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
  • 俞惟乐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473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细管气相色谱和分离分析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1.1分离方法的分类1

§1.2色谱方法的分类6

§1.3分离分析方法的重要性8

参考文献9

第二章毛细管气相色谱11

§2.1概述11

§2.1.1可分析的化合物范围扩大11

§2.1.2快速分析12

§2.1.3手提式气相色谱仪13

§2.1.4全面的二维气相色谱14

§2.2气相色谱基本关系式17

§2.2.1气相色谱专门术语18

§2.2.2保留指数23

§2.2.3分离效能表示式27

§2.2.4毛细管色谱的塔板高度方程35

§2.3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制备38

§2.3.1柱材料38

§2.3.2柱内表面处理41

§2.3.3固定相46

§2.3.4涂柱方法48

§2.3.5毛细管柱固定相的固定化50

§2.3.6毛细管气相色谱评价53

§2.4.1 吸附型PLOT柱的理论56

§2.4 吸附型PLOT柱56

§2.4.2吸附剂和吸附型PLOT柱的制备58

§2.4.3吸附型PLOT柱61

§2.4.4多孔高聚物PLOT柱的制备与性能评价74

§2.4.5多孔高聚物气液固(GLS)柱83

§2.5毛细管气相色谱进样系统89

§2.5.1直接进样89

§2.5.2分流进样器90

§2.5.3无分流进样器93

§2.5.4柱上进样94

§2.5.5程序升温蒸发器97

§2.5.6直接样品引入装置99

§2.5.7快速气相色谱的冷阱聚焦进样系统101

§2.6气相色谱检测器102

§2.6.1检测器分类和基本要求103

§2.6.2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08

§2.6.3氢气氛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15

§2.6.4含氧化合物分析器117

§2.6.5氮-磷检测器122

§2.6.6光离子化检测器130

§2.6.7电子俘获检测器154

§2.6.8脉冲放电检测器163

§2.6.9火焰光度检测器169

§2.6.10化学发光检测器178

§2.6.11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185

参考文献191

第三章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色谱201

§3.1超临界流体萃取201

§3.1.1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201

§3.1.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仪器及技术204

§3.1.3超临界流体萃取联用技术210

§3.1.4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222

§3.2超临界流体色谱231

§3.2.1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发展概况231

§3.2.2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基本理论232

§3.2.3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仪器233

§3.2.4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239

§3.2.5超临界流体色谱的应用243

§3.2.6展望255

参考文献256

第四章毛细管电泳264

§4.1概述264

§4.1.1毛细管电泳的发展264

§4.1.2毛细管电泳装置265

§4.1.3毛细管电泳的几种分离模式266

§4.2毛细管电泳基本理论273

§4.2.1电泳和电渗273

§4.2.2分离柱效和分辨率277

§4.2.3引起区带展宽的因素278

§4.3.1概述283

§4.3检测283

§4.3.2紫外检测284

§4.3.3荧光检测286

§4.3.4电化学检测器295

§4.3.5间接检测302

§4.3.6质谱307

§4.3.7化学发光313

§4.4进样315

§4.4.1进样要求315

§4.4.2流体动力进样316

§4.4.3电动进样316

§4.4.4电堆集富集318

§4.5.1分离原理322

§4.5胶束电动色谱322

§4.5.2用于MEKC的表面活性剂327

§4.5.3分离参数的优化328

§4.6毛细管离子电泳333

§4.6.1引言333

§4.6.2毛细管离子电泳与离子色谱的比较334

§4.6.3阴离子的分离分析335

§4.6.4阳离子的分离分析337

§4.7毛细管电泳涂层柱技术339

§4.7.1引言340

§4.7.2 毛细管电泳涂层柱制备的几类方法343

§4.7.3毛细管涂层柱的其它用途344

§4.8糖分析345

§4.8.1检测345

§4.7.4结束语345

§4.8.2柱前衍生346

§4.8.3应用349

参考文献351

§5.1逆流色谱的起源与发展365

§5.2逆流色谱原理367

§5.2.1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368

§5.2.2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370

§5.2.3影响分离效果的物理参量376

§5.2.4小结376

§5.3各种逆流色谱仪的工作原理与特点377

§5.3.1液滴逆流色谱仪378

§5.3.2旋转腔室逆流色谱仪379

§5.3.3回旋腔室逆流色谱仪380

§5.3.4环绕螺旋管离心分离仪382

§5.3.5整体集成流通回路383

§5.3.6 Ⅰ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385

§5.3.7 Ⅲ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386

§5.3.8 Ⅱ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388

§5.3.9 Ⅳ型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390

§5.3.10 Ⅵ型非同步螺旋管行星式逆流色谱仪393

§5.4高速逆流色谱仪及其应用394

§5.4.1仪器原理395

§5.4.2影响固定相保留的各因素397

§5.4.3两相溶剂系统的选择401

§5.4.4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新技术403

§5.4.5分析型逆流色谱仪的应用407

§5.4.6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409

§5.5双向逆流色谱411

§5.6展望412

参考书目412

参考文献412

第六章场流分离415

§6.1概述415

§6.2场流分离的基本理论417

§6.2.1溶质转移机理417

§6.2.2场流分离柱槽中载液的流速分布419

§6.2.3场流分离柱槽中样品的分布状态421

§6.2.4场流分离柱槽中样品的洗脱速度和保留率423

§6.2.5场流分离的分类424

§6.3 场流分离方法的结构流程和性能427

§6.3.1 场流分离方法的结构流程427

§6.3.2场流分离方法的种类和性能429

§6.4场流分离的应用与展望433

§6.4.1应用434

§6.4.2场流分离的新发展和展望442

参考文献449

§6.5小结449

第七章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451

§7.1概述451

§7.2手性气相色谱453

§7.2.1引言453

§7.2.2基于氢键作用的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454

§7.2.3基于配位作用的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458

§7.2.4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460

§7.2.5手性气相色谱的应用473

§7.3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476

§7.3.1 引言476

§7.3.2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分离477

§7.3.3毛细管电动色谱手性分离488

§7.3.4毛细管凝胶电泳手性分离499

§7.3.5毛细管电泳手性电色谱500

§7.3.6间接手性毛细管电泳501

§7.4.1 引言502

§7.4.2手性固定相法502

§7.4手性液相色谱502

§7.4.3手性流动相法511

§7.4.4手性试剂衍生化法514

§7.5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515

§7.5.1 引言515

§7.5.2毛细管柱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516

§7.5.3填充柱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519

参考文献520

第八章样品制备和浓缩531

§8.1.1蒸馏533

§8.1.2溶剂抽提533

§8.1传统的样品制备方法533

§8.1.3吸着534

§8.1.4沉淀分离536

§8.1.6起泡分离法537

§8.1.7冷冻干燥法537

§8.1.5膜分离537

§8.2现代样品制备方法538

§8.2.1顶空法539

§8.2.2吹赶捕集542

§8.2.3超临界流体抽提和次临界流体抽提546

§8.2.4固相抽提549

§8.2.5膜抽提560

§8.2.6强化溶剂抽提法563

§8.2.7微波辅助抽提法(MAE)567

参考文献572

第九章过程分析化学576

参考文献594

第十章分离分析的发展远景596

参考文献600

附录601

主题索引613

第五章逆流色谱技术36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