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学 新世纪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诊断学 新世纪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405307.jpg)
- 詹华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479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250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诊断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诊断学 新世纪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诊断学》的内容1
二、《诊断学》的重要性4
三、学习方法4
四、学习要求6
第一篇 症状诊断7
第一章 常见症状7
第一节 发热7
第二节 疼痛12
一、头痛14
二、胸痛17
三、腹痛19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22
第四节 咯血25
第五节 呼吸困难27
第六节 发绀31
第七节 心悸33
第八节 水肿35
第九节 恶心与呕吐38
第十节 呕血与黑粪41
第十一节 腹泻43
第十二节 黄疸45
第十三节 尿频、尿急、尿痛51
第十四节 皮肤黏膜出血52
第十五节 关节痛54
第十六节 眩晕57
第十七节 晕厥60
第十八节 抽搐64
第十九节 意识障碍66
第二章 问诊70
一、问诊的重要性70
二、问诊内容70
三、问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74
四、问诊技巧75
第二篇 检体诊断78
第三章 基本检查法78
一、视诊79
二、触诊79
三、叩诊81
四、听诊83
五、嗅诊84
第四章 一般检查86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86
一、体温86
二、脉搏87
三、呼吸88
四、血压88
五、发育与体型91
六、营养状态92
七、意识状态93
八、面容与表情93
九、体位95
十、步态95
第二节 皮肤检查97
一、皮肤弹性97
二、皮肤颜色97
三、湿度与出汗98
四、皮疹98
五、皮下出血99
六、蜘蛛痣99
七、皮下结节99
八、水肿100
九、溃疡与瘢痕100
十、毛发100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101
一、检查方法101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103
第五章 头部检查104
一、头发104
二、头颅及颜面104
三、头部器官105
第六章 颈部检查117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117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117
三、颈部包块117
四、颈部血管117
五、甲状腺118
六、气管120
第七章 胸部检查121
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121
一、骨骼标志121
二、胸部体表标志线122
三、胸部分区123
第二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123
一、胸廓检查123
二、胸壁检查125
三、乳房检查126
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127
一、视诊128
二、触诊130
三、叩诊132
四、听诊135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141
第四节 心脏血管检查145
一、视诊145
二、触诊147
三、叩诊148
四、听诊152
五、血管检查166
六、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169
第八章 腹部检查173
一、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173
二、视诊174
三、触诊178
四、叩诊185
五、听诊189
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体征191
第九章 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194
一、肛门和直肠检查194
二、男性生殖器检查196
三、女性外生殖器检查199
第十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201
第一节 脊柱检查201
一、脊柱弯曲度201
二、脊柱活动度202
三、脊柱压痛203
四、脊柱叩击痛203
五、脊柱检查的几种特殊试验204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205
一、上肢205
二、下肢209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213
一、脑神经检查213
二、感觉功能检查222
三、运动功能检查225
四、神经反射检查229
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235
六、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236
第十二章 全身体格检查239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239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240
三、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240
四、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240
第三篇 实验诊断247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247
二、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247
三、实验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48
四、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248
五、实验诊断的学习方法和要求249
第十三章 血液学检查250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250
一、红细胞检测250
二、白细胞检测253
三、血小板检测259
四、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260
五、血细胞比容及相关参数测定261
六、血细胞直方图263
七、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264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265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265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266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266
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266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测267
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检测267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268
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268
二、血细胞的起源、发育体系及发育规律268
三、骨髓血细胞检查结果分析269
四、常用血细胞的化学染色271
五、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273
六、骨髓病理学检查274
七、骨髓检查报告275
八、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276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82
一、ABO血型系统282
二、Rh血型系统283
三、白细胞抗原系统283
四、血小板抗原及抗体284
五、交叉配血试验284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285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287
一、筛检试验287
二、诊断试验288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289
一、筛检试验289
二、诊断试验290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291
一、筛检试验291
二、诊断试验292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293
一、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检试验293
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诊断试验294
三、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294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295
一、筛检试验295
二、诊断试验296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297
一、全血黏度测定297
二、血浆黏度测定297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97
一、一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297
二、二期止血缺陷试验的选择与应用298
三、纤溶亢进性出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298
四、血栓前状态299
第十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300
第一节 尿液检查300
一、标本的采集与保存300
二、一般性状检查300
三、化学检查302
四、显微镜检查304
五、病原体检查308
六、尿液的其他检查308
七、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尿液特点310
第二节 粪便检查311
一、标本采集311
二、一般性状检查311
三、显微镜检查312
四、化学检查314
五、细菌学检查314
第三节 痰液检查315
一、标本采集315
二、一般性状检查315
三、显微镜检查316
四、免疫学检查317
五、微生物学检查317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317
一、分类及发生机制317
二、标本采集318
三、一般性状检查318
四、化学检查318
五、显微镜检查319
六、细菌学检查320
七、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320
第五节 脑脊液检查320
一、适应证及标本采集321
二、检查项目321
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325
第六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查325
一、阴道分泌物检验325
二、精液检验327
三、前列腺液检查329
第十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331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331
第二节 脂类代谢功能测定335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335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335
第三节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检查336
一、血清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定量试验336
二、尿胆红素定性试验337
三、尿中尿胆原检查337
四、正常人及常见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338
五、胆汁酸代谢检查338
第四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测338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339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340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341
四、谷氨酸脱氢酶测定342
五、单胺氧化酶测定343
六、脯氨酰羟化酶测定343
七、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343
八、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测定344
第五节 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4
一、甲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5
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5
三、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8
四、丁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8
五、戊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349
第六节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349
第十七章 肾功能检查351
一、肾小球功能检测351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354
三、血尿酸测定356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356
五、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357
第十八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358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相关检测358
一、空腹血糖测定358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59
三、血清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释放试验360
四、血清C肽测定及C肽释放试验360
五、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61
六、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362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362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363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363
三、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364
四、血脂异常危险分层365
第三节 无机离子检测366
一、血清钾测定366
二、血清钠测定367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367
四、血清钙测定368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368
六、血清镁测定369
第四节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测定370
一、维生素测定370
二、微量元素测定373
第五节 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377
一、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377
二、心力衰竭标志物(B型心钠素)测定380
三、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生化检测381
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清酶测定382
一、血、尿淀粉酶及同工酶测定382
二、脂肪酶测定382
三、胆碱酯酶检测383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383
五、酸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测384
第十九章 内分泌激素检测385
一、甲状腺激素相关检测385
二、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检测387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388
四、肾上腺髓质激素测定391
五、性腺激素检测392
六、垂体激素检测393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96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查396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396
二、血清M蛋白测定397
三、血清补体的检查397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查399
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399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401
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活性测定401
四、细胞因子检测402
第三节 感染免疫检测405
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405
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408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409
四、性传播疾病免疫学检查410
五、TORCH感染免疫检测410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411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1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414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5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6
五、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416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查417
一、抗核抗体检测417
二、抗胞质抗体检测421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422
四、其他自身抗体检测425
第六节 其他免疫检测426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426
二、冷球蛋白测定427
三、C反应蛋白(CRP)测定427
第二十一章 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查428
第一节 概述428
一、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428
二、标本的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429
三、检查方法430
第二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查432
一、细菌感染432
二、病毒感染432
三、真菌感染433
四、寄生虫病433
五、其他病原体感染434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434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检测435
二、梅毒病原体检测435
三、淋病病原体检测436
四、非淋菌尿道炎病原体检测436
五、生殖器疱疹病毒检测437
六、尖锐湿疣病原体检测437
七、软下疳病原体检测438
第四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438
一、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438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查439
三、医院环境中细菌污染的监测439
四、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439
第五节 病原体耐药性检查440
一、耐药性及其发生机制440
二、项目检查、结果和临床应用440
第四篇 器械检查443
第二十二章 心电图检查443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443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443
二、心电产生原理444
三、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446
四、心电向量环与心电图的关系449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正常心电图452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452
二、心率的计算452
三、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测量452
四、心电轴453
五、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454
第三节 心房异常及心室肥大458
一、心房异常458
二、心室肥大460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462
一、心肌缺血及坏死的基本图形463
二、心肌梗466
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469
第五节 心律失常470
一、窦性心律失常471
二、期前收缩473
三、异位性心动过速477
四、扑动与颤动481
五、传导阻滞483
六、逸搏与逸搏心律488
七、心室预激489
第六节 电解质紊乱及药物所致心电图改变492
一、电解质紊乱492
二、药物影响493
第七节 动态心电图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494
一、动态心电图494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496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498
一、分析心电图的步骤与方法498
二、心电图的报告方式499
三、分析心电图的注意事项499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500
第二十三章 肺功能检查502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502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502
二、通气功能504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508
一、气体分布508
二、通气/血流比值509
三、弥散功能509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509
一、闭合容积510
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511
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511
四、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511
第二十四章 内镜检查512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513
二、下消化道内镜检查516
三、支气管镜检查518
四、膀胱尿道镜520
五、腹腔镜521
第二十五章 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524
一、脑电图检查524
二、脑电地形图检查528
第五篇 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530
第二十六章 病历书写530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规则530
一、病历书写的重要性530
二、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530
三、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531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532
一、住院期间病历532
二、门诊病历537
第三节 病历书写举例538
第四节 医嘱及常用检查申请单书写要求546
第五节 电子病历与表格式住院病历546
一、电子病历546
二、表格式住院病历546
三、表格式住院病历参考格式547
第二十七章 诊断步聚与临床思维553
第一节 诊断步骤553
一、调查研究,搜集资料553
二、综合分析,提出诊断554
三、反复实践,验证诊断556
第二节 临床思维556
一、临床思维要素556
二、临床思维哲学556
三、临床诊断思维原则557
四、临床诊断误区558
第三节 诊断内容和书写558
一、诊断内容558
二、诊断书写要求559
三、临床诊断举例559
第四节 循证医学与临床诊断560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560
二、循证医学与诊断性试验561
三、诊断性试验证据的真实性561
四、诊断性试验证据的临床价值561
五、诊断性试验证据的实用性562
附录563
附录Ⅰ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563
一、胸腔穿刺术563
二、心包穿刺术567
三、腹腔穿刺术569
四、膝关节腔穿刺术571
五、腰椎穿刺术572
六、骨髓穿刺术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575
七、肝脏穿刺术578
八、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583
九、淋巴结穿刺术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585
十、导尿术587
十一、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589
十二、中心静脉压测定590
十三、眼底检查法593
附录Ⅱ 临床心电图常用表597
附录Ⅲ 临床检验参考值602
一、血液学检查602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606
三、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608
四、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611
五、肾功能检查614
六、临床常用生化检查615
七、内分泌激素检查618
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620
九、肺功能检查624
参考文献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