导109

一、核因子кB与应激反应109

二、应激信号转导机制111

第四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112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112

二、内分泌系统112

三、免疫系统114

四、网状内皮系统114

五、凝血系统114

第五节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调控115

一、术前准备115

二、术中调控115

三、术后镇痛115

第六节 围手术期脑病理生理学117

一、脑的生理学概况117

二、病理状态下脑生理的变化119

三、围手术期常见脑损伤121

第七节 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病理生理学122

一、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生理学概况122

二、冠脉循环123

三、微循环126

四、围手术期缺血性心脏病128

五、围手术期心源性意外的预防和β-阻滞剂的应用130

六、其他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131

第八节 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病理生理学133

一、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133

二、围手术期肺疾患概述134

三、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135

四、围手术期换气功能障碍135

第六章 心肺脑复苏病理生理学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二节 心脏骤停140

一、心脏骤停的类型、原因和表现140

二、心脏骤停的发生机制141

三、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143

第三节 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45

一、基础生命支持146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150

三、延续生命支持152

第四节 脑复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54

一、脑代谢的特点154

二、脑缺血时限的区域性差异154

三、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改变154

四、脑复苏的治疗措施155

五、脑复苏的结局157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59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59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159

二、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160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160

一、自由基161

二、钙超载163

三、炎症反应166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主要器官的功能及代谢变化169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69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71

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72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172

第四节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173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173

二、改善缺血-再灌注组织的代谢173

三、清除自由基173

四、减轻钙超负荷174

五、缺血预处理174

六、缺血后处理178

第八章 外科休克181

第一节 概述181

第二节 病因与分类181

第三节 循环稳态与微循环182

一、循环稳态的破坏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始动环节182

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展的最后共同通路183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187

一、神经机制188

二、体液机制188

三、细胞机制189

四、炎症机制191

五、氧化应激机制193

六、微循环机制194

第五节 休克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96

一、休克时细胞的代谢障碍196

二、休克时器官功能的改变196

第六节 外科休克的特点197

一、感染性休克197

二、过敏性休克198

三、心源性休克198

四、神经源性休克与创伤性休克198

五、SIRS、各种休克与MODS199

六、混合型休克199

七、按病理生理的休克分类199

第七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200

一、病因学防治200

二、发病学治疗200

第九章 外科营养206

第一节 外科营养概论206

第二节 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206

一、碳水化合物代谢207

二、脂肪代谢207

三、蛋白质代谢208

四、能量代谢209

五、维生素210

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211

第三节 外科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能量需要212

一、饥饿时的代谢改变212

二、应激时的代谢改变214

三、感染时的代谢变化215

四、创伤时的代谢变化217

第四节 营养状况评估218

一、营养评价内容218

二、代谢评价内容221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特征和实施要点221

第五节 肠内肠外营养221

一、肠外营养221

二、肠内营养223

第六节 外科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229

一、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229

二、肠外瘘的营养支持231

三、胃癌的营养支持233

四、外科危重症与营养支持236

五、脓毒血症和MODS患者的营养支持240

六、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240

第十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242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述24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242

一、病因242

二、MODS的发病经过243

第三节 发病机制244

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244

二、肠屏障功能损伤、细菌与内毒素的作用249

三、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251

四、免疫功能降低251

五、细胞代谢障碍252

六、细胞凋亡252

七、基因多态性253

第四节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253

一、肺的功能代谢变化253

二、肾的功能代谢变化254

三、肝的功能代谢变化254

四、胃肠道的功能代谢变化254

五、心功能变化255

六、免疫系统的变化255

七、新陈代谢的改变255

八、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255

九、MODS和胰岛素抵抗256

第五节 MODS时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256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256

第十一章 麻醉病理生理学258

第一节 全身麻醉的病理生理258

一、全身麻醉与中枢神经258

二、全身麻醉与呼吸260

三、全身麻醉与循环261

四、全身麻醉与肝脏263

五、全身麻醉与肾脏264

六、全身麻醉与内分泌266

七、全身麻醉与免疫268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的病理生理271

一、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271

二、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272

第三节 低温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病理生理277

一、低温麻醉的病理生理277

二、控制性降压的病理生理278

第十二章 外科重症监测治疗的病理生理学281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281

一、Swan-Ganz导管的监测原理281

二、监测的参数282

三、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285

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287

一、脉搏血氧饱和度287

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288

三、呼吸力学监测293

四、通气功能的监测295

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病理生理学297

一、机械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97

二、机械通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298

三、机械通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299

四、机械通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00

五、机械通气对肝肾功能的影响301

第四节 激素替代治疗的病理生理学302

一、外科危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变化302

二、胰岛素强化治疗304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307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病理生理学310

第一节 外科感染概论310

一、外科感染的概况310

二、外科感染与微生态学311

三、医院感染317

四、微量元素与外科感染321

第二节 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规律326

一、外科感染的生物学326

二、外科感染的生理学344

三、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53

第三节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发病学特点374

一、外科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374

二、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375

三、外科厌氧菌感染377

四、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性感染379

五、外科真菌感染385

第十四章 损伤389

第一节 概论389

一、病因学389

二、损伤后的机体反应390

三、再灌注损伤和细胞死亡398

第二节 损伤后病理生理改变401

一、机体的超高代谢401

二、肠源性感染405

三、损伤后的细胞反应405

第三节 血管损伤及止血的病理生理基础408

一、血管内皮细胞408

二、血管损伤409

三、止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11

四、损伤后血管反应413

第四节 特殊类型损伤的病理生理学416

一、烧伤416

二、冻伤419

三、电击伤420

四、毒蛇咬伤422

五、战伤423

第十五章 肿瘤425

第一节 概论425

一、概念425

二、分类425

三、命名426

第二节 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427

一、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427

二、肿瘤细胞的生理特征427

三、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429

第三节 肿瘤的病因429

一、化学致癌因素429

二、物理致癌因素430

三、生物致癌因素430

四、内部成因436

第四节 细胞癌变的机制443

一、基因学说443

二、基因外调节学说443

三、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444

第五节 肿瘤与免疫448

一、肿瘤抗原448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449

三、肿瘤的免疫诊断452

四、肿瘤的免疫治疗452

第六节 肿瘤的外科治疗454

一、肿瘤外科手术的分类455

二、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456

三、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457

第十六章 移植459

第一节 移植概论459

一、移植的发展概况459

二、移植的分类459

第二节 移植的免疫病理生理460

一、移植免疫学基础460

二、移植排斥的机制463

三、排斥反应的分类及病理生理变化465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465

第三节 移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467

一、热缺血损伤467

二、冷保存损伤467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467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470

第四节 自体组织移植的病理生理471

一、皮肤移植471

二、肌腱移植472

三、骨移植473

四、神经移植473

第五节 异体器官移植的病理生理474

一、肾移植474

二、肝移植476

三、心肺移植479

第十七章 微创外科483

第一节 概论483

第二节 微创手术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学改变484

一、呼吸系统的改变484

二、循环系统的改变485

三、肝脏功能的改变486

四、肾功能的改变487

五、神经系统的改变488

六、机体的应激反应488

七、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489

八、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91

九、手术后疼痛492

十、其他改变493

第三节 微创技术在外科中的应用493

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的应用493

二、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495

三、微创技术在心胸外科的应用496

四、微创技术在妇科的应用496

五、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496

六、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497

第十八章 遗传与外科疾病498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概论498

一、基本概念498

二、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501

三、遗传病的分类502

第二节 基因及基因突变503

一、基因503

二、基因突变503

第三节 遗传性疾病的遗传特点507

一、单基因遗传病507

二、多基因遗传病512

三、染色体病516

第四节 外科常见遗传性疾病533

一、神经系统533

二、呼吸系统552

三、心血管系统558

四、消化系统569

五、泌尿生殖系统575

六、骨和结缔组织系统579

七、内分泌系统588

八、其他592

第十九章 免疫与外科疾病598

第一节 免疫学概论598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598

二、免疫系统及其基本功能599

第二节 外科创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601

一、外科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601

二、外科创伤介导的炎症反应602

三、影响手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因素602

四、外科损伤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603

第三节 外科自身免疫性疾病605

一、自身免疫的发病因素605

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606

三、外科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608

第四节 外科免疫缺陷病611

一、概念及分类611

二、病因612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613

四、外科常见的免疫缺陷病613

第五节 外科补体疾病617

一、概述617

二、补体与急性肺损伤620

三、补体与内毒素休克621

四、补体系统缺陷病621

第二十章 循证医学与外科疾病624

第一节 概况624

一、循证医学624

二、循证外科学627

第二节 证据的产生630

一、随机对照研究630

二、系统评价631

三、临床指引632

四、个案报道633

第三节 文献检索633

一、Google scholar634

二、Web of science634

三、GoPubMed635

第四节 循证决策635

一、构建决策树635

二、检索文献,收集数据636

三、计算期望值636

四、敏感性分析636

第五节 外科和多学科综合治疗637

第二十一章 外科病理生理学的中医认识640

第一节 病因640

一、外感六淫640

二、内伤七情641

三、饮食不节642

四、外来伤害642

五、劳伤虚损642

六、痰凝血瘀643

七、感觉特殊邪毒643

第二节 发病机制643

一、邪正盛衰644

二、气血失常644

三、经络阻塞644

四、脏腑失调645

第三节 病程演变646

一、疾病的传化646

二、疾病的转归647

第四节 几类外科疾病的中医病理生理学647

一、感染647

二、肿瘤650

三、损伤651

四、畸形654

五、功能障碍654

第二篇 各论661

第二十二章 神经外科病理生理学661

第一节 颅脑生理学661

一、概论661

二、脑脊液662

三、脑血容量662

四、脑实质663

五、血氧含量663

第二节 颅内高压663

一、概念663

二、病因663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664

四、颅内高压的转归与预后671

五、颅内高压治疗原则672

第三节 脑水肿673

一、概念673

二、病因673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674

四、转归679

五、脑水肿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680

第四节 脑缺血与再灌注损伤68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8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681

三、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685

第五节 颅脑损伤68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8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691

三、治疗原则695

第六节 脑脓肿69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9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697

三、治疗原则699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699

一、动脉瘤699

二、颅内血管畸形702

三、高血压脑出血705

四、脑缺血性疾病707

第八节 颅内肿瘤70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0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11

三、治疗原则713

第九节 颅脑先天性畸形714

一、脑积水714

二、颅裂716

三、颅骨闭锁症717

四、寰枕部畸形(枕大孔区畸形)717

五、蛛网膜囊肿718

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719

第十节 脊髓部分720

一、椎管内肿瘤720

二、脊髓血管病722

三、脊椎先天畸形723

第二十三章 颌面与颈部外科病理生理学726

第一节 口腔的生理功能726

一、下颌运动726

二、基于下颌运动的口腔功能728

三、唾液的功能729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73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3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31

三、治疗原则732

第三节 颌面颈部放射性损伤73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3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33

三、治疗原则736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病7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3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40

三、治疗原则743

第五节 先天性唇腭裂74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4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46

三、治疗原则746

第六节 颌面部后天性缺损畸形与组织移植功能性重建74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47

二、颌面部组织移植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748

三、治疗原则753

第七节 颈部先天性囊肿与瘘管753

一、甲状腺舌管囊肿或瘘753

二、鳃源性囊肿与瘘753

第八节 甲状腺疾病75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754

二、甲状腺炎757

三、甲状腺囊肿758

四、甲状腺肿瘤760

五、甲状旁腺功能亢进762

第二十四章 乳腺外科病理生理学764

第一节 乳腺生理学764

一、雌激素764

二、孕酮764

三、催乳素764

四、人胎盘催乳激素765

五、催产素765

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765

第二节 男性乳房发育症76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765

二、病理生理改变766

三、治疗原则766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7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767

二、病理生理改变767

三、治疗原则768

第四节 乳腺癌76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768

二、病理生理改变770

三、转归780

四、治疗原则780

第二十五章 普通胸部外科病理生理学781

第一节 胸外伤781

一、肋骨骨折与胸骨骨折781

二、创伤性气胸782

三、创伤性血胸783

四、肺挫裂伤784

五、创伤性窒息785

第二节 胸壁疾病785

一、漏斗胸785

二、鸡胸786

三、胸壁感染786

四、胸廓出口综合征787

第三节 胸膜疾病788

一、急性脓胸788

二、慢性脓胸789

三、乳糜胸789

四、胸膜间皮瘤790

第四节 肺、支气管疾病791

一、支气管扩张症791

二、支气管胸膜瘘792

三、慢性肺脓肿793

四、肺大疱793

五、肺气肿794

六、肺栓塞795

七、肺癌796

八、肺真菌病798

九、肺囊肿798

十、肺隔离症799

十一、肺动静脉瘘800

第五节 纵隔疾病800

一、重症肌无力800

二、原发性纵隔肿瘤801

第六节 膈肌疾病802

一、膈疝802

二、食管裂孔疝803

三、膈肌膨隆804

第七节 食管疾病804

一、先天性食管闭锁804

二、食管穿孔和破裂805

三、贲门失弛缓症806

四、食管憩室806

五、食管癌和贲门癌807

六、胃食管反流病808

第二十六章 心脏外科病理生理学811

第一节 循环生理学811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811

二、心脏泵的功能811

三、冠状动脉循环815

四、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循环重建816

五、肺循环的生理特点817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学818

一、概念81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818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21

四、治疗原则823

第三节 心脏外科疾病病理生理学824

一、心包疾病824

二、先天性心血管病825

三、后天性心血管病828

四、心脏大血管创伤832

第二十七章 血管淋巴外科病理生理学834

第一节 动脉硬化闭塞症83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3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36

三、治疗原则837

第二节 急性动脉栓塞8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3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38

三、治疗原则838

第三节 动脉瘤83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3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40

三、治疗原则841

第四节 静脉曲张8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4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42

三、治疗原则843

第五节 深静脉血栓84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4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44

三、治疗原则845

第六节 肢体淋巴水肿性疾病84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46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846

三、治疗原则847

第二十八章 急腹症病理生理学849

第一节 概论849

一、腹膜及其生理功能849

二、腹膜的反应性850

第二节 急腹症的分类及病因851

一、分类851

二、病因852

第三节 急腹症的发病机制852

一、腹膜的反应852

二、体液介质的作用853

三、内毒素血症853

四、其他853

五、腹痛的发生机制853

第四节 急腹症的病理生理改变855

一、腹膜炎症855

二、血容量降低856

三、肠功能改变856

四、代谢变化856

五、多脏器功能损害857

第五节 引起急腹症的常见外科疾病857

一、急性阑尾炎858

二、急性胆囊炎859

三、急性胆管炎859

四、急性胰腺炎859

五、肠梗阻859

六、肠系膜缺血860

第六节 腹膜炎的防治及转归860

一、腹膜炎的防治860

二、腹膜炎的转归861

第二十九章 胃肠外科病理生理学863

第一节 应激性溃疡863

一、概念863

二、病因864

三、病理生理学基础864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866

五、转归及治疗原则868

第二节 胃癌8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68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870

三、治疗原则872

第三节 肠梗阻873

一、概念873

二、病因和分类873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874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877

第四节 腹腔室隔综合征877

一、概念877

二、病因及分类87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878

四、治疗及转归879

第五节 肠外瘘880

一、概念880

二、病因及分类880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880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883

第六节 溃疡性结肠炎884

一、概念及分型884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884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885

四、防治原则886

第七节 大肠癌887

一、概念88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88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888

四、治疗原则及转归890

第三十章 肝胆外科病理生理学892

第一节 胆石病892

一、胆石病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892

二、胆石形成机制894

三、胆石病病理生理学改变900

四、转归902

五、治疗原则903

第二节 梗阻性黄疸90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904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906

三、治疗原则913

第三节 急性重症胆管炎9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914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915

三、治疗原则917

第四节 门静脉高压症917

一、门静脉系统的生理特点和血流动力学91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920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924

四、治疗原则927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92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927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929

三、治疗原则930

第三十一章 胰脾外科病理生理学933

第一节 胰腺外科病理生理学933

一、急性胰腺炎933

二、慢性胰腺炎937

三、胰腺假性囊肿939

四、胰腺恶性肿瘤941

五、胰瘘943

六、胰腺和胰周脓肿945

七、胃泌素瘤947

八、全胰腺切除术的病理生理改变950

第二节 脾脏外科病理生理学951

一、脾脏切除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951

二、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955

三、门静脉高压症957

第三十二章 骨外科病理生理学962

第一节 骨的发生和正常结构962

一、骨的发生与基本结构962

二、骨的代谢965

三、骨的病理生理与生物力学967

第二节 骨折修复、骨缺损与修复重建967

一、骨折修复967

二、骨折愈合过程的生物因子969

三、骨骺、骺板损伤971

四、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972

五、骨缺损与骨折不愈合的修复重建973

六、人工骨与骨组织工程976

第三节 软骨损伤与软骨移植978

一、软骨损伤的修复978

二、半月板损伤的病理生理979

三、软骨移植的病理生理980

四、组织工程软骨981

第四节 韧带与肌腱损伤及修复的病理生理983

一、韧带与肌腱的损伤与愈合983

二、韧带与骨结合983

三、异体韧带修复的病理生理984

第五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985

一、周围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985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989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990

一、骨质疏松的病因及分类990

二、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991

三、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作用994

第七节 内固定的病理生理995

一、应用内固定后的骨折愈合形式995

二、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997

第八节 夹板和石膏固定的病理生理1000

第九节 牵引的病理生理1001

一、牵引对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1001

二、牵引对肢体延长的作用与影响1001

三、牵引对脊柱脱位的复位和稳定作用1001

四、牵引对脊柱椎间盘突出的作用1002

第十节 外固定架的病理生理1002

一、固定作用1002

二、加压作用1003

三、延长作用1004

第十一节 人工关节相关病理生理1004

一、人工关节固定界面的病理生理1005

二、人工关节并发症1007

第十二节 四肢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生理1009

一、化脓性骨髓炎1009

二、化脓性关节炎1012

第十三节 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1013

一、概述1013

二、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改变1014

三、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破坏的机制1015

四、骨关节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18

第十四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1019

一、病因1019

二、发病机制1020

三、病理生理改变1021

四、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22

第十五节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生理1023

一、病因1023

二、发病机制1023

三、病理生理改变及转归1024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1024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24

第十六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生理1025

一、病因1025

二、发病机制1027

三、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1028

四、转归1029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29

第十七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1031

一、病因1031

二、发病机制1031

三、诊断的病理生理基础1032

四、转归1033

五、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33

第十八节 断肢(指)再植的病理生理1033

一、断指再植后血管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033

二、断指再植后期的病理生理改变1036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断肢(指)再植1036

第十九节 慢性运动损伤的病理生理1041

一、肩关节周围炎1041

二、肱骨外上髁炎1043

三、剥脱性骨软骨炎1045

四、狭窄性腱鞘炎1046

第二十节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病理生理1048

一、病因1048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改变1049

三、转归1049

四、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1049

第二十一节 膝关节其他病变的病理生理1050

一、滑膜皱襞综合征1050

二、髌下脂肪垫肥大1051

三、创伤性滑膜炎1052

四、盘状半月板损伤1053

第三十三章 脊柱外科病理生理学1060

第一节 颈椎病106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6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62

三、治疗原则1064

第二节 颈间盘突出症10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6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65

三、治疗原则1066

第三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0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6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68

三、治疗原则1068

第四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06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69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70

三、治疗原则1071

第五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107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7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73

三、治疗原则1074

第六节 腰椎管狭窄症10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75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77

三、治疗原则1077

第七节 腰椎滑脱107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7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79

三、治疗原则1080

第八节 脊髓损伤108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81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84

三、治疗原则1085

第九节 脊柱结核10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8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88

三、治疗原则1090

第十节 脊柱转移瘤1091

一、病因学研究1091

二、发病机制1092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093

四、治疗原则1094

第三十四章 整形外科病理生理学1097

第一节 概论1097

一、整形外科的历史与进展1097

二、美学与整形外科的关系1098

三、接受整形者的术前心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1099

第二节 组织工程学在整形外科的运用1100

一、概述1100

二、皮肤组织工程1101

三、软骨组织工程1102

四、骨组织工程1103

五、其他组织和器官的组织工程1104

第三节 创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1104

一、创伤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1105

二、创伤修复与生长因子1109

三、创伤修复愈合的类型1110

第四节 瘢痕1111

一、瘢痕的分类及其特点1111

二、瘢痕形成的原因1112

三、瘢痕形成的发病机制1114

四、瘢痕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与转归1116

五、防治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117

第五节 皮肤软组织疾病1120

一、色素痣1120

二、血管瘤1122

三、皮肤癌1125

第六节 先天性畸形1127

一、唇裂与腭裂1127

二、尿道下裂1131

第三十五章 泌尿外科病理生理学1133

第一节 泌尿系统梗阻概论113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3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35

三、治疗原则1137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113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3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41

三、治疗原则1143

第三节 前列腺良性增生114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4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45

三、治疗原则1146

第四节 泌尿系统结石1146

一、尿石的理化性质1146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147

三、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50

四、治疗原则1151

第五节 泌尿系统结核115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15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53

三、治疗原则1154

第六节 泌尿系统创伤1154

一、肾脏创伤1154

二、输尿管创伤1156

三、膀胱创伤1158

四、尿道创伤1160

第七节 肾上腺疾病116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62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62

三、治疗原则1163

第八节 肾肿瘤116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6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64

三、治疗原则1167

第九节 尿路上皮肿瘤11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6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72

三、治疗原则1174

第十节 前列腺癌117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75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80

三、治疗原则1182

第十一节 睾丸肿瘤118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83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84

三、治疗原则1187

第三十六章 男科学病理生理学1190

第一节 男性不育症11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9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193

三、治疗原则1197

第二节 勃起功能障碍119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98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201

三、治疗原则1205

第三节 前列腺炎12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07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211

三、治疗原则1213

第四节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12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14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217

三、治疗原则1219

第五节 精索静脉曲张12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20

二、病理生理改变与转归1221

三、治疗原则1223

第三十七章 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1224

第一节 概论1224

一、小儿外科的发展1224

二、小儿外科疾病的发病学特点1225

第二节 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基础1226

一、小儿体温调节与发热1226

二、小儿免疫1227

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1228

四、输血问题1229

五、小儿外科病人的代谢与营养1230

六、麻醉、手术相关病理生理学1231

七、呼吸衰竭和心肺功能管理1232

第三节 各系统小儿外科病理生理学1233

一、心血管系统1233

二、呼吸系统1234

三、消化系统1236

四、泌尿系统1237

五、骨骼系统1240

六、神经系统1241

第三十八章 老年外科学病理生理学1245

第一节 概论1245

一、概念1245

二、老年人解剖生理变化1247

第二节 老年外科的病理生理学特点1258

一、老年人外科疾病的特点1258

二、老年人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改变1260

第三节 老年人外科疾病病理生理学1264

一、前列腺增生症1264

二、老年急腹症1267

三、老年人骨折1269

四、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1271

五、帕金森病1271

索引1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