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6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第11号 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6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第11号 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
  • 地质矿产部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1026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 6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第11号 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黄淮海平原自然地理与水文地质条件概述5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5

第二节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述10

第三节 水文地质分区11

第二章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形成17

第一节 降水特征17

第二节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19

第三节 岩性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20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影响24

第三章 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参数研究29

第一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求取方法及其计算成果30

一、利用抽水试验求水文地质参数31

二、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求水文地质参数38

三、卡明斯基有限差分法求水文地质参数56

四、其它室内、室外试验求水文地质参数58

第二节 水文地质参数使用值的确定63

一、水文地质参数变化的必然性63

二、水位变动带释水率(Sy)系列值的确定65

三、降水入渗系数(α)系列值的确定68

四、水平渗透系数(Kr)采用值的确定71

五、其它水文地质参数采用值74

第三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质量评估76

一、均衡法76

二、抽水试验的模拟验算77

三、多种方法求参对比79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降水入渗系数的区域分布79

一、降水入渗系数区域分布规律81

二、降水入渗系数值的分区类别84

三、降水入渗系数分区背景值及区间值89

第四章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计算92

三、评价的水质标准93

一、计算内容…………………………………………………………………………………………………………………93…二、计算分区93

第一节 评价内容及一些原则规定93

四、均衡项的确定94

第二节 浅层地下水天然资源95

一、浅层地下水补给量计算95

二、浅层地下水排泄量计算104

三、计算成果及均衡检验107

第三节 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111

第四节 浅层地下水多年调节计算114

第五节 深层承压水可开采量118

第六节 总水资源和总可利用量119

第五章 咸水水文地质条件121

第一节 咸水分布规律及埋藏条件121

一、咸水分布规律121

二、咸水埋藏条件121

第二节 咸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123

一、浅层咸水水化学特征123

三、浅层咸水水化学演变规律126

二、深层咸水水化学特征126

第三节 咸水动态及水力联系129

一、咸水水位动态特征129

二、咸水水化学动态特征130

三、咸水的水力联系130

第四节 咸水富水性134

第五节 咸水成因135

一、咸水形成条件分析135

二、咸水成因分类136

第六章 咸水利用试验总结139

第一节 咸水的利用139

一、咸水的直接利用140

二、咸水的间接利用142

三、咸水的其他利用144

第二节 开采利用浅层咸水的水文地质意义150

第一节 小麦全生长期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动态与均衡154

第七章 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动态与均衡154

第二节 咸水灌溉后至汛期土壤盐分动态与均衡157

第三节 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年均衡161

第四节 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组成的变化164

第八章 咸水灌溉条件的确定168

第一节 咸水盐类特征及评价指标168

一、咸水盐类特征168

二、咸水评价指标168

第二节 水盐、土盐均衡关系分析171

第三节 咸水利用范围的确定174

一、作物耐盐极限值的讨论174

二、咸水利用范围的确定177

第九章 咸水改造及其方案的确定179

第一节 咸水改造经济效益分析179

第二节 咸水改造与咸水利用的相互关系180

第三节 咸水改造技术方案的确定183

第二节 咸水改造利用水文地质分区原则187

第一节 分区的指导思想187

第十章 咸水改造利用水文地质分区187

第三节 咸水改造利用水文地质分区概述188

第十一章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分析193

第一节 盐碱地的分布规律193

第二节 盐碱地的形成条件分析194

一、气候194

二、水文195

三、地形地貌196

四、水文地质197

五、海侵、海潮201

六、人为活动202

第三节 盐碱地的发展趋势203

第十二章 盐碱地的成因类型206

第一节 内陆型盐碱地206

第二节 滨海型盐碱地208

一、盐碱地的化学类型209

第三节 盐碱地化学类型及盐碱化程度分级209

二、盐碱化程度分级211

三、盐碱地对作物危害的分析211

第十三章 盐碱地的防治及综合利用213

第一节 水文地质措施213

一、井灌井排213

二、抽咸换淡216

三、健全排灌系统218

四、大定额洗盐、排成221

第二节 农业措施222

一、种稻改良盐碱地222

二、引黄放淤改良洼涝盐碱地223

三、深耕细作改良盐碱地223

四、用化学药剂改良盐碱地224

五、培肥改良盐碱地225

二、种植抗盐作物,发展多种经济226

一、边改良边利用226

第三节 盐碱地的综合利用226

三、植树造林,改变小气候227

四、发展渔、牧业227

第十四章 盐碱地防治分区228

第一节 盐碱地防治分区原则228

第二节 盐碱地防治分区228

第十五章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237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及开发利用分区237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246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水质评价249

第四节 几个主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分析250

第十六章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建议256

结语261

主要参考文献262

英文摘要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