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违法行为查处处罚标准、责任追究实用手册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违法行为查处处罚标准、责任追究实用手册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772274.jpg)
- 李海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 ISBN:788833502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37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违法行为查处处罚标准、责任追究实用手册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违法查处最新政策文件精神3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3
目录3
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8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6号15
四、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05]1号17
五、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13号19
六、关于印发《建设部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建办质[2005]6号21
七、关于向违反“三同时”规定违法开工建设煤矿(第一批)下达停止施工指令的通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5]6号25
一、安全与安全管理定义29
第一节 安全与安全管理29
第二篇 安全生产制度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9
第一章 安全管理总论29
二、安全管理的原则30
三、安全管理的特殊性31
一、安全管理理论发展追溯32
第二节 安全管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32
二、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33
三、安全管理的实践历程34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37
第三节 现代安全管理37
二、安全系统工程38
三、安全心理学45
四、人机工程学47
五、计算机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49
第一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58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8
第二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66
第三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68
第四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70
第五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72
第六节 生产制造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3
第七节 生产制造企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74
第八节 生产制造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5
第九节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激励制度76
第十节 生产制造企业事故紧急救援管理制度78
第十一节 企业从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行为规范79
二、管理目标的分类81
一、管理目标的涵义81
第三章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81
第一节 管理目标的涵义与特点81
三、管理目标的特点82
四、管理目标的作用83
一、管理目标的制定依据84
第二节 管理目标的制定84
二、管理目标的制定原则85
三、管理目标制定的程序86
二、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87
一、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87
第三节 管理目标的实现87
三、实行目标管理88
一、管理信息的涵义91
第一节 管理信息的涵义与特征91
第四章 管理信息91
二、管理信息分类92
三、管理信息的特征93
二、管理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94
一、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94
第二节 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94
四、信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96
三、管理以信息为沟通联络的桥梁和纽带96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97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设计原则97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99
三、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技术策略100
一、管理信息的收集101
第四节 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101
二、管理信息的加工103
三、管理信息的传递104
一、我国目前安全管理体制107
第一节 安全管理体制107
第五章 企业安全管理107
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方式108
一、安全基础资料管理、班组安全建设和安全活动109
第二节 全面安全管理109
二、“三同时”的管理与实施111
三、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12
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114
第三节 安全规章制度114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117
第四节 安全教育121
二、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122
一、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象与方法122
一、安全检查的分类和内容125
第五节 安全检查125
三、经常性安全教育125
第六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127
二、安全检查表的制定与使用127
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与实施128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措计划)的项目129
五、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经费来源130
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130
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130
六、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与交工验收131
一、安全目标管理内容及实施132
第七节 安全目标管理132
二、安全目标考核及奖惩133
一、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134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机构134
第六章 安全监督管理134
二、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136
三、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137
四、推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140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41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141
二、安全生产监督程序143
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义务144
四、安全监察员的职权145
一、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和职权范围146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范畴146
二、安全生产一般监察147
三、安全生产专门监察148
四、事故监察152
一、工会群众监督的作用153
第四节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153
三、工会群众安全监督的10条渠道154
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154
四、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的新形式——“一法三卡”155
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157
一、矿山安全监督的作用157
第五节 矿山安全监督157
四、矿山安全监察的一般内容159
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159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意义和依据161
第七章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161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162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62
第四节 重大危险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163
第六节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164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164
二、关于重大危险源范围166
一、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166
第七节 有关技术问题说明166
五、关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67
四、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分级167
三、关于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167
第八章 安全教育管理169
一、安全教育的本质和机理170
第一节 安全教育原理与基础170
三、安全教育的目的与原则171
二、学习规律与安全教育171
一、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技术172
第二节 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172
二、安全教育的合理设计与安全教育的效果173
三、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编制174
一、企业决策层(法人及决策者)的安全教育177
第三节 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177
二、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179
三、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181
四、企业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182
一、我国安全工程类专业的基本情况188
第四节 安全工程学历教育188
五、职工家属的安全教育188
三、发达国家的工业安全学历教育190
二、师资与学科建设190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192
第一节 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与作用192
第九章 安全法学理论192
三、安全生产法规的本质193
二、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193
四、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194
五、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195
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196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196
二、安全技术法规197
三、职业健康法规199
四、安全管理法规202
一、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205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205
二、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207
三、安全生产国家标准颁布状况208
一、《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210
第四节 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210
二、《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211
四、《劳动法》中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内容213
三、《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213
五、《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215
七、《工会法》与安全生产相关内容216
六、《矿山安全法》的重要内容216
十一、《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217
十、《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217
八、《消防法》的重要内容217
九、《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217
十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18
十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218
十四、《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219
十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21
十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22
二、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224
一、国际13家组织的OHSAS 18000224
十七、《工伤保险条例》224
第五节 国际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224
四、ILO《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226
三、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226
五、ILO《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31
第三篇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违法行为查处法律依据与处罚标准231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报刊管理工作的通知24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244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45
安全生产新闻工作管理暂行规定249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250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办法252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员认证管理办法255
劳动部关于颁发《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管理规则》的通知257
厂长、经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资格认证规定259
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的意见261
关于煤矿许用爆破器材实施安全标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65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266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煤矿安全规程》的通知269
关于发布《煤矿安全规程》的通知27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71
关于进口煤矿用安全产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和检测检验工作的公告275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整理规范277
财政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矿安全监察罚没收入管理工作的通知288
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289
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290
关于发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复议暂行规定》的通知293
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297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管理规定300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暂行办法302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308
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314
劳动部关于印发《矿山安全卫生检测检验机构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325
印发《关于加强煤矿群众安全工作的规定》的通知328
关于发布《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划》等二项行业332
标准的通知3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338
关于颁布《小煤矿安全规程》的通知348
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奖罚暂行办法》的通知376
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377
劳动部关于颁布《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的通知380
煤系硫铁矿安全规程384
劳动部关于印发《尾矿设施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416
矿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实施办法419
劳动部关于颁发《乡镇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实施办法》的通知422
劳动部关于颁发《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423
能源部关于颁发《能源部煤炭、电力行业安全监察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425
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安全规程428
县级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工作规则446
劳动部关于印发《乡镇矿山矿长安全资格审查暂行规定》的通知447
劳动部关于矿山企业升级中安全生产考评工作的具体规定449
乡镇露天矿场安全生产规定452
煤炭工业部关于对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几项规定455
煤炭工业部关于颁发《乡镇煤矿安全规程》的通知4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节录)472
关于防止塔式起重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和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477
关于加强施工现场围墙安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紧急通知479
铁路施工单位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48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488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490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资格认可与管理规则492
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493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495
港口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暂行办法499
劳动部关于颁发《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的通知501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50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节录)507
关于颁发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通知510
供电所安全管理办法524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鉴定规定》的通知526
关于颁发《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鉴定暂行规定》的通知537
关于颁发《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539
关于颁发《水电站大坝安全注册规定》的通知546
关于颁发《电力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的通知550
关于颁发《并入电网运行的公用发电厂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563
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与生产协调司、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关于印发“供电企业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的补充说明”的通知566
电力工业部关于颁发《水电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69
电力工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的补充规定》和《关于加强电力建设包工队、临时工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575
劳动部、化学工业部关于颁发《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的通知582
第一节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589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589
二、预防为主的原则589
第一章 安全原理与事故致因理论589
第四篇 安全生产及其不规范行为控制技术措施589
三、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原则590
四、科学管理的原则590
三、冗余性原则591
二、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591
四、闭锁原则591
五、能量屏障原则591
一、消除潜在危险原则591
第二节 事故预防的技术原则591
十、个体防护原则592
九、坚固性原则592
十一、代替作业人员原则592
十二、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592
八、薄弱环节原则592
七、时间防护原则592
六、距离防护原则592
四、单项解决原则593
三、效果性原则593
五、等同原则593
六、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593
二、计划性原则593
一、系统整体性原则593
第三节 事故预防的组织原则593
九、批评教育和惩罚原则594
八、精神与物质奖励原则594
十、优化干部素质原则594
七、责任制原则594
第四节 事故致因理论595
一、事故因果连锁论595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598
第五节 事故控制模型600
一、系统安全分析模型600
二、危机管理的预警模型601
三、灾害风险事故管理模型601
四、熵增的事故综合控制模型603
五、化学毒物泄漏风险控制模型610
六、人的可靠性风险分析模型611
第六节 事故预警和应急系统613
一、事故多发时段的预警613
二、事故临界状态预警617
三、建立事故应急系统618
第一节 风险理论与工业灾害概述622
一、风险的概念622
第二章 灾害风险评价工程622
二、风险类别及分析625
三、工业灾害的概念627
第二节 风险评价理论及其发展历程630
一、风险评价的定义630
二、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631
第三节 风险评价的分类及评价方法633
一、风险评价的分类633
二、风险评价方法636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654
第四节 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660
一、风险管理机制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高级阶段660
二、系统风险辨识662
三、系统风险控制664
四、综合安全评价664
第五节 风险评价在建设项目(工程)上的应用665
一、工程风险分析的步骤665
二、建设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667
三、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评价670
第六节 风险管理和评价在工伤保险业中的应用672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672
二、工伤保险机制现状673
三、伤亡事故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673
四、伤亡事故与风险管理目标674
五、伤亡事故与风险管理程序676
六、风险评价在工伤保险业中的应用676
一、财产保险的定义678
二、财产保险的分类678
第七节 风险管理和评价在财产保险业中的应用678
三、保险费率680
四、风险评价在财产保险业中的应用685
一、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的定义与内涵687
二、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687
第八节 风险评价及失效分析学科建设687
三、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的方法688
四、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的发展状况688
第三章 化工厂综合危险性评价法与预防控制技术690
第一节 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691
一、Dow化法的发展沿革691
二、Dow化法的基本特点693
三、Dow化评价法的实施694
一、背景709
二、建立BZA-1法的原则、指导思想与过程709
第二节 适用于火炸药危险源的BZA-1评价法709
三、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及评价(计算)方法711
四、评价工作的实施和K值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720
五、评价结果的危险性分级和对策732
六、计算机的应用733
第三节 其他评价方法735
一、Mond法736
二、光气及光气化产品企业安全评价法739
三、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741
四、美国格雷哈姆(K.J.Graham)评价法746
第四章 矿山安全技术748
第一节 矿山安全技术概述748
第二节 矿井通风750
一、概述750
二、井巷通风阻力751
三、矿井通风动力751
四、矿井通风的基本要求752
第三节 矿井粉尘及防治755
一、矿井粉尘的性质755
二、矿井粉尘的危害757
三、矿井综合防尘技术759
第四节 矿井火灾及防治765
一、矿井火灾及其危害765
二、预防矿井火灾的一般性技术措施766
三、矿井灭火技术771
一、概述776
第五节 矿井瓦斯防治776
三、瓦斯涌出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777
二、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777
四、煤与瓦斯突出778
五、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780
六、瓦斯爆炸的防治783
七、矿井瓦斯管理787
一、矿井水灾及危害789
第六节 矿井水灾及防治789
二、矿井水灾的防治792
三、矿井水灾防治的预防性措施795
一、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799
第一节 化工安全技术总论799
第五章 化工安全技术799
二、化工安全技术在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性800
三、化工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801
一、化工产品的燃烧特征802
第二节 化工产品的燃烧与爆炸802
二、化工产品的爆炸819
三、化工生产中防火防爆技术826
一、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和性质835
第三节 化学危险物质835
二、化学危险物质的储存安全839
三、化学危险物质的运输安全844
一、爆炸性物品846
第一节 危险化学物品的分类和特性846
第六章 石油化工生产中主要危险物品管理846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847
三、易燃液体848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850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853
六、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854
八、腐蚀品855
七、放射性物品855
一、气体火灾危险性评定856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中物质火灾危险性评定及举例856
三、固体火灾危险性评定857
二、液体火灾危险性评定857
四、物质火灾危险性举例858
二、可燃气体(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865
一、化学品的燃烧与爆炸危险性865
第三节 危险化学物品火灾与爆炸危害865
四、固体的燃爆危险性866
三、液体的燃爆危险性866
一、化学品包装867
第四节 危险化学物品包装、储存及运输安全要求867
二、储存危险化学品安全要求872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要求874
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形式875
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875
第五节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875
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876
二、毫州市某化工厂液氨汽车槽罐爆炸事故877
一、某市炼油厂汽油爆炸事故877
第六节 典型事故案例选877
一、火灾和爆炸的隐形火源分析879
第一节 防火防爆基本措施879
第七章 防火防爆技术879
二、防火防爆通用技术措施882
三、防火防爆管理措施883
四、爆炸控制884
五、火源的控制与消除886
六、危险化学物的处理888
八、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紧急事故处理要点890
七、爆炸灾害的预防对策及应急措施890
九、防火防爆安全装置893
二、烃类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895
一、概述895
第二节 石油化工生产中烃类火灾的控制895
三、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控制897
五、原油罐火灾控制898
四、浮顶油罐火灾的控制898
一、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准备901
第三节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检修901
二、装置停工的安全处理904
三、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检修908
四、检修后的装置开车919
一、石油化工相关生产单元的火灾预防与扑救920
第四节 消防920
二、常用主要灭火设施、器材选用933
三、消防安全管理法规辨识936
第一节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特征942
第八章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942
一、单位消防安全领导机构及职责944
第二节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组织944
三、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职责945
二、单位消防组织模式945
五、单位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及人员946
四、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及职责946
六、单位消防队伍947
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种类和内容948
一、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性948
第三节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48
一、用火管理950
第四节 单位用火用电管理950
三、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950
二、用电管理952
一、我国的工业部门结构与工业污染源概况954
第一节 工业污染物的来源954
第九章 工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物控制954
二、化学工业955
三、冶金工业956
五、轻工业957
四、采矿工业957
六、机械工业958
七、能源工业959
八、其他960
第二节 工业废气与大气污染961
一、硫氧化物962
二、颗粒物963
三、氮氧化物964
四、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965
五、碳氢化合物966
七、铅污染967
六、氟化物967
八、光化学烟雾968
九、酸雨969
一、工业废水分类970
第三节 工业废水与水体污染970
二、水体污染物分类及其指标972
三、水体自净977
一、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978
第四节 工业固体废物及其某些工业产品的环境影响978
二、污染环境的工业产品982
一、环境法的概念984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及特点984
第十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法984
二、环境法的特点985
一、环境法的目的986
第二节 环境法的目的、任务和作用986
二、环境法的作用988
一、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989
第三节 环境法律关系989
二、环境法律关系的特征990
三、环境法律关系的要素991
一、环境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992
第四节 我国环境法的体系992
二、环境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即效力体系)993
三、环境法体系的横向结构995
一、环境立法的概念1003
第五节 环境立法1003
二、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是环境立法的自然科学基础1004
三、立法体制1007
四、环境立法的程序、技术1008
一、金属切削安全1010
第一节 机械设备安全技术1010
第十一章 安全技术1010
二、冲压安全1014
三、木工机械加工安全1019
一、触电伤害的形式1020
第二节 电气安全技术1020
二、影响触电伤害的各种因素1021
三、触电方式与触电急救1022
四、防止触电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1024
五、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1025
六、电器安全装置1031
七、手持电动工具1033
八、防雷保护1034
九、电气安全管理1036
一、绳索和吊具1039
第三节 起重吊装安全技术1039
二、常用起重机具1041
三、起重机械安全1043
一、立法的简要经过105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介1055
第五篇 安全生产违法及其事故调查分析、责任认定处理及案例分析1055
第一章 我国安全生产有关的重要法规1055
二、立法的必要性1056
三、《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1058
二、“五项规定”1066
一、“三大规程”1066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法规1066
四、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106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条款1067
五、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内容1069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1074
六、矿山安全法1074
九、民法通则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1075
八、消防法1075
十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1076
十二、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1076
十、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1076
十一、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1076
十四、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1078
十五、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1081
第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概论1084
第二章 重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1084
第二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分类及基本要素1085
第三节 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1094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095
一、范围1095
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1095
三、名词解释1096
五、编制内容1097
四、编制要求1097
七、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1101
六、编制步骤1101
二、应急培训计划1102
一、应急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1102
第五节 应急培训与演习1102
三、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1103
四、特殊应急培训1104
五、训练和演习类型1106
一、事故预防1108
第一节 伤亡事故的预防1108
第三章 伤亡事故的预防及处理1108
三、基本术语1109
二、事故预防的目标1109
四、事故产生的原因1110
二、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1112
一、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1112
第二节 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抢救1112
第三节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1113
三、事故的抢救1113
第四节 事故调查1116
三、事故调查的设备1117
二、事故调查的方法1117
一、事故调查的目的1117
五、事故调查的报告1118
四、调查及其关键问题1118
七、事故分析1119
六、事故记录1119
一、事故分类1120
第五节 事故分类与管理1120
八、结果显示1120
第六节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1124
二、事故管理1124
第七节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1125
第八节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1126
二、伤亡事故分类1128
一、伤亡事故的基本概念1128
第四章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1128
第一节 伤亡事故分类及统计指标1128
三、伤亡事故统计指标1130
四、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计算1133
一、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1137
第二节 伤亡事故统计的数学原理1137
二、事故统计分布1139
三、置信度与置信区间1142
四、参数估计1143
五、假设检验1146
第三节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1150
二、探讨伤亡事故发生规律1151
一、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分析1151
三、探明产生伤亡事故的原因1153
四、伤亡事故管理图1154
第四节 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1155
一、概述1160
第一节 物理爆炸模型1160
第五章 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技术1160
二、盛装液体的压力容器的爆破能量1161
三、盛装气体的压力容器的爆破能量1162
四、液化气体与高温饱和水容器爆破能量计算1163
五、压力容器爆破时冲击波能量计算1164
六、压力容器爆破时碎片能量及飞行距离估算1166
一、泄漏模型1168
第二节 泄漏扩散及火灾爆炸模型1168
二、火灾1179
三、爆炸1182
一、概率函数法1186
第三节 中毒模型1186
二、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1188
一、泄漏扩散事故后果分析1189
第四节 应用实例1189
二、爆炸灾害模拟分析1191
第一节 事故统计内容1216
第六章 事故统计分析1216
一、事故单位情况1217
二、事故情况1218
四、人员情况1219
三、事故概况1219
五、煤矿企业情况1221
一、综合指标法1222
第二节 事故统计的基本方法1222
二、抽样推断法1226
三、假设检验1229
四、统计模型分析1231
第七章 安全生产事故的索赔及工伤保险1245
一、行政处罚概述1267
第一节 行政处罚1267
第八章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与诉讼程序1267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1269
三、行政处罚的管辖1271
四、行政处罚的适用1272
五、行政处罚的程序1274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1277
第二节 行政复议1277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1277
七、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1277
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1278
三、行政复议的原则1279
四、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1281
五、行政复议机构和行政复议参加人1282
六、行政复议的程序1283
七、行政复议中的法律责任1285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286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1286
第三节 行政诉讼1286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287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1288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1288
六、行政诉讼的证据1289
七、行政诉讼程序1291
一、国家赔偿概述1293
第四节 国家赔偿1293
二、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294
三、行政赔偿1295
四、刑事赔偿1296
五、国家赔偿的时效及经费来源1297
六、国家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1298
第九章 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认定及处理1299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1353
第一节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1353
第十章 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管理1353
二、安全管理的两重性1354
第二节 政府重特大事故预防与控制体系1355
三、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1355
一、重大危险源的辩识与编目1356
二、接收和评估企业报送的安全报告1358
四、向公众提供安全信息1361
三、应急计划1361
五、对危险设施建设时的选址和土地征用实施安全监督管理1362
七、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363
六、对危险设施进行现场监督管理1363
八、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1364
一、概述1366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366
二、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及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1367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369
四、以监督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五大工作系统1371
二、国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要求1373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1373
第十一章 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1373
第一节 安会生产责任制及其重要性1373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1376
一、地方政府在特大安全事故方面应承担的责任1377
第二节 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1377
二、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范例1378
一、经理(厂长)安全职责1380
第三节 企业主要领导安全要生产职责范例1380
三、设备副经理(厂长)安全职责1381
二、生产副经理(厂长)安全职责1381
五、总工程师安全职责1382
四、工程(基建)副经理(厂长)安全职责1382
第四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运行机制1383
第一节 行政责任1385
第十二章 特大安全事故领导责任追究1385
一、行政责任的概念1386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比较1390
第二节 党内责任1391
三、违反《劳动法》造成劳动者损害的民事责任1392
二、国家机关和法人侵权的民事责任1392
第三节 民事责任1392
一、侵权民事责任1392
五、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393
四、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民事责任1393
二、关于犯罪1394
一、刑事责任概述1394
第四节 刑事责任1394
三、关于刑罚1396
四、我国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1398
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1401
第十三章 典型事故调查分析与事故责任认定1401
案例2 重大烟花爆竹药料爆炸事故1404
案例3 钻井船翻船事故1409
案例4 重大死亡事故及列车冲突重大事故1411
案例5 飞机一等飞行事故1413
案例6 特大翻车事故1417
案例7 某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事故1418
案例8 特大燃烧爆炸事故1420
案例9 某建筑坍塌事故1426
案例10 停电事故1430
案例11 吊装特大事故1434
案例12 铸造混砂机死亡事故1439
案例13 钢水外泄爆炸事故1440
一、劳动保护立法的意义1447
第一节 劳动防护立法的意义及法规的组成1447
第六篇 安全生产与劳动防护监管实施1447
第一章 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法律规定1447
二、劳动保护法规的组成1448
二、劳动防护用品研制和生产单位的职责1449
一、用人单位的职责1449
第二节 劳动防护用品的相关法律规定1449
四、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单位的职责1451
三、劳动防护用品经营销售单位的职责1451
六、罚则1452
五、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职责1452
二、头部防护装备分类1454
一、生产过程头部伤害因素1454
第二章 头部防护1454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中头部伤害因素及防护装备分类1454
一、安全帽的组成结构1455
第二节 安全帽1455
三、安全帽的技术要求(GB 2811-1989)1458
二、安全帽的防护机理1458
四、安全帽的种类1461
二、X射线防护头盔1464
一、工作帽1464
第三节 其它防护帽1464
四、防护头罩1465
三、防弹头盔1465
一、安全帽选择原则1466
第四节 安全帽的选择与使用1466
第五节 各国安全帽标准比较1468
二、安全帽的使用1468
一、呼吸器官的伤害因素1472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伤害因素及其防护装备分类1472
第三章 呼吸器官的防护1472
二、呼吸防护装备的分类1478
一、过滤式呼吸器1479
第二节 防尘、毒呼吸用具1479
三、呼吸器官的防护1479
二、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1488
三、隔离式呼吸器1498
四、呼吸防护用具的选择1512
五、呼吸防护用具的使用和维护1513
一、生产过程中眼伤害因素1517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中眼面伤害因素及眼面防护装备分类1517
第四章 眼和面部的防护1517
二、眼面防护用品分类1518
一、焊接护目镜1519
第二节 各种护目镜1519
二、炉窑护目镜1524
三、防微波护目镜1527
四、防激光护目镜1528
五、防射线护目镜1537
六、防冲击眼护具1537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中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因素1542
第五章 听觉器官的防护1542
第二节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法规1543
一、耳塞1545
第三节 护耳器1545
二、耳罩1550
三、防噪声帽1552
四、听力保护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553
二、手(臂)的防护用品分类1554
一、手(臂)的伤害因素1554
第六章 手(臂)的防护1554
第一节 手(臂)的伤害因素及其防护用品分类1554
一、防护手套产品1555
第二节 防护手套和防护袖套1555
三、防护手套的选用、维护和保管1567
二、防护袖套1567
一、足部的伤害因素1569
第一节 足部的伤害因素及其防护用品分类1569
第七章 足部的防护1569
三、鞋底的选择1570
二、防护鞋的款式1570
二、足部防护用品分类1570
第二节 防护鞋的生理卫生要求和防护功能1570
一、防护鞋的结构和部件1570
四、鞋帮的选择1572
五、鞋后跟的选择1573
六、防护鞋的安全技术要求1575
第三节 防静电鞋和导电鞋1577
八、防护鞋(靴)的选用范围1577
七、防护鞋的生理卫生要求和普通的防护功能选择1577
二、防静电鞋和导电鞋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578
一、防静电鞋和导电鞋标准1578
二、技术要求1579
一、产品分类与款式1579
第四节 电绝缘鞋(靴)1579
三、电绝缘鞋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582
三、耐酸碱皮鞋(靴)标准(GB 12018—1989)1583
二、耐酸碱鞋(靴)的使用和保管1583
第五节 耐酸碱鞋(靴)1583
一、耐酸碱鞋(靴)的分类1583
四、耐酸碱胶靴标准(GB 12019—1989)1584
五、耐酸碱塑料模压靴标准(GB 12020—1989)1585
第六节 防刺穿鞋1586
三、技术要求1587
二、产品分类1587
第七节 高温防护鞋1587
一、高温防护鞋的防护原理1587
一、耐油防护鞋标准简介1589
第八节 耐油防护鞋1589
一、产品分类1591
第九节 焊接防护鞋1591
二、耐油防护鞋(靴)的使用1591
二、技术要求1592
第十节 防振鞋1594
二、技术要求1595
一、产品规格1595
第十一节 森林防火鞋1595
一、生产过程中对躯体伤害的因素1597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中对躯体伤害的因素及防护服装的分类1597
第八章 躯体的防护1597
一、款式分类1599
第二节 一般防护服1599
二、防护服装分类1599
三、技术要求1600
二、设计原则1600
一、阻燃防护服标准1602
第三节 阻燃防护服1602
二、阻燃防护服产品1604
一、防静电织物1612
第四节 防静电工作服1612
二、防静电织物的防静电机理1613
三、防静电工作服标准1614
一、防酸工作服标准1617
第五节 防酸工作服1617
四、防静电工作服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617
二、各种防酸工作服产品1623
一、抗油拒水防护服标准1625
第六节 抗油拒水防护服1625
三、防酸工作服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625
二、抗油拒水防护服产品1628
二、号型1630
一、材料一般性能要求1630
第七节 焊接防护服1630
一、标准简介1631
第八节 防水工作服1631
三、缝制要求1631
二、各种防水工作服产品1633
一、产品分类及规格1636
第九节 X射线防护服1636
三、防水服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636
二、技术要求1637
三、X射线防护服产品1638
一、衣料技术要求1639
第十节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1639
二、成品技术要求1640
四、带电作业屏蔽服使用及注意事项1641
三、带电作业屏蔽服产品情况1641
二、成衣要求1642
一、衣料要求1642
第十一节 高压静电防护服1642
一、标准简介1643
第十二节 防尘工作服1643
三、高压静电防护服号型1643
二、防尘工作服产品1645
一、材料1646
第十三节 森林防火服1646
四、缝制工艺1647
三、针距密度1647
二、结构要求1647
二、成衣结构和外观要求1648
一、材料要求1648
五、森林防火服外观1648
第十四节 劳保羽绒服1648
二、生产现状1649
一、材料、形式与规格1649
三、成衣最低充绒量1649
四、缝制要求1649
第十五节 中子辐射防护服1649
二、微波防护服产品技术要求1650
一、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1650
第十六节 微波防护服1650
三、微波防护服产品性能1651
一、技术要求1652
第十七节 防砸背甲1652
四、微波防护服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652
一、对不同微粒直径阻留率1653
第十八节 无纺布防化(毒)服1653
二、产品规格1653
二、液体对不同织物透过的静压力值1654
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的意义和作用1655
一、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的概念1655
第九章 劳动防护产品的安全性能监督检验1655
第一节 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概述1655
三、产品监督检验工作的原则和方法1657
四、劳动防护产品监督检验机构1658
一、产品认证制度和概况1659
第二节 产品认证制度1659
二、产品认证管理规定1660
第三节 特种劳动防护产品安全性能的认证1663
一、对特种劳动防护产品安全性能认证的产品范围和执行标准1664
二、企业申报安全性能认证的程序及申报前的准备工作1665
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审批和颁发1666
四、对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督管理1671
二、现行职业卫生法律体系主要内容1674
一、职业卫生法律体系框架涉及的内容1674
第十章 职业卫生的法律依据1674
第一节 职业卫生法律体系框架1674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1676
第二节 国家法律法规、条例、规范167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内容提要1677
一、职业卫生标准的主要内容1690
第三节 国家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诊断标准1690
二、职业卫生有关标准1691
一、企业工作场所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1700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基本要求1700
第十一章 职业病危害分析1700
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701
一、概述1703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防护1703
二、常见职业中毒1706
三、现场救治1722
四、预防措施1727
二、影响生产性粉尘危害的因素1730
一、基本概念1730
第三节 粉尘危害与防护1730
三、粉尘危害1731
四、粉尘的预防措施1732
一、噪声危害与防护1733
第四节 物理危害因素与防护1733
二、振动危害与防护1736
三、射频电磁场危害与防护1738
四、电离辐射危害与防护1740
五、紫外辐射危害与防护1743
六、不良的气候因素危害与防护1745
一、女职工职业卫生概述1747
第五节 女职工职业卫生防护1747
二、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机能的影响1748
三、有害因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1749
四、妇女劳动保护和女工保健1752
五、女职工的“六期”保护1754
第一节 标准的基本术语1756
第十二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与理解1756
一、总要求1761
第二节 标准要素的要求与理解1761
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762
三、策划1763
四、实施与运行1770
五、检查与纠正措施1781
六、管理评审1791
第三节 标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及系统化1792
一、要素间的逻辑关系1793
二、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1793
三、OHSMS具有实现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的功能1794
四、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是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1794
五、运行控制是控制其风险的关键步骤1795
六、管理体系的监控系统对体系运行起到保障作用1795
七、明确责任机构与职责是实施管理体系的必要前提1796
八、其他要素的作用1796
第四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1797
一、系统性1798
二、先进性1798
三、预防牲1798
五、持续改进1799
四、全过程控制1799
第十三章 职业健康监护与评价1801
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1802
二、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1802
第一节 职业健康检查种类与内容1802
三、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803
四、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1803
一、职业健康检查项目1804
二、职业健康检查周期1804
第二节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1804
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1829
一、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1829
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1830
三、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原则1831
一、职业病管理1834
二、疑似职业病病人与职业病病人保障1834
第四节 职业病人的管理与保障1834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1835
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意义1835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1835
第五节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