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伟人的征程 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文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316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毛泽东(1893~1976)-生平事迹;中苏关系-史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伟人的征程 中苏关系曲折发展中的毛泽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一、俄国十月革命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3
(一)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3
(二)毛泽东初识“木斯哥万国共产党”,在长沙建立中共早期组织9
二、共产国际确认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策略12
(一)马林来华,共产国际内部对国共合作方针的争议12
(二)毛泽东积极推进国共合作18
三、“全部政策的中心问题乃是农民问题”22
(一)毛泽东成为农民运动的领袖22
(二)莫斯科赞扬毛泽东26
四、在工农革命武装问题上同莫斯科的分歧28
(一)莫斯科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国民党的将军28
(二)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32
五、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形势的不同论断37
(一)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三阶段论”和对形势的估计37
(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38
六、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46
(一)“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分歧46
(二)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49
七、“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与反对“本本主义”的抗争60
(一)中共临时中央大力推行“国际路线”60
(二)奥托·布劳恩(李德)军事教条主义的恶果65
(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75
八、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分歧83
(一)苏联、共产国际从“反蒋抗日”并举到“联蒋抗日”统一战线的提出83
(二)毛泽东从反蒋、逼蒋到联蒋的策略方针转变91
九、在如何抗日问题上的原则争论100
(一)共产国际、斯大林以蒋介石、国民党为抗战主体的战略方针100
(二)季米特洛夫提出的法共“人民阵线”不适合中国——毛泽东和王明右倾错误的根本分歧104
(三)斯大林派崔可夫来华的实质122
十、《延安日记》与历史真相128
(一)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孙平)大国主义立场及其《延安日记》128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支持共产国际、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138
十一、毛泽东对共产国际功过的评述145
(一)共产国际宣布解散145
(二)毛泽东论共产国际的功过151
十二、共产国际解散后苏联、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57
(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57
(二)莫斯科电促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和中共中央制定挺进东北的方针161
(三)斯大林派米高扬到西柏坡167
下篇177
十三、毛泽东首访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前前后后177
(一)刘少奇秘密访苏,为毛泽东出访做必要的准备177
(二)毛泽东晤谈斯大林180
(三)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84
十四、“抗美援朝”——斯大林确认毛泽东不是半个铁托,是国际主义者190
(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入侵190
(二)斯大林支持参战,却怕与美国直接冲突191
(三)毛泽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抗美援朝”195
十五、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领导层权力斗争中上台201
(一)毛泽东发表署名文章《最伟大的友谊》201
(二)赫鲁晓夫上台初期,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示好203
十六、中苏之间发生意识形态分歧211
(一)分歧始于苏共二十大211
(二)苏共二十大后的震荡——波匈事件216
(三)毛泽东参加1957年莫斯科会议及其影响223
十七、中苏分歧、裂缝逐步扩大230
(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230
(二)苏联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236
十八、赫鲁晓夫推销“戴维营精神”,中苏开始分道扬镳240
(一)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错误立场——赫鲁晓夫访美的前奏240
(二)中国对赫鲁晓夫推销“戴维营精神”的抵制242
十九、意识形态争论不断升级,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250
(一)苏共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搞突然袭击250
(二)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协议和合同256
(三)苏共二十二大,争论再次激化262
二十、公开论战269
(一)论战的由来269
(二)空前的论战高潮及其深远影响274
二十一、论战形势突变280
(一)赫鲁晓夫下台280
(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284
(三)《评莫斯科三月会议》,中共拒绝派代表出席苏共二十三大288
二十二、全面破裂294
(一)苏方指名道姓地攻击毛泽东294
(二)苏联组织反华包围圈,珍宝岛兵戎相见297
(三)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尾声:对苏反包围战略的形成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