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个世纪的跨越 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个世纪的跨越 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
  • 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4223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上海交通大学-校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个世纪的跨越 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近代高等学府的雏形1

一、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2

育人为自强之本2

上奏光绪皇帝办新学4

选址徐家汇开学7

首任公学总理何嗣焜11

开师范教育之先河16

二、从师范院到特班16

为大学储备生源19

蔡元培与42位特班生23

张元济主持译书院27

远赴重洋的南洋学子30

三、中国教育有系统组织的开端33

“南洋”与“公学”33

创立分层设学的学制37

中学西学孰轻孰重40

“墨水瓶”事件43

四、公学办学的转向43

公学的转向46

办商科归属商部47

第二章 举步前行的工科教育52

一、创办工科大学53

从商科转向工科53

商船与路电的两全抉择57

南洋大学的试建61

独辟蹊径办管理64

孙中山莅校演讲68

二、工程教育先驱唐文治71

不为良相,即为良师71

尚实的办学思想76

一等人才,一等品行80

三、渐趋成形的教学特色83

以西方教育为师83

学以致用的课程设置87

中英文教育并重91

第三章 享誉中外的东方MIT96

一、组建交通大学97

叶恭绰合组交通大学97

董事会风波102

淩鸿勋苦撑南洋107

蔡元培改科设系111

王伯群、孙科:部长兼校长115

理工管结合118

二、渐入“黄金时期”118

名师荟萃122

教学特色逐步形成126

“三大建筑”了夙愿130

把“麻省”搬到了中国135

三、特立独行的黎照寰140

独立自主的办校理念140

培养“实业计划”的实行家143

倡导研究高深学术146

执信西斋旧事150

四、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150

组织“一社”154

求学不忘爱国159

第四章 在动荡岁月中薪传165

一、孤岛中艰难维持166

移校租界166

无校区的大学169

张廷金维持校务173

二、大后方的高教奇葩177

从小龙坎到九龙坡177

分校到总校的转换180

陆海空皆备的学科体系184

延绵于沪、渝两地的教学传统187

二、困境中的蛰伏191

会合复校191

吴保丰并非“无能治校”196

程孝刚“安定中求进步”200

困境中维持教学204

四、不平静的校园210

“人民无伪,学生无伪”210

护校运动213

“民主堡垒”217

第五章 新中国诞生与交大发展225

一、建国初期的崭新风貌226

两个“第一号令”226

院系调整中的交大233

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经验238

彭康说“要为国家多培养几个钱学森”242

二、上海、西安两所交大的出现246

国务院决定西迁246

周总理亲切关怀251

“整风反右”扩大化258

三、在曲折中前进259

“大跃进”时期的教学科研259

归属国防科委264

贯彻“高教六十条”267

第六章 “文革”中的浩劫与抗争274

一、“文革”灾难275

“文革”爆发 全校大乱275

“清队”和“一打三反”281

“交大运动是温吞水”287

二、逆境中的坚韧289

成立党的核心小组289

违背客观规律的“教育革命”294

夹缝中的科学研究297

师生揭批“四人帮”301

第七章 改革开放勃发生机304

一、否定“两个估计”305

交大代表的呼声305

第一个大学访美代表团311

王震、柴树藩的支持316

二、高校管理改革的探索321

“第一个吃螃蟹”321

邓小平接见和《政府工作报告》326

三、磨砺内功求发展329

拓展学科门类329

教学改革育新人331

建设科学研究中心336

管理改革的艰难实践341

四、充满活力的闵行新校区342

历史性的抉择342

新校区的建设345

与水利电力部联合办学349

新校区的运行351

五、校园稳定和德育创新355

两次学潮风波355

学生工作新模式359

第八章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363

一、把握世纪之交的机遇364

南方谈话的推动364

国家教委和上海市共建交大367

世纪华诞 百年庆典369

率先跻身“211工程”374

首批列入“985”工程378

二、改革攻坚求发展381

打破围墙 联合办学381

海纳百川 汇聚人才382

培养创新人才385

科学研究上水平393

后勤、住房制度改革400

新形势下的党建405

三、创建一流的精神风貌405

树根立魂铸英才409

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412

四、为再铸百年辉煌奠基418

江泽民的期望418

走国际化办学之路422

闵行二期建设与紫竹科学园区426

上海交大与二医大强强合并430

后记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