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医肿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裕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714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中医学:肿瘤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中医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背景与现状1
一、严峻的现实1
目录1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述1
(三)中医肿瘤学的调整3
(二)医学的根本性变革3
二、中医学的角色调整3
(一)传统的角色3
(一)上古的探索4
一、中医认识的历史演变4
第二节 历史的纵横观4
(三)汉唐的阐述5
(二)《内经》的认识5
(五)明清的深入6
(四)宋元的深化6
(四)物理致癌说的证据7
(三)感染致癌说的确立7
二、西医研究的发展脉络7
(二)早期的化学致癌说7
(六)抑癌基因发现——重要里程碑8
(五)突变学说的形成8
(一)理论观念的更新9
一、新的观念9
第三节 新的观念、新的希望9
(四)三个层次的康复目标与综合治疗10
(三)中医药学无可替代的作用10
(二)“以人为本”新防治观的确立10
二、新的探索11
(五)其他新的命题11
(三)“王道”为主,“零毒化疗”抑杀肿瘤12
(二)“以人为本”,治疗肿瘤12
(一)中医学防治肿瘤意义的重新定位12
(六)重视内外兼治13
(五)倡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说13
(四)传统中医药疗法的重新评估13
(八)注重综合措施14
(七)肿瘤防治是项系统工程14
(二)中医学的命名与分类16
(一)肿瘤和癌的中医学认识16
第二章 肿瘤学基础16
第一节 肿瘤的病理16
一、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6
(三)肿瘤的现代命名与分类17
(一)肿瘤的良性与恶性19
二、肿瘤的分级和分期19
(三)恶性肿瘤的分级与病理分期20
(二)恶性肿瘤中的癌与肉瘤20
(一)常见的中医相关病症名21
三、肿瘤相关的常见术语21
(二)常见的现代病理术语23
(二)生物学特征25
(一)形态学特征25
第二节 肿瘤细胞生物学25
一、肿瘤的细胞特征25
(一)细胞增殖周期26
二、细胞周期与肿瘤26
(三)细胞生化学特征26
(四)细胞遗传学特征26
(二)肿瘤细胞的增殖特点27
(三)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28
(二)浸润的主要方式30
(一)浸润的主要机制30
(四)细胞周期和治疗关系30
第三节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30
一、肿瘤的浸润30
(三)肿瘤转移的主要类型与途径31
(二)转移的环节与特点31
二、肿瘤的转移31
(一)转移的主要机制31
(一)生物学因素32
四、影响肿瘤转归与预后的因素32
三、中医学的相关认识32
(二)非生物学因素33
(三)治疗因素34
(一)衡量健康的新概念35
一、健康观和疾病观35
第三章 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35
第一节 认识的观念负荷35
(一)历史上的医学模式36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36
(二)以新疾病观来认识肿瘤病因36
(二)问题与思考38
(二)化学因素39
(一)概述39
第二节 肿瘤病因研究39
一、外因——外部环境因素39
(三)生物性致癌因素41
二、内因44
(四)物理因素44
(一)肿瘤易感性45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46
(二)细胞内外因素的影响46
(一)社会因素48
三、其他因素48
(二)个性及精神因素49
(三)时间生物学因素51
(一)“渐生”的癌变基础53
一、全身或局部功能失调:癌变可能发生的基础53
第四章 肿瘤的发病机制53
第一节 中医学的解释:全身的失常与局部的癌瘤53
(二)癌变基础的现代解释——内环境或微环境失调54
(三)癌变基础的主要类型55
(一)痰与早中期癌瘤57
二、痰、瘀、毒:癌瘤已成时症候病机57
(二)瘀——与癌瘤相伴而发展58
(三)毒——晚期癌瘤的伴生产物60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癌变机制——干细胞分化障碍61
(二)干细胞与临床62
(一)干细胞基础62
一、干细胞的研究62
(二)分化控制64
(一)细胞与分化64
二、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64
(一)肿瘤细胞分化异常假说65
三、肿瘤细胞是分化异常的细胞65
(二)微环境的影响66
(三)重视并重新理解肿瘤组织的低分化状态67
(二)肿瘤干细胞的特征69
(一)有否肿瘤干细胞69
四、肿瘤干细胞问题69
(四)研究现状与未来70
(三)肿瘤干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与肿瘤的进展70
(二)基因突变假说不能解释的问题71
(一)支持基因突变假说的证据71
第三节 分子水平的癌变机制——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71
一、肿瘤的基因突变理论71
(一)癌基因72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72
(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74
(二)抑癌基因74
(一)细胞程序化死亡与凋亡75
一、细胞凋亡异常与肿瘤发生75
第四节 癌变机制的综合解释75
二、困惑与思考76
(二)细胞凋亡异常与癌症的发生76
(二)正与反的不同证据79
一、免疫监视学说与肿瘤的发生79
第五章 肿瘤与免疫79
第一节 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79
(一)不同的理论解释80
二、肿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80
(二)肿瘤细胞自身因素引起的免疫逃逸机制81
(二)抗体在肿瘤免疫中的正负效应83
(一)抗原抗体结合后的抗肿瘤作用83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83
一、体液免疫83
三、非特异性免疫84
二、细胞免疫84
二、扶正与肿瘤的防治85
一、中医正气的免疫学意义85
(一)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作用85
(二)单核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85
第三节 中医中药与免疫85
三、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学机制86
(一)癌前状态及其预防88
二、癌前状态及癌前期病变88
第六章 肿瘤的诊断概况88
第一节 肿瘤的早期发现88
一、肿瘤诊断的一些特点88
(二)癌前病变及其随访89
(一)癌症的早期可能信号90
三、肿瘤的早期症状及其发现90
第二节 肿瘤的现代医学诊断91
(四)不断改进检测方法及评估水平91
(二)加强有关癌症的宣传普及教育91
(三)针对性的定期作普查筛选91
(二)病理组织学诊断92
(一)细胞学诊断92
一、内镜的诊断92
(一)内镜诊断的优点92
(二)内镜诊断的主要局限性92
二、病理学诊断92
三、肿瘤标志物的诊断93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94
(二)CT94
四、影像学诊断94
(一)普通X线94
(六)核医学诊断95
(五)超声诊断95
(四)磁共振成像(MRI)95
第三节 肿瘤的中医学诊断96
五、生物芯片技术96
(一)望诊97
二、肿瘤中医诊断的具体内容97
一、中医诊断的原理及主要方法…………………:97
(一)中医诊断的原理及特点97
(二)四诊合参的诊察方法97
(二)舌诊98
(三)闻诊99
(四)问诊100
(五)切诊101
(二)脉诊研究102
(一)舌诊研究102
三、肿瘤中医诊断的现代研究进展102
(二)急与缓的辩证观104
(一)相对的“本”和“标”104
第七章 肿瘤治疗的原则与目标104
第一节 肿瘤治疗的总体原则104
一、治病求本104
(二)综合考虑105
(一)科学选择105
二、科学,综合,合理105
(二)阶段性106
(一)个体化106
(三)合理掌握106
三、个体化、阶段性、全过程106
(一)三位一体107
四、病、证、症兼顾107
(三)全过程107
(四)辨症108
(三)辨证108
(二)辨病108
(三)护胃为要109
(二)重在王道109
五、调整为先,零毒为佳109
(一)调整为先109
(一)青少年患者110
一、年龄要则110
第二节 肿瘤治疗须考虑的几个要则110
二、病种要则111
(三)老年患者111
(二)中壮年患者111
(四)化疗为主的肿瘤112
(三)以手术治疗为先的肿瘤112
(一)以中医治疗为要的肿瘤112
(二)以放疗为主的肿瘤112
四、性别要则113
三、病情要则113
(二)抑扶或先或后的阶段性姑息治疗114
(一)不同肿瘤的阶段性治疗114
五、阶段性要则114
(三)注重体质调整与纠治115
(二)肿瘤患者的体质特点115
六、体质与个性要则115
(一)体质与病证的关系115
(五)心理疏导与气质优化116
(四)肿瘤病人的个性与气质116
七、增悦原则117
(三)日节律118
(二)月节律118
八、因时制宜118
(一)年节律118
(一)躯体康复119
一、肿瘤治疗康复的三大理想目标119
第三节 现代肿瘤治疗的目标及其阶段119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120
(二)心理康复120
(一)“第一治疗”与“第二治疗”121
二、肿瘤治疗康复的不同阶段121
(二)治疗、巩固、康复——肿瘤治疗的三阶段论122
(二)体征的消失124
(一)症状的消失124
第四节 肿瘤治疗效果多元评估124
一、中医肿瘤学的疗效评估124
(二)“证”、体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125
(一)Karnofsky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判标准125
(三)指标或CT等影像学检查125
二、体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125
(三)中医疗效总体评估的构想127
(二)疗效评估标准128
(一)常用术语128
三、现代医学的肿瘤疗效评估128
(一)尽快缓解症状的重要性130
一、改善和缓解症状:肿瘤治疗的首要环节130
第八章 肿瘤的现代中医治疗130
第一节 改善症状、抑制癌瘤,调节免疫——中医肿瘤治疗的三大环节130
(二)辨证加对症,缓解症状的主要手段131
(三)外治132
(四)几大注意点133
(二)零毒思想应渗透于中医肿瘤治疗的全过程134
(一)体现“增悦”的先进医学理念134
二、零毒抑瘤:中医治癌的主旋律134
三、调节免疫:杜绝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135
(四)零毒化疗加辨证论治——一种辨病辨证治癌新模式135
(三)零毒化疗:零毒抑瘤的核心135
(三)重在防范转移与复发136
(二)扶正剂佐以辨证治疗——调节免疫的佳途136
(一)调节免疫,而非增强或刺激免疫136
(一)西主中辅137
一、不同肿瘤的中西医学的协同治疗137
第二节 协同配合、攻防有序的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137
(二)中西医协同138
(一)以病理阶段为坐标的攻与防策略139
二、不同肿瘤患者的中西医学攻防对策139
(三)大中医,小化疗139
(四)中医为主139
(二)以年龄为坐标的攻与防偏重141
(三)以体质为坐标的攻防选择142
(一)中医药对放化疗的减毒之效145
三、化放疗的中医药减毒增效145
(二)中医药对化放疗的增敏之功147
(三)介入疗法的中医药配合148
(四)零毒化疗配合化放疗的临床研究149
(二)中医学的适度治疗问题150
(一)各种中西医疗法的综合治疗问题150
四、中西医的综合与适度治疗150
(一)胸、腹腔积液的形成机制152
一、癌性胸腹腔积液的纠治152
第三节 难治性症状的中医控制152
(三)临床诊断153
(二)中医征候病机的解释153
(四)治疗154
二、癌性发热的消解155
(五)我们的常用措施15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56
(四)临床诊断156
(一)发热的两大类原因156
(二)癌性发热的机制156
(三)中医征候病机解释156
(六)治疗157
(三)癌痛病人都应积极接受治疗158
(二)癌症疼痛的危害158
三、癌症疼痛的缓解158
(一)一种有害的误解158
(五)癌症疼痛的评估159
(四)形成癌痛的原因与机制159
(六)疼痛的镇痛与护理对策160
(二)恶病质的中医病机解释161
(一)临床表现161
四、恶病质的改善161
(四)治疗162
(三)西医学的机制解释162
(一)上腔静脉综合征163
五、其他兼症的治疗163
(二)癌症患者的恶心呕吐165
(三)癌性腹腔粘连和肠梗阻166
(四)白细胞减少167
(五)血小板减少与出血168
(六)癌症贫血的治疗169
(二)诱导分化与肿瘤治疗172
(一)肿瘤细胞能“改邪归正”(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吗?172
第九章 肿瘤的现代治疗新趋势172
第一节 肿瘤治疗热点之一——诱导癌细胞分化治疗172
一、诱导癌瘤细胞分化的可能性172
(一)化学合成诱导剂简介173
二、化学合成诱导剂173
(二)化学合成分化诱导剂的作用机制174
(一)单味中药175
三、中医药与诱导癌细胞分化175
(三)中药诱导癌瘤细胞分化机制177
(二)中药复方177
一、国际肿瘤研究新热点178
第二节 肿瘤治疗热点之二——诱导凋亡治疗178
(四)思路展望178
(一)单味药的研究179
二、中医药与肿瘤细胞凋亡179
(一)化学药清除癌细胞的机制179
(二)选择性地诱导癌细胞凋亡179
(二)中药复方诱导癌细胞凋亡的研究181
第三节 肿瘤治疗热点之三——生物治疗182
(三)展望182
(一)免疫治疗的种类183
一、肿瘤的免疫治疗183
(二)免疫治疗与肿瘤综合治疗的关系184
(三)中医中药与肿瘤免疫治疗185
(一)肿瘤基因治疗概述186
二、肿瘤的基因治疗186
(二)其他肿瘤基因治疗方法187
(一)抗肿瘤药物新的靶点188
三、当代抗肿瘤新药的研究策略和趋势188
第四节 中医零毒抗肿瘤机制及靶点189
(二)其他189
(二)三萜酸(Gac-D):促使DNA链断裂190
(一)三萜酸(Gac-D):拓扑异构酶抑制剂190
一、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分裂190
(二)调节体液免疫191
(一)增强细胞免疫191
二、免疫调节191
(三)层连蛋白总糖肽,协同化疗药物作用192
(二)层连蛋白总糖肽——防止癌细胞转移192
三、层连蛋白总糖肽的多重效应192
(一)干扰微管蛋白装配,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192
四、其他可能机制193
(二)微创治疗的优势194
(一)现代肿瘤微创治疗的三种类型194
第五节 肿瘤的微创治疗194
一、微创治疗的类型与特点194
(二)利用物理温差的方法195
(一)利用介入原理的方法195
二、常见肿瘤微创技术介绍195
(三)利用放射原理的方法196
(四)其他方法197
一、肿瘤的复杂特性与防治的多环节要求202
第一节 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说202
第十章 多管齐下:肿瘤防治中的非医学手段202
二、“三驾马车”与新的医学模式203
(一)肿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与心理因素有关204
一、肿瘤:一种心身相关性疾病204
三、非医学手段:使肿瘤的防与治不再“跛腿”204
第二节 心身医学与心理学方法的借助204
(一)注重自我“评价”的认知心理205
二、认知疗法:成功治癌的第一步205
(二)肿瘤的发展及预后与个体精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205
(三)重大心理应激常可诱使肿瘤复发205
(四)精神心理因素诱发癌症的机制205
(一)肿瘤患者常见的情绪活动206
三、消极心理纠治:提高疗效的关键206
(二)错误认知的纠正206
(三)优化个性:杜绝复发的重要环节207
(二)多方式、多环节的纠治207
(二)社会支持的多种通道和方式208
(一)社会支持的量和质:决定着个体的心身康健208
第三节 肿瘤防治,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08
一、“社会支持”的重要性208
(二)癌症康复“非正规团体”的建设209
(一)“非正规团体”的意义209
二、非正规团体的积极作用209
(一)家庭成员关爱的重要性210
三、家庭:特殊的“医疗护理机构”210
(三)非正规团体的结构210
(三)肿瘤疼痛的家庭护理211
(二)家庭关爱的适度与持久211
第四节 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212
(三)关键是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212
四、医院:需要优化的环境与氛围212
(一)医院软环境的优化212
(二)人文氛围的营造212
(二)吸烟:强致癌因素213
(一)饮食习惯213
一、肿瘤:一种生活方式病213
二、饮食:防治癌症的一个关键214
(四)其他不良生活方式214
(三)酒精的促癌作用214
(二)防癌膳食建议215
(一)现代的观点215
(三)中医学的认识216
(二)形成科学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217
(一)力戒不良嗜好217
三、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不可忽略的问题217
(一)体能锻炼的积极作用218
四、适度体能锻炼:肿瘤康复的重要手段218
(三)体能锻炼的方法219
(二)体能锻炼的注意点219
第五节 肿瘤病人的伦理观照与人文关爱220
(二)调查及其结果221
(一)一个伦理悖论221
一、知情同意伦理难题221
(三)适当告知原则222
(二)渗透在各个细节中的爱223
(一)出自内心的关爱223
二、给予实实在在的人文关系223
(二)影响临终心理的因素224
(一)临终肿瘤患者的需求与欲望224
(三)考虑对象不同特点和需求的爱224
三、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224
(三)尽可能满足需求:临终关怀的本质225
一、概述227
第一节 脑瘤227
下篇 各论227
第十一章 头颅与颈项部肿瘤227
二、病因病理228
三、临床表现229
三、诊断231
五、现代中医治疗234
四、治疗总体情况234
六、综合调整237
八、预防及康复指导240
七、要点提示240
一、概述241
第二节 鼻咽癌241
三、临床表现242
二、病因病理242
四、诊断243
五、治疗总体情况245
六、现代中医治疗246
七、综合调整249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251
八、要点提示251
二、病因病理252
一、概述252
第三节 舌癌252
三、临床表现253
四、诊断254
五、治疗总体情况255
六、现代中医治疗256
七、综合调整258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259
八、要点提示259
二、病因病理260
一、概述260
第四节 喉癌260
三、临床表现261
四、诊断262
六、现代中医治疗264
五、治疗总体情况264
七、综合调整268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270
八、要点提示270
一、概述271
第五节 甲状腺癌271
二、病因病理272
三、临床表现273
四、诊断274
六、现代中医治疗276
五、治疗总体情况276
七、综合调整278
八、要点提示279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280
二、病因病理281
一、概述281
第十二章 胸肺与乳腺肿瘤281
第一节 肺癌281
三、临床表现283
四、诊断284
五、治疗总体情况287
六、现代中医治疗289
七、综合调整291
八、要点提示292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293
一、概述294
第二节 乳腺癌294
三、临床表现295
二、病因病理295
四、诊断296
五、治疗总体情况298
六、现代中医治疗299
七、综合调整301
八、要点提示302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03
第三节 其他:纵隔肿瘤304
(二)辨证论治306
(一)零毒化疗306
(五)特殊兼症的治疗307
(四)对症加减307
(三)辨病用药307
一、概述310
第一节 食管癌310
第十三章 消化道肿瘤310
二、病因病理311
三、临床表现312
四、诊断314
五、治疗总体情况315
六、现代中医治疗316
七、综合调整318
八、要点提示321
一、概述322
第二节 胃癌322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22
二、病因病理323
三、临床表现324
四、诊断326
五、治疗总体情况327
六、现代中医治疗329
七、综合调整331
八、要点提示333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34
二、病因病理335
一、概述335
第三节 大肠癌335
三、临床表现337
四、诊断338
五、治疗的总体情况341
六、现代中医治疗343
七、综合调整346
八、要点提示348
一、概述349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349
九、预防与康复要点349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350
二、病因病理350
四、诊断352
五、治疗总体情况353
六、现代中医治疗355
七、综合调整358
八、要点提示360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61
二、病因病理362
一、概述362
第五节 胆管癌362
三、临床表现363
四、诊断364
六、现代中医治疗365
五、治疗总体情况365
七、综合调整367
八、要点提示369
一、概述370
第六节 胰腺癌370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70
二、病因病理371
三、临床表现372
四、诊断373
五、治疗总体情况375
六、现代中医治疗377
七、综合调整379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81
八、要点提示381
二、病因病理384
一、概述384
第十四章 泌尿与男性生殖器肿瘤384
第一节 肾癌384
三、临床表现385
四、诊断386
五、治疗总体情况389
六、现代中医治疗390
七、综合调整392
八、要点提示393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394
二、病因病理395
一、概述395
第二节 膀胱癌395
三、临床表现396
四、诊断398
五、治疗总体情况399
六、现代中医治疗401
七、综合调整403
八、要点提示405
一、概述406
第三节 前列腺癌406
九、预防与康复指导406
三、临床表现407
二、病因病理407
四、诊断408
五、治疗总体情况410
六、现代中医治疗411
七、综合调整413
八、要点提示414
一、睾丸癌415
第四节 其他415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15
(二)辨证论治418
(一)零毒化疗418
(五)特殊兼症的治疗419
(四)对症加减419
(三)辨病用药419
二、阴茎癌420
(一)零毒化疗422
(四)对症加减423
(三)辨病用药423
(二)辨证论治423
(五)外治424
一、概述426
第一节 子宫颈癌426
第十五章 妇科肿瘤426
二、病因病理427
四、诊断428
三、临床表现428
六、现代中医治疗431
五、治疗总体情况431
七、综合调整433
八、要点提示434
一、概述435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435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35
二、病因病理436
四、诊断437
三、临床表现437
五、治疗总体情况439
六、现代中医治疗440
七、综合调整442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43
八、要点提示443
二、病因病理444
一、概述444
第三节 恶性卵巢癌444
四、诊断445
三、临床表现445
五、治疗总体情况446
六、现代中医治疗447
七、综合调整449
八、要点提示450
一、概述451
第四节 阴道癌451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51
三、临床表现452
二、病因病理452
四、诊断453
六、现代中医治疗454
五、治疗总体情况454
七、综合调整456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57
八、要点提示457
一、概况459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459
第十六章 其他肿瘤459
二、病因病理460
三、临床表现461
四、诊断463
五、治疗总体情况465
六、现代中医治疗466
七、综合调整468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69
八、要点提示469
二、病因病理470
一、概述470
第二节 多发性骨髓瘤470
三、临床表现471
五、治疗总体情况472
四、诊断472
六、现代中医治疗473
七、综合调整475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77
八、要点提示477
二、病因病理478
一、概述478
第三节 白血病478
四、诊断480
三、临床表现480
五、治疗总体情况481
六、现代中医治疗484
七、综合调整486
八、要点提示487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88
二、病因病理489
一、概述489
第四节 软组织肉瘤489
三、临床表现490
四、诊断491
六、现代中医治疗493
五、治疗总体情况493
七、综合调整495
八、要点提示497
一、概述498
第五节 骨肉瘤498
九、预防及康复指导498
三、诊断500
二、临床表现500
五、现代中医治疗503
四、治疗总体情况503
六、综合调整506
七、要点提示507
第六节 其他:恶性黑色素瘤508
八、预防及康复指导508
(二)辨证施治511
(一)零毒化疗511
(三)辨病用药512
(四)对症加减512
(五)特殊兼症的治疗512
附录 部分抗药中药药理研究515
一、不同癌瘤用药选择515
二、抗癌中药的药理研究516
(一)扶正补虚类516
(二)行气活血利水类533
(三)清热解毒类542
(四)化痰除湿类566
(五)软坚散结类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