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基础
  • 张书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4019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1.1 地球科学展望1

目录1

1.1.1 思维方式的变化2

1.1.2 研究对象的变化2

1.1.3 研究内容的变化3

1.1.4 研究形式的变化3

1.1.5 组织形式的变化3

1.1.7 方法手段的变化4

1.1.6 信息交流的变化4

1.2 地质灾害研究进展6

1.2.1 地质灾害过程模拟和过程控制研究7

1.2.2 建立和完善了针对复杂地质结构的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7

1.2.3 建立和发展了地质灾害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方法8

1.2.4 将上述理论和方法用于工程实践中8

1.2.5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9

1.3 环境地质科学研究进展9

1.3.2 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的地质问题受到了重视12

1.3.1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环境地质研究取得进展12

1.3.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13

1.3.4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防治是一项多学科多部门长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14

1.3.5 南方岩溶石山与地质环境保护取得了进展15

1.4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16

第二章 地质基本知识20

2.1 地球的物理特征20

2.1.1 地形特征20

2.1.3 地球的内部圈层21

2.1.2 地球的温度21

2.1.4 地壳演变的地质作用22

2.2 地球岩石的形成及特征22

2.2.1 岩浆岩的形成及特征22

2.2.2 岩石的结构与特征23

2.3 沉积岩的形成及特征24

2.3.1 外动力地质作用24

2.3.2 沉积岩的形成24

2.3.3 沉积岩的特征24

2.4.1 变质岩的形成25

2.3.4 沉积岩的构造25

2.4 变质岩的形成及特征25

2.4.2 变质岩的结构及特征26

2.4.3 岩石的演化26

2.5 地质年代27

2.5.1 地质年代的确定27

2.5.2 地质年代表28

2.6 地质构造29

2.6.1 岩层的产状29

2.6.2 褶皱30

2.6.3 断裂32

2.7 风化作用33

2.8 风的地质作用35

2.8.1 风的剥蚀作用35

2.8.2 风的搬运作用36

2.8.3 风的沉积作用36

2.9.1 片流、洪流和河流37

2.9.2 河流的侵蚀作用37

2.9 河流的地质作用37

2.10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38

2.10.1 地下水的类型39

2.10.2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39

2.10.3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41

2.11 块体运动41

2.11.1 崩落、潜移和滑动作用41

2.11.2 流动作用42

第三章 地质灾害44

3.1.1 滑坡形成的机制及因素45

3.1 滑坡45

3.1.2 滑坡的分类53

3.1.3 不同地区滑坡成因60

3.1.4 滑坡的识别与判断62

3.2 泥石流66

3.2.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67

3.2.2 泥石流的发育特点73

3.2.3 泥石流的分类74

3.2.4 泥石流的特征量计算方法75

3.2.5 暴雨型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形成机制78

3.3 崩塌81

3.3.1 崩塌的形成条件82

3.3.2 崩塌的动力过程83

3.4 地面塌陷88

3.4.1 岩溶塌陷88

3.4.2 土体湿陷92

3.5 地裂缝96

4.1.1 表征泥石流危险性的因素98

4.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98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98

4.1.2 泥石流危险区的确定101

4.1.3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104

4.2 滑坡危险性评价108

4.2.1 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规则108

4.2.2 滑坡危险性评价范围与评价单元115

4.2.3 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117

4.2.4 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与方法123

4.3.1 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评价127

4.3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127

4.3.2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综合评价129

第五章 气象与地质灾害132

5.1 暴雨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形势特点132

5.1.1 暴雨的气候特征132

5.1.2 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特点135

5.1.3 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在强降雨中的作用138

5.2 气象要素与滑坡140

5.2.1 降雨与滑坡140

5.1.4 地形对暴雨的作用140

5.2.2 气温与滑坡144

5.3 气象与泥石流145

5.3.1 泥石流的水平分布145

5.3.2 泥石流的时间分布147

5.3.3 降雨与泥石流147

5.4 气象与崩塌149

5.5 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150

5.6 诱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量临界值152

5.6.1 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的计算153

5.6.2 我国不同临界雨量区的特征155

6.1 地质灾害监测现状及展望165

第六章 地质灾害监测165

6.2 滑坡、泥石流监测的内容166

6.2.1 水文、气象数据的获取166

6.2.2 渗流场监测166

6.2.3 化学场及波动力场的监测166

6.2.4 形变场的变形监测167

6.2.5 群测群防167

6.3.1 滑坡常规监测168

6.3 滑坡监测技术168

6.3.2 滑坡的遥感监测170

6.3.3 滑坡的GPS监测173

6.3.4 利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优缺点174

6.4 泥石流监测技术178

6.4.1 泥石流自动化监测178

6.4.2 泥石流遥感监测184

第七章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189

7.1.1 滑坡的时间预测预报190

7.1 滑坡预报方法190

7.1.2 滑坡的空间预测预报201

7.2 泥石流预报方法203

7.2.1 泥石流的预报分类203

7.2.2 泥石流预报和警报方法204

7.3 地质灾害综合预报方法205

7.3.1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205

7.3.2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流程209

7.3.3 一个简单网格叠加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213

7.3.4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数学模型方法219

7.4 地质灾害数值预报方法221

7.4.1 地质灾害数值预报方法的思路概述221

7.4.2 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原理224

7.4.3 地下水运动数值模式226

7.4.4 岩体地质变形破坏数值模式229

第八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232

8.1 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232

8.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233

8.3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