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论
  • 陆卫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1560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及其作用1

(一)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与巩固1

第一章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1

(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历史作用9

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3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3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0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26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4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40

思考题42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3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上)43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43

(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50

(三)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56

(四)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6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6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概括66

(二)中国革命的对象69

(三)中国革命的动力75

(四)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81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90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93

(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9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96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114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120

思考题1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125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125

(一)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25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27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129

二、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41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41

(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44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149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149

(二)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51

(三)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156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160

四、政策和策略思想164

(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164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政策和策略168

(三)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政策和策略171

五、党的建设178

(一)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78

(二)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181

(三)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191

思考题19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特征19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193

第四章 社主义革命理论193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196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7

(一)经济条件197

(二)政治条件200

(三)国际条件201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20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0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207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212

(一)对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212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218

(三)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223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29

思考题23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34

一、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34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23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237

(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39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241

(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43

三、社会义的经济建设244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44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两步走战略的制定245

(三)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248

(四)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255

(五)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257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261

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26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6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71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79

五、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282

(一)“向科学进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283

(二)建设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285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290

六、社会主义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针293

(一)加强社会主义国防现代化建设293

(二)和平统一祖国的初步设想297

(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01

第六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05

思考题306

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07

(一)实事求是307

(二)群众路线317

(三)独立自主326

(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自主的有机统一333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334

(一)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极端重要性335

(二)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337

(三)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科学评价342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345

思考题347

后记348

热门推荐