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刷盘子,还是读书? 反思中日强国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刷盘子,还是读书? 反思中日强国之路
  • 钟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401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中国、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刷盘子,还是读书? 反思中日强国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我的家和我们的国2

序言 无法积累人力资本的国家将永远是一个穷国 左大培2

第1章 高速成长的光和影2

第一节 光2

第二节 影4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风光6

第四节 中国企业的尴尬7

第五节 如何跨越危机多发区?9

第2章 刷盘子读书Ⅰ11

第一节 刷盘子,还是读书?11

第二节 中日两国的战后再出发14

第三节 “以市场换技术”之痛17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回顾19

第五节 技术立国与日本产经联22

第3章 刷盘子读书Ⅱ26

第一节 什么是产经联?26

第二节 斯大林时代和蒋介石政府的产经联29

第三节 产经联——民族经济的永动机31

第四节 个人积极性在产经联面前是渺小的33

第五节 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无法形成产经联35

第一节 “小学文化程度”的主流经济学家37

第4章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批判37

第二节 阉割“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40

第三节 生搬理论硬削现实42

第四节 百年“清流”嘴一张44

第五节 中日两国学者们的“神”45

第六节 中国“文士”与日本“武士”48

第七节 问世间钱为何物?51

第5章 现代工业体系的秘密53

第一节 工业经济的评价标准——技术力,而非GDP53

第二节 基干产业——现代工业体系的根55

第三节 基干产业的两大特征——循序渐进和超级繁殖能力59

第四节 “人”在工业社会的两种选择——提高技术,或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62

第五节 落后的根源——缺乏完整的基干产业64

第六节 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GDP区别67

第6章 战火中诞生的发达国家71

第一节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71

第二节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国的崛起74

第三节 战火中诞生——美国霸权的形成76

第四节 突破日趋艰难——德国的工业化历程 84

第五节 工业化的五个关键要素90

第一节 重工业体系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92

第7章 后发国家的道路92

第二节 西方工业化历程为何不可再现?94

第三节 三条道路99

第四节 四大挑战102

第8章 中日追赶路径比较111

第一节 技术追赶的两类路径111

第二节 19世纪的日本:从比较优势转向技术立国113

第三节 二战后的日本重工业复兴118

第四节 近代中国: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122

第五节 1949年的中国125

第六节 毛泽东时代:强敌环伺下的重工之路133

第七节 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138

第八节 突进消费社会143

第9章 东亚神话与水际制造业147

第一节 东南亚诸国的水际制造业147

第二节 水际制造业的虚弱体质149

第三节 “东亚神话”破灭的内在规律151

第四节 消费品背后的深层工业实质153

第五节 文化革命和工业革命156

第六节 候补竞争者——印度159

第七节 新时期日本所谓的“共荣圈”161

第一节 政企不分的经济体制166

第10章 日本的体制与工业化166

第二节 财团控制下的政治体制175

第三节 产经联与日本平民的生活181

第四节 日本经济改革的自我反思185

第五节 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只是装饰品190

第11章 追根溯源193

第一节 日本政军经一体化的封建社会和中国中央集权的自由经济193

第二节 日本封建社会的身份管制198

第三节 寄生于领主的巨商201

第四节 晚清文官数量和明治武士数量的对比203

第五节 “中体西用”与“和魂西体”的差别在哪里? 207

第六节 中日两国的转折点——甲午战争211

第七节 日本十年军扩与中国“百日维新”216

第八节 没有变革对象的旧中国217

第九节 中国的新生221

第12章 打破历史的宿命223

第一节 打破历史宿命的可能223

第二节 武士的刀与经济学家的理论225

第三节 用长远眼光才能看到科技的力量226

第四节 与民族精神共生229

第五节 从过去走向未来231

后记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