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肠病学 基础与临床 basic knowledge & clinical practice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肠病学 基础与临床 basic knowledge & clinical practice](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4761614.jpg)
- 戈之铮,刘文忠主编;马雄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75062761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肠病学 基础与临床 basic knowledge & clinical practice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小肠解剖与组织学第一节 小肠解剖学1
一、十二指肠1
二、空肠和回肠2
四、小肠的淋巴回流3
三、小肠的血液供应3
五、小肠的神经支配4
一、黏膜层5
第二节 小肠组织学5
二、黏膜下层8
三、肌层和浆膜9
第二章 小肠运动第一节 与小肠运动相关的正常结构11
第二节 小肠运动的电生理基础12
一、消化期小肠的运动特征13
第三节 小肠运动的特征13
三、小肠运动与食糜消化吸收14
二、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类型14
二、肠神经系统15
一、基本电节律控制15
第四节 小肠运动的调节15
四、激素的控制17
三、外来神经的控制17
第五节 小肠运动异常的临床联系19
一、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24
第三章 小肠分泌第一节 肠上皮转运的基本特点24
二、跨上皮转运25
三、通道、载体和泵26
二、营养物-偶联的Na+转运27
一、顶膜Na+通道27
第二节 液体和电解质的转运27
六、Cl-的分泌28
五、Cl-的吸收28
三、Na+-H+交换体28
四、电中性的NaCl的吸收28
八、碳酸氢盐转运29
七、K+的转运29
第三节 小肠分泌的调节30
一、神经调节31
二、免疫调节32
四、渗透效应33
三、系统调节33
五、促分泌因子34
第四章 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第一节 胃肠道协调功能37
一、脂肪的摄取39
第二节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39
二、脂肪的消化40
三、跨黏膜刷状缘的转运42
五、细胞内的过程43
四、其他脂质的消化43
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45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45
二、肠腔内的消化46
三、跨膜转运47
一、蛋白质的摄入48
第四节 蛋白质48
四、从上皮细胞逸出48
二、蛋白质的消化49
三、蛋白质的吸收50
一、水溶性维生素52
第五节 维生素52
四、蛋白质从上皮中逸出52
二、脂溶性维生素55
一、钙56
第六节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6
三、铁57
二、镁57
四、稀有元素59
四、黏膜吸收和乳糜微粒形成减少64
三、脂肪分解下降64
第五章 吸收不良综合征第一节 脂肪吸收不良64
一、混合缺陷64
二、脂肪溶解下降64
一、肠腔内碳水化合物水解缺陷65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65
五、乳糜微粒淋巴转运缺陷65
第二节 蛋白质和氨基酸吸收不良65
一、肠腔内蛋白分解(蛋白质水解)缺陷65
二、肽黏膜水解缺陷,短肽及氨基酸吸收减少65
二、维生素B12(钴胺素)66
一、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66
二、碳水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膜缺陷66
第四节 维生素吸收不良66
一、钙67
第五节 矿物质吸收不良67
三、叶酸67
四、其他水溶性维生素67
一、结肠对未完全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回收68
第六节 吸收不良的补偿机制68
二、镁68
三、铁68
四、锌68
五、铜68
三、结肠对钙的回收69
二、结肠在脂肪吸收不良中的作用69
二、果糖吸收不良和果糖不耐受70
一、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70
第七节 特殊疾病状态的吸收不良70
四、淀粉样变性71
三、回肠脂肪酸吸收不良引起的脂肪泻71
六、老年人吸收不良72
五、胃切除术后的吸收不良72
八、造成吸收不良的先天性缺陷73
七、结缔组织疾病73
九、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关的吸收不良74
十、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中的吸收不良75
第八节 吸收不良的一般处理方法77
一、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79
第六章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第一节 病理生理79
三、吸收不良的机制80
二、肠道稳态80
四、诱发因素81
第二节 临床表现82
一、病史83
第三节 诊断83
五、呼气试验84
四、小肠液细菌培养84
二、小肠钡剂灌肠84
三、基本的实验室检测84
二、抗生素治疗85
一、病因治疗85
第四节 治疗85
四、生态制剂86
三、促动力药物86
五、营养支持87
第七章 小肠功能障碍第一节 定义88
第三节 分类89
第二节 病因89
一、全肠外营养90
第五节 治疗90
第四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90
三、小肠移植91
二、肠管康复91
一、切除小肠的长度93
第八章 短肠综合征第一节 病理生理93
一、第一阶段(急性反应期)94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94
二、切除小肠的部位94
三、回盲瓣是否保留94
四、剩余小肠及机体的代偿程度94
二、尿结石95
一、胆结石95
二、第二阶段(功能代偿期)95
三、第三阶段(稳定期)95
第三节 并发症95
一、内科治疗96
第四节 诊断96
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96
四、贫血96
五、低蛋白和低胆固醇血症96
六、低血钙和低血镁96
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96
二、外科治疗98
第九章 乳糜泻第一节 流行病学99
第三节 病理变化100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00
第五节 临床表现101
第四节 疾病分类101
一、血清学检查102
第六节 诊断102
四、小肠活检103
三、影像学检查103
二、血液学和生化检查103
第七节 治疗104
五、小肠吸收功能检查104
第八节 与乳糜泻有关的疾病105
第十章 Whipple病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07
第二节 临床表现108
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109
六、发热109
一、神经系统109
二、眼109
三、肺109
四、心109
五、淋巴结109
一、消化道内镜110
二、电子显微镜111
第四节 治疗112
四、细菌培养112
三、多聚酶链反应(PCR)112
二、流行病学115
一、定义115
第十一章 肠道感染第一节 急性感染性腹泻115
四、病理生理机制116
三、传播途径116
五、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17
第二节 慢性感染性腹泻121
第十二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第一节 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无关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7
第二节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伪膜性肠炎128
二、发病机制129
一、病理生理学129
四、诊断131
三、临床表现131
五、治疗133
第十三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37
一、主要临床表现138
第二节 临床特点138
三、X线检查139
二、粪便检查139
二、临床分型139
第三节 诊断方法139
一、血象139
五、鉴别诊断140
四、病理学改变140
一、非手术治疗141
第四节 治疗措施141
三、预防142
二、外科手术治疗142
第十四章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第一节 病理和发病机制143
二、超声检查144
一、X线腹部平片144
第二节 临床表现144
第三节 辅助诊断检查144
第四节 N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45
四、细菌学检查145
三、X线CT145
三、抗菌药物146
二、升高粒细胞146
第五节 NE的治疗146
一、肠外营养146
五、外科手术147
四、胃肠减压147
第十五章 小肠结核第一节 发展史和流行病学149
第三节 病理和病理生理150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50
第五节 诊断评价152
第四节 临床表现152
第六节 鉴别诊断154
第七节 治疗和预后155
第十六章 小肠孤立性和弥漫性溃疡第一节 孤立性小肠溃疡158
二、病理159
一、临床表现159
五、NSAID引起的小肠溃疡160
四、氯化钾引起的小肠溃疡160
三、治疗160
一、背景161
第二节 弥漫性小肠溃疡161
二、临床表现162
五、内镜下表现163
四、病理163
三、实验室检查163
七、治疗和预后164
六、小肠造影表现164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166
第十七章 克罗恩病第一节 流行病学166
四、免疫因素167
三、感染因素167
一、环境因素167
二、遗传因素167
一、消化系统表现168
第四节 临床表现168
第三节 病理168
四、并发症169
三、肠外表现169
二、全身表现169
二、X线检查170
一、实验室检查170
第五节 辅助检查170
四、结肠镜检查171
三、CT、MRI和/或B超检查171
第六节 诊断172
五、胶囊内镜检查172
第七节 疾病活动指数评估173
五、其他174
四、急性阑尾炎174
第八节 鉴别诊断174
一、肠结核174
二、小肠恶性淋巴瘤174
三、溃疡性结肠炎174
二、药物治疗175
一、一般治疗175
第九节 治疗175
四、手术治疗176
三、局限于小肠的克罗恩病治疗176
第十节 预后177
第十八章 嗜酸性细胞性肠炎第一节 胃肠道嗜酸性细胞组成与功能181
一、食物过敏183
第二节 发病机制183
第三节 临床表现184
三、药物184
二、寄生虫感染184
第四节 诊断185
第五节 治疗186
第十九章 食物变态反应第一节 流行病学191
三、参与食物变态反应的细胞和体液免疫192
二、食物变应原及影响其吸收的因素192
第二节 发病机制192
一、正常的生理屏障192
一、IgE介导的食物诱导胃肠道超敏反应193
第三节 胃肠道表现193
四、口服耐受193
五、遗传易感性193
二、非IgE介导的食物诱导胃肠道变态反应194
第四节 诊断195
第五节 治疗196
第二十章 非甾体类消炎药与小肠疾病第一节 NSAID的药理性能198
一、前列腺素生成受抑制199
第二节 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的发病机制199
一、溃疡200
第三节 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的临床表现200
二、局部损害200
三、其他因素200
三、NSAID引起的肠病201
二、狭窄201
六、51铬乙二胺四醋酸测肠道通透性202
五、粪便中定量测定111In标记白细胞202
第四节 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的诊断方法202
一、小肠镜202
二、胶囊内镜202
三、小肠钡剂灌肠202
四、核素标记红细胞202
一、选择性抑制剂203
第五节 NSAID相关性小肠损害的治疗203
七、粪便中钙卫蛋白(calprotectin)定量测定203
四、重组人乳铁蛋白(lactoferrin)204
三、谷氨酰胺(glutamine)204
二、前列腺素制剂204
第二十一章 放射性小肠炎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206
一、症状207
第二节 临床表现207
三、辅助检查208
二、体征208
二、药物治疗210
一、 一般治疗210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210
第四节 治疗210
三、手术治疗211
第六节 预后212
第五节 预防212
第二十二章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第一节 生理和病理214
第二节 临床表现215
一、不伴溃疡或糜烂的黏膜疾病217
第三节 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相关的一些疾病217
一、实验室检查218
第四节 诊断218
二、伴有溃疡和糜烂的黏膜疾病218
三、淋巴管阻塞或淋巴液压力升高218
二、可疑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患者的诊断程序220
第五节 治疗221
第二十三章 十二指肠壅滞症第一节 病因224
第二节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225
四、实验室检查226
三、并发症226
一、临床症状226
二、体征226
三、神经性厌食227
二、消化性溃疡227
第三节 鉴别诊断227
一、慢性胃炎227
一、内科治疗228
第四节 治疗228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228
五、幽门梗阻228
六、十二指肠梗阻228
二、手术治疗229
一、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分类230
第二十四章 小肠梗阻第一节 病因与分类230
一、局部变化231
第二节 病理生理231
二、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231
三、按梗阻部位分类231
四、按梗阻程度分类231
一、症状232
第三节 临床表现232
二、全身变化232
三、辅助检查233
二、体征233
一、是否肠梗阻234
第四节 诊断234
第五节 治疗235
四、其他235
二、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235
三、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梗阻235
二、解除梗阻236
一、基础治疗236
二、肠蛔虫堵塞237
一、粘连性小肠梗阻237
第六节 常见小肠梗阻237
三、肠扭转和肠套叠238
第二十五章 小肠假性梗阻第一节 病因240
二、体征242
一、症状242
第二节 临床表现242
三、胃和小肠转运试验243
二、放射学检查243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243
一、血液学检查243
六、小肠活检244
五、自主神经试验244
四、胃和小肠测压244
第五节 治疗245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245
第四节 诊断245
一、假性梗阻还是机械性梗阻245
二、小肠假性梗阻还是结肠假性梗阻245
四、促动力药物246
三、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246
一、一般原则246
二、营养246
五、手术治疗247
一、病因249
第二十六章 肠扭转、肠套叠第一节 肠扭转249
五、治疗250
四、诊断250
二、病理250
三、临床表现250
一、定义251
第二节 肠套叠251
四、临床表现252
三、病理252
二、病因252
六、治疗253
五、诊断253
二、诊断255
一、高危因素255
第二十七章 小肠缺血症第一节 急性肠系膜缺血症255
三、鉴别诊断257
四、治疗258
一、诊断259
第二节 慢性肠系膜缺血症259
五、预后259
三、治疗260
二、鉴别诊断260
四、预后261
第二十八章 小肠出血第一节 概论263
第二节 病因265
一、血管病变266
二、小肠肿瘤267
六、黏膜溃疡268
五、憩室病268
三、Dieulafoy's症268
四、Meckel憩室268
一、X线小肠检查269
第三节 诊断方法269
七、近段上消化道的各种病变269
三、血管造影270
二、核素扫描270
五、小肠镜271
四、剖腹探查271
一、临床特征279
第二十九章 小肠息肉第一节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79
二、遗传缺陷282
四、处理283
三、诊断283
第二节 遗传性皮肤色素肠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287
一、临床特征288
四、普查289
三、诊断289
二、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289
一、临床特征291
第三节 家族性幼年性息肉病(Familial-Juvenile polyposis)291
五、治疗291
三、诊断292
二、遗传学和病理生理292
一、临床特征293
第四节 Cowden综合征(Cowden syndrome,CS)293
四、普查293
五、治疗293
三、Bannayan-Riley-Ruvalcaba(BRR)综合征294
二、诊断294
第五节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Gorlin syndrome)295
五、监控295
四、遗传学295
第七节 不明原因的息肉病综合征296
第六节 遗传性混合性息肉病综合征(Hereditary mixed polyposis syndrome)296
二、Devon息肉病(Devon Polyposis)298
一、炎症性肠病298
第八节 伴炎性息肉的息肉病综合征(Polyposis syndromes with inflammatory polyps)298
第三十章 小肠肿瘤第一节 流行病学306
第三节 病理307
第二节 病因307
一、腺瘤(adenoma)308
三、类癌(carcinoid)309
二、腺癌(adenocarcinoma)309
四、间质瘤(stromal tumor)310
七、纤维瘤和纤维肉瘤(fibroma and fibrosarcoma)311
六、血管瘤(hemangioma)311
五、脂肪瘤与脂肪肉瘤(lipoma and liposarcoma)311
十、小肠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cancer of small intestine)312
九、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leiomyoma and leio-myosarcoma)312
八、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s)312
三、消化道出血313
二、腹部肿块313
第四节 临床表现313
一、腹痛313
九、厌食314
八、恶心呕吐314
四、肠梗阻314
五、肠穿孔及腹膜炎314
六、腹泻314
七、发热314
一、X线检查315
第五节 诊断315
五、手术探查316
四、B型超声和CT316
二、纤维内镜检查316
三、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316
一、腺瘤317
第七节 不同类型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317
第六节 治疗和预后317
四、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318
三、血管瘤318
二、脂肪瘤318
七、间质瘤319
六、类癌319
五、腺癌319
九、平滑肌瘤320
八、淋巴瘤320
第三十一章 小肠憩室第一节 病理生理322
四、麦克尔憩室323
三、腔内憩室323
一、十二指肠憩室323
二、空、回肠憩室323
第二节 临床表现324
三、鉴别诊断325
二、其他检查325
第三节 小肠憩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25
一、影像学检查325
四、外科治疗326
三、并发症的治疗326
第四节 治疗326
一、治疗原则326
二、内科治疗326
一、感染学说328
第三十二章 肠道气囊肿症第一节 发病机制328
第二节 病理表现329
三、营养失调学说329
二、机械学说329
一、X线检查330
第四节 辅助检查330
第三节 临床表现330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31
二、纤维内镜检查331
四、药物治疗332
三、氧疗332
一、肠源性囊肿332
二、结肠息肉和恶性肿瘤332
三、肠淋巴管瘤332
第六节 治疗332
一、病因治疗332
二、改善营养332
七、外科治疗333
六、纤维结肠镜下治疗333
五、药物灌肠333
第三十三章 吸收不良的诊断方法第一节 病史和体格检查335
三、诊断思路336
二、实验室检查336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336
一、内镜检查、黏膜活检和肠分泌物针吸术337
第二节 解剖学研究337
二、腹部放射影像检查338
一、脂肪吸收不良检查339
第三节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339
三、蛋白质吸收不良检查341
二、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检查341
四、钴胺素(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检查342
七、胆盐吸收不良检查343
六、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343
五、细菌过度生长检查343
八、D-木糖试验344
九、肠通透性试验345
二、设备349
一、受试者349
第三十四章 小肠测压检查第一节 术前准备349
第二节 选择适宜的传感器数目及传感器置放位置350
第四节 数据记录系统351
第三节 放置导管的操作351
一、记录模式352
二、数据分析与临床联系353
第五节 临床意义354
二、外套管358
一、操作技术358
第三十五章 小肠镜第一节 推进式小肠镜358
三、可变硬度式小肠镜359
五、治疗360
四、腹腔镜辅助的小肠镜检查360
一、操作技术362
第二节 探针式小肠镜362
六、并发症362
第三节 术中小肠镜363
三、并发症和不足363
二、诊断363
二、诊断和治疗364
一、操作技术364
第四节 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365
三、并发症365
一、设备和操作技术366
二、临床应用367
第三十六章 胶囊内镜第一节 历史375
第二节 原理376
第三节 定位系统378
第四节 术前准备和术中注意事项379
第五节 操作过程380
第六节 适应证381
第七节 禁忌证382
第八节 并发症384
第九节 早期临床验证388
一、胶囊内镜与其他小肠检查方法的比较389
第十节 临床应用价值389
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396
三、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400
四、胶囊内镜对慢性腹痛患者的诊断403
五、胶囊内镜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404
六、胶囊内镜对乳糜泻的诊断410
七、胶囊内镜对非甾体类消炎药引起肠道损害的诊断411
八、胶囊内镜对遗传性肠道息肉病或非息肉病综合征患者的小肠监控413
第十一节 胶囊内镜标准术语415
二、胶囊内镜标准术语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报告框架和报告内容416
一、胶囊内镜——最低标准术语系统[Minimalstandard terminology(MST)]416
第十二节 胶囊内镜所见419
第十三节 小结和展望421
二、禁忌证425
一、适应证425
第三十七章 小肠X线检查第一节 小肠X线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425
一、检查方法426
第二节 检查技术426
三、稀钡连续灌注小肠造影的操作步骤427
二、小肠钡剂灌肠检查灌注要点427
第三节 小肠的正常X线表现428
一、小肠肿瘤性病变429
第四节 小肠疾病的X线表现429
二、小肠非肿瘤性病变435
一、CT检查方法441
第三十八章 CT、MRI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一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441
二、MRI检查方法442
一、小肠肿瘤443
第二节 小肠常见病变的CT及MRI表现443
二、克罗恩病的CT及MRI诊断447
三、小肠结核的CT及MRI诊断448
四、小肠梗阻的CT及MRI诊断450
五、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及MRI诊断452
一、成像设备455
第三十九章 小肠血管造影第一节 小肠血管造影设备455
二、造影器械456
一、造影基本方法457
第二节 小肠血管造影术457
三、对比剂及其使用457
三、造影术前准备458
二、血管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458
二、小肠异常血管造影表现459
一、血管造影正常表现459
第三节 小肠血管造影表现459
二、非血池显像剂示踪法468
一、血池显像剂示踪法468
第四十章 核素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468
三、临床评价469
一、原理470
第二节 麦克尔憩室470
二、药物471
二、放射性药物472
一、原理472
第三节 蛋白丢失性肠病472
四、临床评价473
三、方法473
四、胰腺异位(pancreatic heterotopia)475
三、小肠重复(dulplication)475
第四十一章 小肠病理学第一节 先天性畸形475
一、小肠闭锁和狭窄(atresia and stenosis)475
二、小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475
五、憩室(diverticulum)476
一、十二指肠炎(duodenitis)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477
第二节 炎症477
六、胃黏膜异位(gastric heterotopia)477
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478
四、嗜酸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enteritis)481
三、肠结核481
八、肠型Behcet病482
七、抗癌药性小肠炎482
五、Yersinia杆菌性小肠炎482
六、放射性小肠炎482
十二、假膜性小肠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483
十一、急性蜂窝织性肠炎483
九、急性坏死性小肠炎(acute necrotizing entero colitis)483
十、慢性溃疡性空肠-回肠炎483
一、肠梗阻484
第三节 阻塞性及循环障碍性疾病484
十三、急性非特异性末端回肠炎及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84
十四、伤寒和副伤寒484
三、缺血性肠病(ischemic bowel disease)485
二、肠梗死(infaraction of intestine)485
三、Whipple氏病486
二、热带口炎性腹泻(tropical sprue)486
第四节 小肠吸收不良486
一、乳糜泻(celiac disease,celiac sprue disease)486
第五节 小肠肿瘤487
一、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tumours)489
二、非上皮性肿瘤(non-epithelial tumours)493
三、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s)497
四、转移性肿瘤(secondary tumours)501
五、息肉(polyps)502
一、肠内营养优点505
第四十二章 肠内营养第一节 概述505
二、营养状况的评价506
一、肠内营养适应证507
第二节 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507
三、肠内营养液508
二、输注方法508
四、肠内营养成分和吸收509
六、肠内营养监测510
五、肠内营养的并发症510
二、短肠综合征511
一、炎症性肠病511
第三节 肠内营养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511
三、放射性肠炎512
四、乳糜泻512
五、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512
六、淀粉样变性513
第四十三章 小肠移植第一节 小肠移植的手术适应证515
第二节 小肠移植的术式516
第三节 移植免疫反应的监测与防治517
第四节 小肠移植后的感染性疾病518
第六节 小肠移植的预后519
第五节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