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原理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原理新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857311.jpg)
- 陆学明,戴恩允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0436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原理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前言页1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特征和审美功能9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意识9
一 文学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性质10
二 文学的充分主体性11
三 文学的审美特质16
一 文学区别于其他电意识的独特内容20
第二节 文学是独具特征的语言艺术20
二 文学区别于其他意识的独特形式22
三 文学典型与意境30
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38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功能44
一 文学的认识价值46
二 文学的教育作用49
三 文学的审美与娱乐作用53
四 文学多重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55
第二章 文学的源泉和社会属性58
第一节 文学的源泉58
一 有关文学源泉的不同见解58
二 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最后源泉61
第二节 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68
一 文学的真实性68
二 文学的倾向性及其与真实性的关系76
一 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80
第三节 文学的诸种社会属性80
二 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86
三 文学的人民性90
四 文学的民族性93
第三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9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98
一 劳动说99
二 巫术说104
三 文艺起源的其它学说108
一 文学随社会发展而发展110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110
二 社会意识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17
三 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119
第三节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革新122
一 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学遗产的科学态度122
二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124
第四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128
一 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129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构成129
二 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131
三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139
一 文学作品的题材139
二 文学作品的主题145
三 题材和主题的关系152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情节和结构155
一 文学作品的情节155
二 文学作品的结构161
三 情节和结构的区别与联系169
第四节 文学作品的语言170
一 文学语言的含义170
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174
第五章 文学作品的分类178
第一节 文学作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179
一 文学体裁分类的依据179
二 文学体裁划分的历史性180
第二节 诗歌181
一 诗歌的基本特征181
二 诗歌的表现手法186
三 诗歌的分类189
第三节 散文190
一 散文的基本特征190
二 散文的分类192
第四节 小说196
一 小说的基本特征196
二 小说的分类205
第五节 戏剧文学208
一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208
二 戏剧文学的分类211
第六节 电影文学214
一 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214
二 电影文学的基本要求217
第六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220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220
一 素材积累阶段221
二 艺术构思阶段226
三 写作阶段231
四 创作主体应具备的特殊条件233
第二节 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典型化234
一 典型化的含义235
二 典型化的一般原则和基本程序237
三 典型化的基本方法242
四 人物典型化与环境典型化245
第三节 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248
一 关于形象思维的一般理解248
二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251
三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257
第七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261
第一节 关于创作方法的一般理解262
一 创作方法的基本含义262
二 创作方法的历史性264
三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266
第二节 文学史上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268
一 观实主义268
二 浪漫主义278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出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87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290
三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295
第八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文学思潮298
第一节 文学风格299
一 风格的含义299
二 风格的形成302
三 风格的体现306
四 风格的基本分类、辨析和表述方式308
一 流派的含义312
第二节 文学流派312
二 流派的形成314
三 发展流派的意义317
第三节 文学思潮320
一 文学思潮及其流变320
二 文学史上的几个主要文学思潮324
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330
二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335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特点和意义337
第九章 文学欣赏337
一 文学欣赏的性质337
二 文学欣赏的特点341
三 文学欣赏的意义344
第二节 文学欣赏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346
一 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玩味346
二 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活动349
三 深层本质的认识与理性意识的升华352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和“共鸣”现象355
一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355
二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358
第十章 文学批评363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36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364
二 文学批评的任务367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369
一 批评标准的形成原因370
二 批评标准的相对性372
三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373
三 马克思主义对批评标准的基本看法373
一 思想内容方面375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和方法375
二 艺术形式方面377
四 文学批评的一般方法379
第四节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方法380
一 心理批评方法381
三 原型批评方法390
四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393
五 社会批评方法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