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 乔瑞金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383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3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46页
  • 主题词: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英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陈学明1

导论1

第一章 汤普森:回归人道主义45

第一节 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47

一、标示特殊性的“民族主义”47

二、历史哲学的经验特征50

第二节 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55

一、历史主义方法论对阶级的分析55

二、历史主义思维方式及其特征57

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理论立场60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历史观61

二、工人阶级的社会自觉64

三、生产关系的核心地位67

第四节 主体能动性的理论内核69

一、阶级意识70

二、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73

三、历史的推动力74

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77

第二章 霍布斯鲍姆:追寻总体性的全球视野81

第一节 全球视野的政治理念83

一、唯物史观的史学基础83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政治观86

三、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89

四、革命、阶级斗争和政党组织93

五、国际化的策略、战术及全球化问题98

六、作为政治力量的社会主义102

第二节 “进步”的社会发展观103

一、历史整体观103

二、“从下往上看”的底层历史观111

三、从欧洲中心主义情结转向全球视野119

四、古代—现代—后现代的意识形态123

五、基于现实的乌托邦计划129

第三章 威廉斯:走向共同文化的理想社会133

第一节 整体主义的文化视角138

一、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138

二、对精英主义文化的祛魅144

三、感觉结构的哲学意义149

第二节 文化唯物主义的哲学论断156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文化唯物主义156

二、文化领导权问题165

第三节 技术解释学的政治意识173

一、现代主义的文化场域173

二、“意向介入式”的研究路径174

三、“电视流”的意义与价值176

四、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践178

第四节 展现生命本真的共同文化181

一、真正社会民主实现的保证181

二、“与邻为善”的构建原则183

三、现代民主的最大障碍185

四、共同文化的精神内核187

五、共同文化的实现途径188

第四章 伊格尔顿: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文化政治批判192

第一节 变革政治制度的社会批判与文化批判194

一、文化的要义在于社会批判195

二、批判的功能在于政治实践200

三、作为方法的文化政治批评207

第二节 指向人的解放的意识形态210

一、意识形态的多重意蕴211

二、建构崭新的意识形态理论2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人”培育的美学法则223

一、“政治批评”视角下的后现代主义反思224

二、走出幻象之境229

第五章 安德森:守护经典社会主义235

第一节 经典社会主义的哲学态度237

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辩护237

二、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对话240

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遇243

四、与新社会运动实践的交融248

第二节 结构主义的存在哲学251

一、社会型构的整体主义252

二、社会存在的拓扑空间257

第三节 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264

一、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265

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的批判270

三、安德森“武器的批判”2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学278

一、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祛魅279

二、反资本主义的多元潜能282

三、革命的乌有之乡283

第六章 柯亨:倡导公平可致的技术与社会批判290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技术批判立场292

一、技术批判的历史维度292

二、技术批判的方法维度294

三、技术批判的价值维度296

第二节 本质主义的技术实践观298

一、技术本质的语义分析299

二、技术功能的首要性303

三、“技术决定论”辩护311

四、社会批判的技术范式314

第三节 平等主义的技术价值论318

一、技术本质的解蔽与回归318

二、技术发展的平等困境324

三、对社会不平等的批判327

第四节 公平、自由的社会主义理想340

一、平等主义理想的可致性340

二、从自由“主义”到平等的自由352

第七章 吉登斯:创建自我认同的生活政治社会365

第一节 民主主义的社会批判367

一、现代性的内涵及其特征368

二、现代性的多维制度分析370

三、现代性的动力机制372

四、现代性的国家权力374

五、现代性与后现代性379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现代政治380

一、工业主义与军事化的结合381

二、行政力量的全面扩张383

三、监控的集中化385

四、极权主义的政治后果386

五、社会运动的兴起390

第三节 商品化的资本主义本性395

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点395

二、资本主义劳动的必然特征400

三、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关系的本质403

第四节 自我认同的社会哲学405

一、自我认同的基本特征405

二、自我认同与现代性409

三、自我认同的反思性超越与解放的政治411

第八章 科琴:聚焦实践的哲学418

第一节 辩证的实践哲学419

一、马克思的哲学构造419

二、马克思思想的核心422

三、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质疑427

第二节 展现社会秩序本质的人类实践429

一、规律与历史决定论430

二、“世代”的历史概念435

第三节 科学主义的实践观439

一、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440

二、《资本论》的主要经济假设444

第四节 人类解放的社会革命460

一、革命时期的革命观461

二、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468

第九章 佩珀:重塑主体的生态社会主义479

第一节 辩证的生态观484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485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进程的解释488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生态灾难491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491

二、生态帝国主义肆虐495

三、虚假意识控制了人类498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论意指501

一、技术中心主义摧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502

二、生态中心主义阻碍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507

三、坚持人类中心主义512

第四节 生态主义的社会主义516

一、对极端绿色分子的批判516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521

第十章 哈维:开启历史—地理唯物主义534

第一节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空间哲学539

一、新“空间”理念的崛起539

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四重原则542

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解释学意蕴548

第二节 有机论的资本理论551

一、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551

二、对资本积累理论的改造554

三、资本与“空间修复”558

第三节 整体主义的社会批判559

一、后现代主义是另一种视角560

二、时空的社会性与整体性562

三、后现代主义社会批判的实质566

第四节 乌托邦理想的政治诉求567

一、空间的政治性568

二、人类解放的政治学570

三、未来社会的乌托邦规划576

结束语583

附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成果年表588

参考文献607

索引622

后记6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