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市场 1978-199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市场 1978-1993](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826236.jpg)
- 樊纲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19169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市场 1978-199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双轨制过渡”——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成就与问题1
1.1 中国改革过程中基本事实的历史回顾4
1.1—1 中国的改革目标本身的不断调整与变化4
1.1—2 “双轨制”成为普遍采用的改革形式7
1.1—3 国有经济改革迄今仍基本局限于“放权让利”10
1.2 改革方式的理论思考15
1.2.1 利益冲突与体制改革:对改革的阻力15
1.2—2 改革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与不同的改革方式19
1.2—3 不同的具体条件与不同改革方式的选择25
1.3 中国改革的基本特点与现存的问题30
1.3—1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避重就轻”与“双轨制过渡”30
1.3—2 渐进式改革的问题:效率损失与实施成本35
1.4 小结:90年代深化改革的若干对策思考38
1.4—1 “积极地渐进”与“消极地渐进”38
1.4—2 当前可以立即着手进行的若干改革措施40
2 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非国有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43
2.1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44
2.2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与现状48
2.3 非国有经济的制度创新及其对旧体制的冲击58
2.3—1 经济空间拓展效应62
2.3—2 收入增量效应65
2.3—3 制度落差吸纳效应68
2.3—4 竞争性外溢效应71
2.4 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的交互促进作用73
2.4.1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角色、现实条件和困难73
2.4—2 非国有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依托76
2.4—3 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80
3 市场化的区域渐进84
3.1—1 区域差异与区域渐进85
3.1 市场化区域渐进的背景条件85
3.1—2 市场极的孕育91
3.2 市场化区域推进的战略选择与自然选择94
3.2—1 沿海开放——从南到北95
3.2—2 沿江开放96
3.2—3 沿边、内陆全方位开放97
3.3 市场化区域渐进的作用机制100
3.3—1 沿海五省的经济高速增长为全国范围推进市场化奠定了基础100
3.3—2 沿海五省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对其他地区产生了示范效应103
3.3—3 沿海五省的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内地模仿的典范104
3.3—4 沿海五省经济外向化率先与国际接轨107
3.3.5 沿海五省的轻型化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波及效应,刺激了内地资产存量调整的体制变革需求110
3.3—6 沿海五省的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对内地形成强大的辐射力113
3.4 区域渐进市场化趋势115
4 问产品市场的形成与价格改革119
4.1 工计划与市场:决策层认识的发展过程120
4.2 流通体制改革与产品市场发育124
4.2—1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24
4.2—2 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30
4.3 价格改革131
4.3—1 价格改革与调整的基本过程和具体措施132
4.3—2 价格改革中的成就与问题140
4.4 结束语: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商品市场发育的特点146
5 中国证券市场的飞跃与阵痛148
5.1 市场经济对证券市场的需求149
5.2 证券市场跳跃式发展154
5.3 证券市场发展带来的冲击波159
5.4 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摩擦与阵痛161
5.5 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168
6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的两种方式:问题与抉择172
6.1 中国土地市场产生的背景175
6.1—1 改革前的土地配置175
6.1—2 改革土地配置方式的动力177
6.2 自发形成的土地市场179
6.2—1 土使用权自发交易市场产生的原因180
6.2—2 房地产自发交易的效果183
6.3 政府造就的土地市场186
6.3—1 政府开拓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的现状186
6.3—2 政府协议出让土地的性质和效果187
6.3—3 政府采用拍卖和招标方式出让土地的困难190
6.4 一级土地市场与二级土地市场的关系193
6.5 完善土地使用权二级市场面临的选择197
6.5—1 选择之一:先立规则,再行交易197
6.5—2 选择之二:先行交易,规则紧跟199
7 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中国对外贸易202
7.1 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203
7.1—1 对外贸易体制——国家统制203
7.1—2 对外贸易管理——外汇的实物计划调控205
7.1—3 人民币高估、封闭式的进口替代与出口结构滞后206
7.2 双重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208
7.2—1 外汇饥渴症与生产者的进口冲动208
7.2—2 外汇短缺与政府的出口冲动214
7.2—3 开放双重经济体制下的外贸承包216
7.3 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219
7.3—1 过度出口激励与“贫困化出口”220
7.3—2 外资导入及其对贸易的影响223
7.3—3 外汇“瓶颈”制约下的经济增长率周期性波动225
7.4 小结:中国外贸体制为重返关贸总协定所作的准备229
8 闯市场取向的财政改革232
8.1 财政困境与改革成本233
8.2 在市场经济中界定公共部门和重塑国家预算238
8.2—1 公共部门的范围:一个框架240
8.2—2 预算外资金:性质及其发展242
8.2—3 预算外之外:公共部门的非正规收支247
8.2—4 整顿公共部门和重塑预算的必要性250
8.3 走向分级预算体制252
8.3—1 中国分税的历史传统253
8.3—2 换个角度:从地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258
9.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金融宏观调控265
9.1 计划控制和财政调控为主向货币调控的转化266
9.1—1 传统计划调控手段的基本终结266
9.1—2 计划管理体制的残留269
9.1—3 财政调控手段的弱化270
9.1—4 社会储蓄结构的变化272
9.1—5 企业外源融资扩大274
9.1—6 金融资产总量剧增和金融深化275
9.2 14年中国金融改革的简要总结276
9.3 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279
9.3—1 金融创新和资金大分流格局279
9.3—2 现金的不可计划性和不可控性281
9.3—3 贷款规模控制的局限性285
9.4 货币政策的根本性改革292
9.4—1 建立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292
9.4—2 改革中央银行贷款管理方式,适时推出公开市场业务293
9.5 利率市场化296
参考文献298
作者简介309
后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